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民國時期,來陝西旅遊的人,大多都把注意力放在古蹟、文物上,和現在到陝西旅遊的千千萬萬的人沒啥兩樣,只是現在交通更方便罷了。

在民國時期,來西安旅行的文人眾多,他們留下了許多文字,記述古蹟名勝。

他們熟讀歷史,因此知道:

千年之前,當安史之亂的戰火散盡,漢唐故都長安開始走下坡路,一發不可收拾。

千年以來,長安衰敗,關中衰落,中國的輝煌文明也逐漸頹勢難收。

長安,也就是今日西安的盛衰,似乎與國運氣脈相通。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鼓樓(民國時期)

因此,民國時期的旅行者來到西安,多數是以滿懷悲憫的眼光,去觀察,去體味,去書寫。然而,也有些文人,他們看不到歷史長河的壯闊,用過於尖酸刻薄的眼睛,四處探尋,道聽途說。

這裡,終南山故事選取一篇堪稱最為酸辣的西安旅行記,用另一種眼光看看抗戰前後的西安市井民情。

原文發表於1947年上海《生活》雜誌創刊號。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關中記》

王雪莊

筆者旅食陝西,歷時四載。教讀生涯,多與當地人士相接觸;轉徙諸縣,獲睹民間之風尚習氣,耳目濡染,頗有可歌可噱可喜可怪之跡。

乃者南歸省親,春暮鄉園,閉門思往,爰就旅中見聞,追而記之,略無褒貶,聊供談助云爾。

一、所謂文化城

自周公制禮,歷漢唐偉業,而張橫渠立關學之宗,關輔一域,向稱我國文化之故鄉。不謂元明而還,其生活與知識,日趨降落,至近世似乎而幾乎夷戎之孤陋。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西安北大街(1936年)

抗戰以來,南人入關者日眾,帶去的新文化不少,西京一市,日益繁榮,省縣學校數目,亦與日俱增,似乎孟晉,而一考其實,仍屬可笑。勝利後,明令以西安為文化城,茲請一述文化城之文化!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西北文化日報》報道西安事變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西京日報》,1933年

西京報章,黨部有《西北文化日報》,青年團有《青年日報》,此外《正報》《益世報》《西京日報》《平報》,不為不多,皆日出一大張,而消息端賴中央社,地方新聞亦屬敷衍官樣,評論文字,所言範圍既仄,喉舌亦不敢盡吐。省市以外,讀報至少隔兩日,對此印刷模糊之"史"報,一般只因人事關係,訂閱一份以了面子耳。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書報精華》1946年第十八期

雜誌只《書報精華》一種,月出一冊,剪輯國內報章雜誌之有關新知識及趣味文字,尚算雅俗共賞。

書籍刊物,以價太昂貴,書鋪幾成圖書館,有閱者而無購者。專科及中學學生,課本尚不完全,遑論其他。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西安一中校刊》1936年部分內容,還是值得稱道的

故學生之知識程度,可憐亦復可笑。某高中舉行辯論會,題為"中學生不應該戀愛",正反兩面,各不相顧的各說一條,末了正面申其最有力之論說,曰:"其他不說。只拿我們學校來看,男生一千三百餘人,女生卻只一百多,假如要談戀愛,也不夠分配。中學生一定不該戀愛!"一女生用是題作文,開宗明義,大書文首曰:"青年男女何時方可戀愛?其必需身強力壯,知識豐富,有地位,有經濟,而適當性欲衝動之時……"

某年春,某校國文教師出一文題《對於政治協商會議的感想》,一高中學生之文曰:"我國四千餘年以農立國,而惟今之世,實一商業世界,政府知商業競爭之重要,故召開會議,擬用政治力量,協助商業之發展……"云云。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民國西安城區地圖

