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谈新金融:拥抱金融科技,不要把他们的手脚绑起来|馨期天

陈志武谈新金融:拥抱金融科技,不要把他们的手脚绑起来|馨期天

生活处处是金融,而金融的发展过程也是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记录。

——馨金融

一直以来,我之所以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媒体行业,就是因为有机会和很多有想法的、优秀的人对话,而我还可以把这些有价值的观点传递给更多人。

两周前,我有幸主持了著名经济学家、原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先生的新书——《陈志武金融通识课》的分享会。

陈志武谈新金融:拥抱金融科技,不要把他们的手脚绑起来|馨期天

很多人应该对这位顶级经济学家并不陌生,他写过非常多畅销书,比如,《金融的逻辑》、《24堂财富课》、《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他用通俗又有趣的语言给很多人上了第一堂金融科普的课程。

而在我阅读这本书以及和陈教授对话的过程中,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是,原来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视角来观察世界,来理解生活。原来日常生活、婚丧嫁娶、礼教仁义、万物更替的背后都可以追寻到金融的逻辑。

此外,新书分享会当天,陈教授也分享了他对于新金融行业的看法。比如,我们该如何看待年轻人的超前消费,新金融行业处于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如何能让它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更好的作用。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摘编自陈志武教授的演讲及圆桌论坛,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另外,我们也为大家准备了读者福利。欢迎在文章留言区留言或者发消息与我们互动,我们将随机挑选五位读者送出陈教授的新书,enjoy~

1

消费金融到底好不好

消费金融这些年在国内,特别是最近两年争议比较多,消费金融,特别是给年轻人提供了贷款、消费的机会,这样做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每个人大致上可以把人生分成为三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青少年时期;第二阶段,壮年;第三阶段:老年(退休)。

从经济角度来讲,我们发现有一个规律:青少年时期是没钱的时候,壮年时期是一辈子中间收入最高的时候,退休时期又是没有收入的时候,那时如果你做得比较好,金融财富就比较多。

陈志武谈新金融:拥抱金融科技,不要把他们的手脚绑起来|馨期天

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年轻的时候对自己投资,谈恋爱等等都需要钱,却是人生中最没钱的时候。老年时期,可能把一辈子的收入积累了很多,但那个时候花钱的意愿不是很强,或者花钱得到的享受、好的感受也不会太多,这样就出现生活挑战。

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年轻时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人类历史上有过不同的解决方案。我们现在熟悉的解决方案,年轻人如果能够就读北大、清华,耶鲁大学或香港大学,可能你的未来前景会很好,银行和信贷机构都愿意给你提供消费信贷,让年轻人借未来的钱在今天来花。

老年人对借钱花有很多误解,总认为借钱花是很糟糕的事情,在中文里说的“消费”,一般把消费理解为是浪费型的开支。

我在书里专门有一章谈到:其实消费也是投资。为什么消费也是投资呢?对于现代人和现代经济来讲,社会中最重要的资产是人,如果你正在读大学或者读研究生,没有钱吃饭让自己饿肚子或饿死了,那么人力资本就没前景了。所以我们每天吃早餐、午餐、晚餐这是在给我自己做投资。

如果觉得能够接受通过借贷、加杠杆去投资,那通过加杠杆去消费、借贷去消费,也是能够接受的。要不然年轻时收入最低,甚至于没有收入,如果没有消费金融工具就很难做到年轻时向未来借钱花。

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姆教授在二十年代写过几本书中他发现很多规律,越是借钱花的美国人,绝大多数人越能够培养出很好的财务纪律。

每个月要交月供的年轻人都知道,月供逼着你每个月都要很好的计划你自己这个月的开支。长此以往会带来很多好处,一是财务纪律会变得更强,激励你去学习理财;二是培养自食其力,财务独立。让你的人格尽可能保持的比较完整,不需要去求别人;三是让你个人更自由。如果财务上不能独立,个人自由,要有自己的权利,腰要挺得直都很难。

以前很多人不接受借贷消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美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历史上也经历多次波折,从十九世纪一直到一九二九年,美国经历了一波又一波来自于教会的阻力,也包括来自于社会的阻力,后来一个零售公司——梅西连锁店的广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个很潇洒的30岁的年轻人Jim Jones,当时美国白领年收入是3000美元左右,30岁年收入3000美元,未来还可以工作25年左右,到55岁退休,以此作为一个贴现求和计算,实际上Jim Jones个人人力资本财富相当于112290美元。

陈志武谈新金融:拥抱金融科技,不要把他们的手脚绑起来|馨期天

这个广告就是要告诉你,如果Jim Jones把他未来一辈子人力资本价值112290美元其中的一部分放到今天来花的话,到底可以做一些什么?可以买房子,也可以买更好的车,可以买更好的西服,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等等。类似这种广告,让很多美国人接受借贷消费起到很大的作用。

现在国内的P2P金融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都在做类似的业务,但是我觉得在推广理念略欠缺,所以在金融通识方面有更多普及,对于更大范围内推动消费金融的发展将起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有了消费金融以后,通过不同的金融品种,解决人不同时间段收入跟消费需要不匹配带来的挑战问题。

