她不想让孩子去衡中受罪:家长的理念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她不想让孩子去衡中受罪:家长的理念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文 | 胡子洪

来源 | 胡说 (ID:xinshihushuo)


1

为了快快乐乐

她让孩子放弃了衡水中学

昨天,我写了《所有的孩子的坚持,其实都是家长的坚持》,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认同。留言区的反对声销声匿迹,这篇文章竟然没有挨骂,真是难得。

必须承认,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校园里不乏智商超群的学生。不过,绝大多数的学生天资并不突出,家长的理念,往往左右着孩子的成长方向。

我得病前,曾经在办公室接待过一位家长。她风尘仆仆地赶过来,与我探讨孩子的培养和学业。

她家女儿上高三,眼看着就要高考了。当年,孩子中考成绩惊人,加上非文化课分数,超过了600分,那是一个很高的分数。

我说,这么好的成绩,为什么不送到衡水中学呢?拼搏三年,全国TOP10的名牌大学不成问题。

可是,这位家长说,我才不想让孩子去衡水中学受那份罪呢 ,在本地中学,轻轻松松的,快快乐乐的,上个本一,就很好了。

在本地中学,她家孩子的名次大约是年级20名上下。应该说,那是一个天资不错的女孩。试想,如果去了衡水中学......

我只能一声叹息。很多家长把所谓的快乐成长,理解成学业上不要那么劳累。他们怎么会知道,在那种苦读的氛围里,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业中,成绩的进步和升学的辉煌,更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啊。

那位妈妈,其实就是中了某些理论的流毒,她总是觉得,小孩子就应该是快乐的,学业不要那么累,要享受青春的绚丽色彩。

我问她,什么才是快快乐乐呢?在对学业的追求上,哪里有快快乐乐一说呢?我又问她,你和老公目前一个月收入也就是三五千元,在城市里只是小康阶层,你不希望你家孩子将来比你们活得轻松些吗?一下子,她无言以答了。


她不想让孩子去衡中受罪:家长的理念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2

我坚持认为

青春就是用来吃苦的

因为自身成长经历的差异,加上对各种教育理论的理解不同,家长们教育孩子的理念确实各有侧重。

像我,从来不认为青少年的成长必须是快乐的。游戏啊,玩耍啊,嬉闹啊,根本不是青少年人生的全部色彩。

我坚定不移地认为,青春就是用来吃苦的,那些少年时代无忧无虑的孩子,一旦被父母用快乐成长为借口而放松学业,成年后总会感受到或多或少的遗憾。

人的幸福指数高低,难免与外界存在着比较。国与国有比较,家与家有比较,人的成长和生活,也会有比较。往往是,不同人群之间产生的生活落差,多半要归结到青春时代是否努力。

那些自我感觉良好,动辄以平安、知足为借口,感觉自己蛮幸福的人,其实就是自欺欺人——你不知道那些优裕者的惬意,于是觉得吃糠咽菜也蛮舒服。也许,你内心也是羡慕人家的,可是没法攀比上人家,只好拿平安和知足来自慰。

随遇而安,其实是奋斗之后的态度。你努力了,不遗憾了,人生才有资格随遇而言。做家长的,在孩子年轻的时候,为什么不激励他一把,让孩子受点累,吃点苦,闯荡高考,上个名牌大学,以期有更好的成长平台呢?

譬如我接待的那位妈妈,她把孩子送到衡水中学,就相当于爬山前的冲刺,孩子紧跑几步就能登顶;可是她想让孩子轻轻松松,不去“受罪”,无疑,孩子的成长平台就会低一个层次。

跟那位妈妈不同,跟很多家长的观念不同,我的观点是,青春就是用来吃苦的,于是,我要求孩子去苦读,而我也坚持为孩子做着表率。


她不想让孩子去衡中受罪:家长的理念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3

优秀学生的背后

都有争胜心强的家长

每一个学业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两个好强的家长。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成绩不忧心,那么,他的孩子对成绩就会轻描淡写。

胡小鹄上初中的时候,一次没考好,他装作不在乎的样子,对我说,考得还行啊。我一个耳光就过去了,就这个成绩,还娘希匹地自我感觉良好?

明显着孩子学习没努力,忙着玩手机耽误了学业,有些温柔的家长竟然轻声细语地说,孩子,没什么,谁能一直进步呢,我相信你下次会考好的。

本来,孩子因为自身的懈怠,内心产生了愧疚感,但是,家长却对孩子轻声细语地安慰,顿时,孩子就没有足够的愧疚,就会对自己的懈怠给予原谅。这样下来,下次还是考不好。

所谓惩戒,绝对不能轻声细语。温柔地讲道理,不如愤怒地斥责一回。我有个家教的学生H,绝对智力好,绝对阅读面广,成绩也绝对可以一流,但是在我的作文课上,这小子就是捣乱,而且写作文不认真。

我在教他答阅读理解题的时候,他竟然胡说八道,乱写一通。无奈,我与家长沟通,直言孩子的弊病。

家长问怎么办?我说,只要我给他的作文分数不够42,阅读理解答得不认真,你就打他屁股,这个孩子讲道理不管用,就是欠揍。后来,H的爸爸真的发了几回怒,孩子的态度立刻好转。

还有个朋友,他家孩子恋上了智能手机,在初三的节骨眼上,成绩下滑。要知道,初三最后一个学期的成绩太重要了,很多名校就是凭借本学期的几次考试成绩来提前录取的。

怎么办?我对朋友的建议是,没收孩子的手机,在中考前不许接触,他怎么使性子都不行。如果此刻稍微放松对孩子的监督和管理,那就是对孩子成长的犯罪。


她不想让孩子去衡中受罪:家长的理念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4

目标高远,孩子的成长才有动力

你有什么理念,你就培养什么孩子。有的孩子“天生”就爱学习,遇到课外读物读起来就如饥似渴。有的孩子,“天生”爱玩,就是反感读书学习。

其实,“爱玩”与“爱学”的背后,是家长在起作用。家长的理念直接影响孩子的态度。家长不爱学习,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要求,孩子的心气神能高到哪里去?

在老家的县城,有一个高中同学M,我们俩都是出身农家,都生养了俩儿子,在家庭建设上,都是含辛茹苦,艰辛备尝。

但是,我跟高中同学的理念截然相反。我的同学总是考虑着给孩子安排工作,尽一己之力和人脉关系,为孩子找个差不多的工作,然后过差不多的日子。

我不是。我不喜欢求人,我才懒得折腾着跑腿为孩子安排工作呢。我就是要求孩子刻苦学习,成绩好,为将来的谋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于是乎,很多次,我听到孩子成绩下滑时,接下来,我就会对孩子进行激励和加压。

现实中,某些人喜欢说:我们不求大富大贵,孩子差不多就行了,在哪里不是混一口饭吃?凡是声称“差不多就行了”的人,孩子未来的成长前途肯定会“差很多”。

那些对孩子的成长,没有目标的人,往往也会对孩子的学业没有什么要求。家长心里没有对辉煌的渴望,孩子对学业也就缺乏钻研下去的动力。

因此,我们家长要想清楚,你希望培养孩子达到什么目标,就要树立起相应的信念。没有任何人的成长是快乐的,某些家长考虑到的所谓快乐成长,其实只是学业懈怠和荒废时光的另一种说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