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大小宝抢东西、发脾气、打架,都是家长这些话惹的

前几天,和朋友聚会,见到了她5岁的大女儿和10个月大的小儿子。

在我印象里,她的女儿是一个自立能力很强的女孩,这次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在饭桌上,她见妈妈照顾弟弟,自己也娇滴滴地黏着妈妈,外套要妈妈帮忙穿、脱,喝水要妈妈倒,吃菜要妈妈夹,还和弟弟争着用饭店里专给婴儿配的碗勺……

朋友一脸疲惫:“姐姐从小一直很少黏我,啥事都不用我操心,没想到现在快上小学了,反而倒退了。事事都依赖我,别人插手都不行!”

我跟她说,姐姐是有了危机感,跟弟弟争宠呢!这个现象在二宝家庭是非常常见的。

她说:“可是没什么争的啊,自从二宝出生后,我都争取一碗水端平,陪伴的时间就尽量平均,给他们买东西,也都是一人一份,没有任何偏心啊。”

和很多二孩妈妈一样,我的这位朋友也尽量在技术上做到平均,但遗憾的是,孩子感受到的却并不一样。

我注意到,朋友在满足女儿要求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数落她:

“你怎么越大越退步了?”

“你是姐姐,让着点弟弟啊。”

“弟弟小不懂事,你还不懂事吗?

……

我知道,她是想要通过这样的话去“催熟”大宝。然而,孩子从这些话里听到的却是妈妈的“偏心”。他们会认为,“爸爸妈妈肯定是不爱我了”。

换句话说,这样的话并不能让大宝变得懂事起来,相反,可能会导致孩子内心焦虑不安、行为固着。

为了夺回妈妈的关注和爱,大宝这种变娇气,黏妈妈,和小宝抢食物、玩具,和小宝争宠的行为并不会减少,反而还可能会出现打骂弟弟、妹妹等行为。

所以,当大宝出现退行或嫉妒争宠行为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指责,而是去接纳和理解,让大宝真正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去思考,怎样更好地平衡对大小宝的爱。

一、 给两个孩子不同的爱

我们说,两个孩子,因为年龄不同,需要的爱也不同。

不偏心,并不是在时间和精力上的绝对平分,而是要真正看见两个孩子的不同需求,对两个孩子同样用心,给每个孩子独特而完整的爱。

通常,二宝的需求可能更多的是生活上的照顾,而大宝可能更需要你陪他聊天,读绘本,或者是认真欣赏他的一幅作品,陪他一起参加学校的活动。

如果两个孩子年龄相差小,那可能相同的需求会多一点,这时候陪他们一起玩同一个游戏的时间就会多一些。这个时候,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几率也会更大一些。

值得提醒的是,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千万不要强迫大宝让着小宝。

很多时候,并不是大宝欺负了二宝,而是因为二宝年龄小,不懂得游戏的规则,在自己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时大哭的。一味责备和批评大宝,可能会让大宝认为父母偏心,继而讨厌小宝。

经常如此,还可能会让大宝养成说谎或者找借口的坏习惯。

二、给大宝创造照顾二宝的机会

我们还可以给大宝讲讲他在小宝这么大的时候是怎么样的,那时候父母又是如何照顾他的。让他知道,每个孩子在不同的成才阶段,会有什么样的特点,有什么样的需求。

这样,他就会慢慢对小宝有了同理心,能够接纳妈妈每天都要长时间把小宝抱在怀里这件事。

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事情,如帮忙给弟弟/妹妹取纸尿裤,拿奶瓶,读绘本等,让大宝参与到照顾二宝的过程中来。

这样可以培养大宝呵护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感,唤起大宝爱的能力。

在这一点上,胡可就特别好。

比如在超市,给小鱼儿买的零食,胡可故意说自己打不开,让他找哥哥打开。

二胎家庭:大小宝抢东西、发脾气、打架,都是家长这些话惹的

小鱼儿不愿意走路,要坐车,胡可面露难堪之色地说:“可我推不了两个车子。你可以帮忙推他吗?”安吉想了想,决定由自己负责推弟弟,妈妈负责专心购物。

二胎家庭:大小宝抢东西、发脾气、打架,都是家长这些话惹的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大宝在照顾二宝时,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赞美——避免物质奖励,而以精神上的鼓励为主。

这样,大宝就会感受到照顾弟弟/妹妹的带来的自豪感,进而增进手足感情。

三、适当给大宝放权

当我们适当赋予孩子一些权利时,孩子会无比珍惜,也会无比认真地去履行。

因此,我们不妨在生活中,让大宝充当起某项任务负责人的角色,让他来做决定,让他来牵头做一些事情。这样,会激发出孩子更积极正面的情绪和行为,他也会觉得自己在家中的角色非常重要。

这样,也能让大宝在小宝面前树立起威信,让他明白,“哥哥”或“姐姐”这个称谓于他来说,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比如,哥哥在玩积木,弟弟却捣乱,把哥哥刚刚拼好的给拆掉了,让哥哥非常生气。

这时,妈妈就可以这样跟大宝说:“哥哥的积木城堡拼得太好了,弟弟也想学,但是他还太小,还玩不了这么高深的游戏,要不哥哥给弟弟分配一点任务吧,如果他给你打个下手,做一点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让他帮你找什么颜色或什么形状的积木,他应该会很高兴。”

如果小宝真的能够和他合作,那么他也就不会非常在乎你是不是多抱了小宝一分钟,甚至还可能会激发起他大哥/大姐保护小弟/小妹的责任感呢。

四、不要拿两个孩子做比较

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父母为了激励孩子,或者为了改正某个孩子的错误,总是会下意识地拿另一个孩子与他做比较:

“你这件事情做得不对,你看看你**是怎么做的。”

“你**考得比你好多了,你要看看。”

甚至会在跟别人聊天时,不自觉地拿两个孩子的长短处作比较:

“我家老大聪明一些,但学习不认真;老二学习努力,但脑子笨一点。”

“我家老大太不听话了,老二懂事多了。”

这些评价孩子品格的话,如果不小心被孩子听到了,一方面会给孩子一些负面的催眠作用,一方面也让有短处的孩子下意识地认为:

是自己不够好,所以父母不喜欢他。

如此,会激起两个孩子的嫉妒心,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并加剧两个孩子之间的竞争。

我们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将优势发展到最优就好。所以,我们只要分别告诉孩子,他在哪些方面表现得很好,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