没有消费金融的传统社会里,收入跟消费需求也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传统社会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如何解决这种挑战?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整个书里花很多篇幅去解释儒家文化与三纲五常。

借助收入曲线和消费意愿曲线的矛盾回到几千年以前的中国社会和其他的传统社会时期,那个时候的人也要面对人生不同阶段消费和收入之间的矛盾,他们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如何解决这种挑战的?按照这个思路思考下去就更能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形成。从金融的逻辑角度解释不同文化、不同风俗习惯、价值伦理体系的起源和发展背后的逻辑、背后的驱动力到底什么。

在没有金融产品去解决收入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时,靠的是把子女作为交易的载体,作为金融工具,我们都说“养子防老”,就是把儿子、女儿当成我的养老基金的投资载体,当成医疗保险、心理保险以及其他保险具体的载体。

孔孟和很多儒家学者要建立基于三纲五常的名分等级次序,最大的好处是把每一个人从出生一直到死,在整个社会、家族里面的地位、名分固定下来。

这样对于在不同人之间进行跨期交换。晚辈和长辈之间进行交换,就是长辈先投资在晚辈的身上,晚辈以后会孝敬、回报长辈,这个交易体系是典型的跨期交易。

2

互联网改变金融

“互联网金融”目前争议比较大,以至于前几年一说起“互联网金融”就很激动,前两年走另一个极端,连“互联网金融”这个词都不能用,现在更多讲“金融科技”,因为整个社会环境,特别是监管的背景过去两年出现180度大转弯。但是互联网金融带来的这些机会是不应忽视的。

陈志武谈新金融:拥抱金融科技,不要把他们的手脚绑起来|馨期天

1、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对于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帮助非常大,对于金融更广泛、多方面的深化发展非常有利。

2、把金融交易的地理范围大大拓展,不管是工行、建行以及其他主要银行,移动互联网只要能够达到的地方,互联网金融就可以给边远村庄的人提供金融服务。

3、金融交易客户在数量级上可以发生很大的变化,上升很多。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互联网带来的好处非常多,但千万也要记住互联网给骗子们带来的好处也是很多的。原来没有互联网,骗子最多只能够骗周边几个人或十几个人的钱,有了互联网以后,不需要见面,就可以把很偏远的,在新疆、黑龙江等不同地方乡村的人更容易骗到。数量级不只是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个亿的人都可以被骗到。

互联网金融带来监管的挑战比起传统银行和传统金融市场更大,在2014年、2015年互联网金融非常热的时候,我写了几文章呼吁,千万不能忽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潜在社会动乱的风险。

现在当整个监管的思路走到另一个极端时,我更多要强调互联网金融的好处,监管存在挑战,就一棍子把所有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空间都压缩到零,对于整个中国社会、中国经济的发展更不利。

不同金融投资品种非常重要,金融通识教育非常重要,否则不仅仅我们不能够做一个现代人,不能够有自己的人格保障,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而且整个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阻碍。

记住巴菲特的名言:“如果四五十岁的时候还不能够在睡觉的时候也赚钱,你就太失败了。”

3

金融科技祛魅

过去两三年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被夸张的比较多,因为有些东西我们要把握好、理解更清晰一些。

第一,不管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交易还是基于传统物理网点的金融交易,本质是没有变的,就是不同人、不同机构之间的跨期价值交换,这是金融的本质性的东西。

至于跨期金融交换是在博物馆房间里进行还是在互联网上进行,还是在上交所的电脑里进行,还是在工行的电话里进行,这本身不改变金融交易的本质。

第二,正因为这个本质,所以“跑路”、违约、信息不对称,都是我们做任何金融监管、金融法律和具体执行的一些规则时,都不应该忘记的。尽管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把金融交易的范围、把金融交易成本,把金融交易所面对了信息不对称都改变很多,但是本质性的东西还是在那儿。

第三,原来金融交易的范围都是熟人之间,通过物理网点,一天一个工行的交易员或证券公司的交易员,只能跟这么多客户打交道,所以原来监管可以比现在轻松很多。

当金融交易人数上升到可以多到几个亿,甚至于八九个亿,这时候如果不监管,可能带来潜在的社会代价,游行、示威、闹事的概率就会比原来上升很多。

以至于前不久有一些让我都觉得很不可理解的事,即有关部门把参加P2P金融交易的所有人名单汇集起来,把他们的身份证放在电脑里,只要你在哪里准备买高铁票,要到北京来,就把你拦在那个地方不让你来,怕他们到北京来闹事。

这些局面的出现让我们更应该去理性的思考,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金融交易带来很多积极的方面。

不要忽视消极的一面,同时又不能够因为有这些消极面,所以就一棍子打死,不允许任何P2P金融公司去注册,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也不让出现,这样太极端了。

毕竟新的技术带来的机会还是要拥抱,在拥抱的同时只是要注意不要头脑发热,把他们的手都捆起来,这是我们这些人前几年觉得没办法理解的。

所以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误解需要消除,但是在消除误解的同时,更理性去看待金融科技、看待互联网金融。

最后,别忘了参与抽奖活动。通过发消息、留言或者任何一种你喜欢的方式与我们互动,都有机会获得陈教授的新书~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你我都该珍惜原创的价值,相信优质内容的力量。

联系我们请发邮件:[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