所謂文化城,不過是兩三個學生以宿舍旅館的專科學校,五六個校長囊裹,教員混麵粉,學生混文憑的高級中學,和一座藏書飽蠹魚,門雖設而常關的西京圖書館,如此而已。

二、城南三曲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杜曲附近,遠處是神禾原 1906年

出西安南關二十里,有鎮曰韋曲,自韋曲東折十五里曰杜曲,韋杜之間,坡原夾峙,南原曰神禾,北原曰少陵,中間公路坦蕩,水田盈望,是為樊川故道。杜工部杜牧之皆居於此。

杜甫詩:"韋曲花無賴"。想見盛唐況味。杜牧《清明時節》一絕,即成於杜曲。

至於韋杜之間,桃花遍野,春暮三月,登少陵原上,彌望皆紅,盛逾龍華。杜曲尚多酒家,賣"蒔酒",味澀色淡,不甚醉人,據云的系唐人釀法。

酒旗招展青林紅杏間,但無餚佐,必須自備。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少陵原 1906年

陝西土語頗多可笑,或改杜牧詩曰:"清明時節雨'嘩嘩',路上行人真'麻搭'(困難也);借問酒家在'啊搭'(哪裹也)?牧童遙指在'阿(讀如屋)搭'(那邊也)。"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七分校(王曲)全景

王曲距韋曲南二十里,居終南山麓,軍校第七分校在焉。關中老百姓頑固刻薄,一毫不以交接人,軍校所在,多佔用民間器物土地,頑民敢怒不敢言,異鄉人向受冷眼,至此為之稱快不置。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1935年的王曲城隍廟

民間謠雲:"將官滿街走,校尉多似狗。"又曰:"第七分校,白天睏覺,夜裡拆廟,不要磚瓦,只要木料。"可見其怨憤之深。

王曲為漢外戚之裡,韋杜為唐室舅氏之族,當年甲第,已成廢墟,而今破屋數行,泥街半里,一可憐之破敗市集已耳。

三、老陝兒不洗腳

秦中八川,都仰于山瀑,秋冬多涸。飲用皆賴井水,井深在二十丈以上。

關中西北兩隅,城村多在土原之上,或十數里不見井,以騾馬向川中馱水,得水兩桶,費時半日,故用水之節省,出乎想象。而生活習慣,遂墜汙穢。

"老陝兒不洗腳,除非過大河。"過河則不得不脫鞋涉水也。

腳且不洗,遑論沐浴。大便不用草紙,抓一把土擦擦尻子(陝西人稱屁股曰尻子),普通人秋冬皆不穿襯衣褲,棉襖棉褲,過時向坑下一扔,天寒取出便穿,不曬不刷,油垢光膩如漆。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關中集市 1947年

被褥終身不洗,冬日曝於日下,即平鋪地上,任灰飛土沾不問也。新制春夏衣褲,穿後不換,積垢日厚,至破爛不堪而棄之,言衣服入水易破,不肯洗滌。

到處有臭蟲,人人皆生蝨,常人捫蝨聊天(陝西人叫'諞閒傳')。學生一面聽課一手捉蝨。外省人視之不勝訝異,老陝兒腆不為怪也。

老幼多不喜著襪,從高級革履到破爛毛窩兒,雙足一露,無不黑得發亮;對客敞腿搓垢,毫無所謂。

省西汧隴一帶,終身未嘗洗臉者大有人在,早晨起去,擦點唾沫揩揩眼睛而已。

四、楊九娃

楊虎城,本蒲東(浦城東部)山匪,小名九娃(陝西小名皆曰娃,機關學校工役亦曰娃,白髮門叟豁齒侍僕無不娃也。)及為督辦,舊日黨類,謁轅門呼九娃者日必數起。楊皆善遇之。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楊虎城將軍

某次奉命剿晉南亂幫,閱師開拔,楊登壇訓話,囁嚅有頃,忽大聲曰:"他媽的,我又不會講個演子,秘書長要我講這個演子;我也沒啥話,娃子們,一路出去,誰要拔了老百姓的莊稼,我就X他媽!完了。"

楊初次觀光首都,正當新生活倡行之始,回陝後每與人言,"新生活實在不錯,就是一椿事,'靠左邊走',大家都靠左邊走,那右邊誰走哇?"其腦筋簡單,可見一斑。

退隱後,部從星散,近年尚偶然邂逅其舊日僚屬,輒喟然嘆曰:"唉!雙一二替別人做了蠟燭,人家絕處逢生得有今日割據強佔之勢,而我們卻完了!"

