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

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便捷

衣服舊了網上買,肚子餓了點外賣


有時候反倒懷念為了一支冰棒等一天

為了一袋炒米等上個一禮拜

纏著爸爸媽媽要買一個糖人的時光


還有那些和我們漸行漸遠的行當

它們見證了我們的童年

陪伴我們度過了難忘的歲月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近日記者在蘇州街頭尋找老行當的蹤跡

發現有些行當已經沒有了昔日的輝煌

另外,還有一些90後見都沒見過的行當

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磨剪刀、修鐘錶、修棕棚

這些行當你知道多少?還記得多少?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那些和我們漸行漸遠的老行當

01 爆炒米

小時候在家聽到“爆炸”聲,就知道是炒米的師傅來了。帶上一小袋米,十分鐘就能換回一大袋白白的炒米,好吃指數不輸現在的膨化食品。那時候的炒米攤和現在一樣是流動的,出現頻率卻比現在高多了。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02 送煤球

在那些個沒有煤氣、天然氣的年代,煤球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燃料。運煤球的師傅一般都是一車一車推進新村裡,每家每戶都有需求。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03 修鞋子

二三十年前的人,鞋子壞了肯定是要找修鞋師傅去修一修的。補個跟、擦個油,鞋子立馬就煥然一新了。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04 磨剪刀

“搶刀磨剪刀來!”不知道有沒有熟悉這句吆喝聲的朋友,磨刀師傅一般會把調調拖得老長,人還沒到,聲音就傳過來了。主婦們就準備好家裡生鏽的剪刀、菜刀,排隊等磨刀。師傅們基本上工具都扛在肩上,走到哪生意就做到哪,現在的街頭已經不常見了。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05 糖畫

從前做糖畫的師傅都是帶著吃飯家伙走街串巷的,巷子裡、新村裡的孩子不用出門就能感受到這一份甜蜜,你做個兔子,我做條龍,然後在家放好久,化了都捨不得吃。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06 修鐘錶

二三十年前,普通家庭一般家裡掛個鍾就夠看時間了,戴手錶的都是家境比較殷實的人家。一般學徒是摸不到昂貴的表的,只有修修小鬧鐘,手錶都是老師傅修理的,他們看過的鐘表多、經驗足,表主人也安心。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07 彈棉花

部分90後估計對彈棉花沒有任何概念吧,深度君小時候有個鄰居就是彈棉花的,誰家的棉花毯睡舊了,發黃了,拿去棉花店裡。師傅用專業的工具手工彈制,一禮拜左右,交到客人手裡又是一條蓬鬆的被子,暖暖的,過冬都不怕了。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08 配鑰匙

一般看到的配鑰匙攤位攤頭都不大,兼顧配鑰匙、賣鎖、開鎖、給打火機充氣等多項服務,不用吆喝,有需要的客人自己會上門。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09 賣棒冰

在那些沒有冰激凌的年代,大家吃的都是棒冰,那時候也沒有專門的冰櫃,一般叔叔阿姨會騎著自行車帶個泡沫盒子叫賣。夏日午後舔一口鹽水棒冰,從心裡開始清涼起來。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10 剃頭師傅


二三十年前的理髮店沒有TONY、KEVIN,理髮師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大爺,他們手拿剃刀在客人頭上麻利地掃過,清爽的髮型就出來了。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蘇州老行當現狀:

有些消失了,有些在堅守

那些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老行當有些已經不太能見到了,但是也有那麼一些行當,但每當有需要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原來它還在那裡。

01 修鞋匠

5平米的鐵皮盒子,40年的堅守


觀前街人民商場西的一條巷子裡,有個五平米左右的“鐵皮盒子”,這是皮匠唐師傅的店。修鞋的家當滿滿當當的擠在這個不大的空間裡,唐師傅窩在一角,看起來安全感十足。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15歲不到開始跟著父親學手藝,到現在已經40多年了。小唐成了老唐,不變的是公道的價格和每天8點開工,23點收工的堅持。“風雨無阻”這四個字,在老唐這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 1985年老唐出攤圖

老唐說,以前做這一行是要養家餬口,現在兒子也結婚了,身上的擔子輕了,卻還是放不下這攤子,要做到做不動為止。在老唐攤上閒聊了十來分鐘,就有三四組客人前來,看到這樣堅持的手藝人被這麼多人認可,深度君心裡生出了一絲安慰。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02 彈棉花

被機器取代的老行當

裡河新村裡的一家彈棉花店,才走到門口歷史陳舊氣息就撲面而來。老闆夫婦都是溫州人,在裡河新村做了20幾年彈棉花生意了。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葉師傅說自己14歲開始彈棉花,現在56歲了。從前用手工彈,一禮拜彈一條棉花,現在改用機器了,效率高了不少。機器可以過濾棉花的雜質,彈出來的棉花厚薄均勻。不光老年人,很多小年輕也會來找他做棉花毯,大家對這個行當還是認可的。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03 配鑰匙

不被所有人需要,卻總有人需要

二十年前,觀前街人民商場南面有一個藍色的小亭子,鬱師傅在這裡頭配了多年鑰匙。2000年左右亭子被整治了,攤頭移到了邊上圖片社門口。現在他已經退休了,但還是每天出攤,一來解解悶,二來讓老顧客還能有地方配鑰匙。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04 吹糖人

變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童年零食

在蘇州說起吹糖人,就會想起糖人丁,這兩年,他在平江路設了攤位,竹籤子、圓籠、小炭爐、小剪刀這些工具都保存完好。吹糖人成了非遺,他也忙了起來,還收了徒弟,把這門技藝發展下去。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05 糖畫

80後,90後的童年回憶

山塘街上的蘭女士做糖畫26年了,從一個流動的小攤到有了固定的攤位。除了賣糖畫以外,還出售梨膏糖、薑糖之類的周邊產品。聽說明年山塘街會整改,蘭女士邊做糖畫邊擔心明年的去向。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06 煤炭店

漸漸淡出人們生活的行當

山塘街的中段的一家煤炭商店,進門卻沒看到煤球的身影。中年老闆特別實誠地說:“別看了,幾年前就不賣煤球了,再賣煤球飯都吃不起了,你看我現在開始拉煤氣了!”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07 相機修理

需要耐心的技術活

蔡師傅的相機修理店開在觀前第一天門,門頭不突出但上門的客人卻不少。修理相機是一個精細活,光一個快門可能就有一百多個零件,蔡師傅一修修了20幾年。他說修相機一方面是自己喜歡,一方面也是為了攝影愛好者服務。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08 修棕棚

年輕人不願意學的老手藝

在那些沒有席夢思的年代,很多家庭是睡棕棚的。來自金華的張師傅從事這個行當30多年了,深度君見到他的時候,他正氣定神閒地在大樹下做棕棚。他說二十幾年前一年能接到一兩百個訂單,現在就十幾個,費神又不賺錢,年輕人都不樂意學。


這些正在消失的蘇州老行當,90%的90後都沒見過|姑蘇手藝人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

機器漸漸取代人工

那些充滿一代人記憶的老行當

也在和我們漸行漸遠

我們要正視消失

同時和那些堅守的人們說一句

辛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