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爲什麼80%的華裔小孩兒無法完全融入美國人的社交圈?

在美國,為什麼80%的華裔小孩兒無法完全融入美國人的社交圈?

自從我自己有了小孩子之後,就一直和老公討論關於孩子們的教育問題,在紐約,除了貴的嚇死人的私立學校,大部分華人都選擇將孩子送到評分較高的好學區,比如長島、Great neck或者紐澤西。

在這麼多好學區里長大的孩子,考入美國的好大學的比例相對其他一般的學區機會要大很多,所以家長們不管是租房還是買房,都希望在孩子高中之前搬到學區房裡去住。這也跟美國的學區制度有關:只要你能提供在這個學區範圍內的租房合約/購房合約/水、電、網費的收費證明或者銀行信都可以在這個學區內的學校裡上學。這也造成長島這種學區房的地稅每年都在瘋長!

可是為什麼許多華裔的孩子,即便完成了常春藤大學的學業,有了令人豔羨的工作,依然無法完全地融入美國人的社交圈呢?

在美國,為什麼80%的華裔小孩兒無法完全融入美國人的社交圈?

1、華人家庭的教育理念和老外不同

因為經濟原因,我家的第一套公寓買在了相對來說比較落後的地區,學區評分也不高,好在這裡有一個評分十分(最高分十分)的小學,於是也決定等孩子小學畢業之後再考慮去長島那邊的好學區去居住。

由於微信在華人圈裡依然是我們在美華人應用最廣泛的社交工具,所以在微信圈裡加了好幾個華人父母交流群,有時候也會跟這些可愛的父母們交流一些育兒心得什麼的,但是如果天天泡在群裡就會發現,這裡跟國內的那些父母群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因為這些爸爸媽媽們每天在討論孩子的問題上大多還是注重一些課外輔導班的問題,他們給孩子去學鋼琴、學舞蹈、學跆拳道、學畫畫....,把英語補習班改成了中文補習班,讓出生在美國的孩子過著跟在國內孩子一樣的悲慘生活!

在美國,為什麼80%的華裔小孩兒無法完全融入美國人的社交圈?

2、大人們忙著掙錢,老人帶孩子,沒有辦法擴大交友圈

許多華人家長儘管也希望自己的小孩多一些朋友,但由於語言方面的限制,他們最多擴充一下自己的人脈,在華人圈子裡給孩子們找朋友,而不會帶著孩子跟隔壁的老外鄰居建立和睦友好的社交關係。

我在朋友圈裡有幾個很談得來的家長,從認識就說要帶著孩子們一起出去玩,但是總是沒有辦法成行,不是因為我們在忙,就是對方不方便,所以只能各玩各的!

小孩子們由於長期被老人照顧,放學就回家,很少跟外界的小朋友進行交流,大部分華人小孩只願意跟同樣是黃皮膚黑眼睛的華人小朋友交朋友,和父母一樣牴觸跟老外孩子的交流。

在美國,為什麼80%的華裔小孩兒無法完全融入美國人的社交圈?

3、文化背景不同,老外孩子玩的,我們華人小孩兒不會

我們的孩子在學鋼琴、舞蹈等課外輔導班的時候,老外的孩子正跟著父親踢足球,跟小夥伴們打棒球,等到有任何社區活動的時候,我們的孩子根本沒辦法發揮自己的專長,又無法跟老外的小朋友一起參加競技活動。

我的兒子才不到四歲,我就已經感覺到他跟老外孩子的不同,人家孩子過生日的時候請我們去參加,他的父母會準備許多小孩子玩的小遊戲,而我們從來沒有參加過,最後只能跟著人家的小孩子胡亂蹦躂一會兒。

在美國,為什麼80%的華裔小孩兒無法完全融入美國人的社交圈?

4、老外的家長更多地陪伴孩子,華人家長沒有時間

來到美國的華裔們,大多把掙錢放在首位,認為掙很多很多錢,給孩子留下很多的房產、財產就是對得起自己的下一代了,殊不知老外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瞬間,最注重的是陪伴!

我樓下有一個鄰居,他說自從他的女兒出生,他便放棄了工作,在家裡陪伴她直到她上小學,他認為對孩子的陪伴,尤其是幼兒時期的陪伴,比任何時候都重要!

總管我們華人家長,即便偶爾有空陪著孩子去附近的公園玩一會兒,手裡也總是拿著手機目不轉睛的看著,而人家的家長如果沒有必要的電話要接,雙目總是緊緊盯著孩子!

在美國,為什麼80%的華裔小孩兒無法完全融入美國人的社交圈?

總之,華裔的小孩從小就沒有機會參與美國孩子的成長氛圍,活在父母為他們打造的華人小圈子裡,即便長大了,上學了,工作了,卻依然無法完全融入美國的社交圈,反而限制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有的甚至結婚、生子依然活躍在這個小圈子!

~End~

歡迎關注:別樣女人在紐約,和大家一起分享不一樣的趣味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