九娃在西安尚有空房一院,一侄女畢業高中,年華雙十,而橫眉岸額,家世已非,雖日榜賤賣,迄無敢問津者雲。

五、嶽上將的掌上珠

嶽西峰上將,關中武將中之老成人也。他與柿餅同鄉,出富平縣莊裡鎮,故後門戶冷落,豐碑矗立蓮湖公園,風雨剝蝕,亦複式微。

遺一妻二妾,煙霞癖甚深。無子,孤女名燕,痴肥而碩,唱秦腔楊氏婢慈雲庵,眼波流轉,頗能瘋狂座眾。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興國中學歷屆畢業生一覽表 1947年

數年前,負笈西京南郊興國寺中學,年已標梅,春色關不住。漸與某男生嫟,一夜,自習已罷,二人篝燈隔案對坐,攤書佯觀,而案下摸索,纏腿解釦,方欲入港,忽窗外磚塊亂投,驚散好事。從此佳話傳遍古城,而嶽小姐芳名,遂成口碑。

有家在西安菊花園,對門為花紗布局職員宿舍。一河南會計員乘龍有幸,窗戶眉眼,竟成佳侶,此君人財兩得,侍妝臺惟恭惟諾,燕姐兒春意日酣,而君亦日趨黃瘦。

成婚日,用黃箋書一聯致之,曰:磚飛興國寺,可憶僧敲月下門?

六、王陸一與牛肉餃

三原才子王陸一,風流蓋世,遺作曰《長毋相忘詩詞集》。于右任院長最相信任,以中委兼監察院委員秘書長,寓屋數楹,在玄武湖上,做宮殿式,享用甚盛。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王陸一

卅二年春,奉命巡視鄂陝軍風紀,中途攖疾,受治於西安某醫院。冬令初交,漸呈起色,臥院中調養。

一護士美姿色,侍之久,王氏色性不改,朝夕相視,大起憐心。病既稍瘥,醫切囑飲食小心,一夕,女親調佳饀,做牛肉水餃以奉王。王倚枕賞佳人,玉指羹湯,愈吃愈香,一氣下餃二十枚,怡然就枕。

夜午,腸腹奇疼,急召醫士診視,知為胃出血,一時無法制止,晨雞甫啼,喉痰已湧,遂一冥不起。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鐘樓(1945~1949)

西京市上,痛悼才人,陝西頭角之士無多,失此名宦,尤為省中莫大之損失。

歿後,於院長為之閉門謝客者三日。彼美人兮,後亦不知下落矣。

七、"興門北"詩體

陝中一度風行所謂"興門北"詩,大抵五言兩句,每句代表一件事,句中每字代表一件事中的經過段落。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興平縣城 1928年

原自一中學生,暑假後入學寫假中記事,作五言詩一首曰:"家住興門北(家住在興平縣城門之北),多父供在堂(多虧父親供給在學堂讀書),假中無個事,日攢仇妹房(此人與舅兄打罵成仇,日處妻室,故曰仇人妹妹之房也)"。本屬粗鄙不通,以其想入非非,閱卷者逢人道說,滑稽之流仿其體制,遂成譏罵打油之品。

某年,教廳辦小學教師暑期訓練班,訓練期中,軍事教官管理甚嚴,眾情埋恨。適省主席蒞臨視察,教官們當然逢迎忙迫,於是某班員成"興門北"上句曰:"教套尻擺忙"(陝西人叫屁股曰尻子,"相公"叫"尻子客",尻子客逢迎所歡曰"穿套褲"。此句意謂教官穿上套褲,尻子擺來擺去忙也。)

訓練班附近有土娼名花王者,往來門前,搔首弄姿,門警延頸側目,垂涎欲滴。好事者遂續前句之下聯曰:"王門警頸長"。意謂花王經過門外,警士的頸項即伸而長也。

"教套尻擺忙,王門警頸長。"可算是標準的"興門北",陝人以讀音及土語諧趣,茶餘酒後,莫不暢誦而眉飛色舞。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西安東大街 民國時期

