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世界大戰後損失慘重的蘇聯,爲何這麼快就有了抗衡美國的實力

十九世紀之時,沙皇對國內開始農奴制改革,平民百姓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安身之所,資本主義也慢慢出現。沙俄在二十世紀初成為資本主義列強。他們通過對外戰爭掠奪,積累了許多財富。但是因為封建制度,所以資本主義發展異常緩慢,煤炭產量和鋼鐵產量還有鐵路里程等等,全都遠低於英國還有法國等等西歐諸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時,腐朽的沙皇在戰場之中節節失利,因此爆發了國內戰爭。沙皇政權最終遭到推翻,資本主義的臨時政府建立,在十月革命之後,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奪得政權,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經歷世界大戰後損失慘重的蘇聯,為何這麼快就有了抗衡美國的實力

蘇維埃俄國建立初期,面對非俄羅斯民族各地的分離運動主義,列寧主張各地平等合併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列寧的這一措施團結了各地區,促使國家統一完整。列寧對少數民族的讓步,使得蘇俄在內戰之時獲勝,戰勝了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支持的反政府武裝力量,鞏固了蘇俄政權,成立蘇聯。

因當時的內憂外患,列寧主張並實行了餘糧收集制的行動,戰爭結束之後,在人民的鬥爭與抗議之下,列寧開始實施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政策計劃。從糧食稅和中小企業發展,還有就是商品貨幣流通方面著手等等,促進了當時經濟的發展。

經歷世界大戰後損失慘重的蘇聯,為何這麼快就有了抗衡美國的實力

執政後的斯大林,各個資本主義的國家因為意識形態,多以與蘇聯是敵視對立。蘇聯在外交上根本不被承認,並且在經濟中遭到了其他的歐洲國家封鎖。在當時嚴峻的形勢和工業化社會條件之下,斯大林實施了農業集體化和工業化,重工業發展優先,壓制和漠視農業與輕工業的發展,制定了兩次五年計劃,開始完成指令性的計劃。

之後蘇聯的軍事能力和工業生產都大大的提升了,蘇聯一躍而起成為了工業產值佔據歐洲第一,世界第二,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工業大國。

與此同時,歐美各個國家正在面臨著經濟危機,一時之間蘇聯成了各個資本主義國家崇拜的對象。

經歷世界大戰後損失慘重的蘇聯,為何這麼快就有了抗衡美國的實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時,蘇聯作為反法西斯戰爭同盟國的一員,最終勝利。戰爭結束之後,蘇聯擴張勢力,德國東部的東歐地區,對西歐地區造成了相當的軍事壓力。

除此之外,蘇聯還通過德國的佔領區掠走人才還有拆走設備等等一系列的方式增強國力。自此以後,歐美各個國家對蘇聯更加的敵視,和美國英國的冷戰也就此開始。

經歷世界大戰後損失慘重的蘇聯,為何這麼快就有了抗衡美國的實力

蘇聯為核心的陣營和美國為核心的陣營相互對峙。

在經濟上,蘇聯為了破除經濟封鎖,建立經互會。美國也開始馬歇爾計劃。

在軍事上,蘇聯和美國都共同擁有核武器,由此便成了和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美國與蘇聯對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在勃列日涅夫時期,因為蘇聯優先發展軍事工業與重工業,與美國的軍備處於上風,蘇聯在勢力擴張上,和美國形成競爭之勢。蘇聯國民的生產值達到美國的70%,給美國形成了空前的壓力。

不過因為蘇聯過於重視重工業,所以造成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異常緩慢,經濟體制長期處於僵化狀態,再加之領導人的錯誤領導方向,蘇聯最後走向解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