筆者在某校時有一潘姓同事,與校測附小女教員相戀,往來半載,好事不諧,女贈潘手繡枕套一事而結束。同人中遂盛傳"興門北"一句曰:"潘橋半送枕"(潘某在蘆橋東——即附小所在地——半年以來,給送了一個枕頭)。

久久不得下句,忽女母強女嫁與其姐夫(時其姐新故),女不得已從之,成禮九日,逃回學校,就潘商終身,兩方友人從中湊趣,遂作夫婦,於是久懸之案,一旦而就,續句曰:"段(女之姓)姐(嫁給姐夫)九(成婚九天)回(逃回學校)搧(搧者,性交之代名詞,回校給潘搧也)"。

八、西京遊冶線

章臺柳,北里花,教坊樂部,賀老琵琶,長安風月,自昔爭傳。

近世以來,亦復與文化同命,繁華銷盡矣。抗戰以來,西京市容日盛,外省人旅食者眾,遊冶勾欄,遂亦隨之而興。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開元寺舊貌

公開而著名之娼家,集於古開元寺,寺外表門,向東大街,正當市區中心鐘樓之下。入門越一廣場,舊殿居中,現作警局分駐所,兩側闢走道,南道列張揚式麵點鋪,最著者為"如意春"之餛飩燒麥,某家之蔥油餅,午後營業,迄於夜午。南方旅人趨之,陝人士雖或慕南式之小吃,而震於開元寺之名,望門卻步,以為一入此門,盛名有累,迂頑可笑也。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開元寺妓院,1934年

北道戶戶相鄰,是為麴院,有京蘇揚合幫,混為一里,非南人不足辨之。生客入門,挑簾點名,選定一娃,延入房□,瓜子一碟,前門牌香菸十支,名曰"開盤子"。近來盤子費為法幣五千。擺酒做花頭之類,一概廢除。初度即可住夜,規矩略如滬上麼二,叫做"吃稀飯",時價自兩萬至五萬不等。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開元寺 民國時期

勝利以後,開元寺雛娃之延請律師,登報與鴇婆脫離關係者,時有所聞。考其出路,似多從軍人以去,儼然官太太也。

三十三年春,開元寺接待夜廂,被薰香竊去隨身金飾者,不一而足。一度有小公務員某,入幕作賓,脫陽而死。事出意外,頗被敲詐,風揚月餘,始成過去雲。

土娼隨處而有,陝西不論男女,矜持偽名,故此道雖俯拾皆是,門外問津,甚為不易。旅舍亦可代叫,品格俱在韓莊之下。且土產舉止粗魯,脂粉濃妝而內穢不堪,一無雅趣。成交無別事,"滴活"(陝人燕好之稱)而已。據聞媚客無數,而強韌經久,恰到好處時,浪語豪野,又是一番滋味也。

民國時期最尖酸的西安遊記,那時候的市井民情讓人……

有關西安鬼市的文章,請關注本公眾號,回覆"羊肉泡饃"

城東北有一國民市場,清晨以前有鬼市,白天為雜耍之場,此中有雉,多為工人洩慾之具,孤貧羈旅,亦或誤人,春風一度,非向花柳醫院加倍完稅不可。

總之,各省旅人,多系大腹商賈,漸皆萬金買妾,總作久長之計。勾欄麴院,只成無聊公務人員,及穿木裙之鋪傢伙計洗滌煩悶之所,實事求是,別無餘興。而開元寺之名,膾炙人口者,有識者視為欲窟,本省人看作神秘迷宮爾。

至於開闢飛機場以後,附近酒家櫛比,徽娃侑舞,每次美鈔十元,不獨娼家之秀,趨之若鶩;中等學生之匿名而赴者亦復非鮮。

勝利以後,吉普小姐,風華蓋世,則良家佳麗,伴洋人,招搖過世而以為榮矣。

本文由終南山故事獨家整理發佈

本公眾號整理了"西安、關中游記精選",裡面有不少民國時期遊記精華,文辭可讀性強,內容翔實。

可閱讀相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