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痔瘡,吃十二大食物沒了便祕就沒了痔瘡

痤瘡是一種發生於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膚病,多發生於面部、頸部、前胸、後背等皮脂腺豐富的部位,俗稱為青春痘、粉刺、暗瘡。該病是皮膚科常見病和多發病。中醫將痤瘡稱之為面瘡、酒刺。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黑頭粉刺、白頭粉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囊腫,容易形成色素沉著、毛孔粗大,甚至疤痕樣損害。

患了痔瘡,吃十二大食物沒了便秘就沒了痔瘡


食療選方

(1)米仁綠豆粥

原料:綠豆20克,米仁50克,冰糖適量。

做法:綠豆、米仁分別洗淨,一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煮成粥。粥成後,加入冰糖適量調味。每天1~2次。

功效:清熱利溼。適用於痤瘡患者。

(2)茄汁炒藕片

原料:鮮藕300克,番茄汁100毫升,精鹽、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先將鮮藕洗淨,切成片。熱鍋放植物油,燒熱後放入藕片進行煸炒,加精鹽調味。快熟時,加番茄汁調味即可。佐餐食用。

患了痔瘡,吃十二大食物沒了便秘就沒了痔瘡


功效:清熱除溼,涼血益陰。適用於痤瘡患者。

(3)海帶綠豆杏仁湯

原料:海帶、綠豆各15克,甜杏仁9克,玫瑰花6克(布包),紅糖適量。

做法:將以上原料一同煮成湯,湯成後,將玫瑰花包取出即成。喝湯,食海帶、綠豆、甜杏仁。每天1劑,連續食用20~30劑。

功效:理氣化痰。適用於痤瘡患者。

(4)綠豆百合粥

原料:綠豆100克,百合50克,粳米、冰糖各適量。

做法:綠豆洗淨,加水煮至開裂後加粳米,一同煮成粥。再加百合煮一會,之後放入冰糖調勻即可。當點心食用,每天分2次服完。

功效: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適用於溼熱蘊結型痤瘡患者,症見皮疹紅腫、膿皰、口臭、口乾、舌紅。

(5)肉炒三瓜片

原料:瘦豬肉50克,苦瓜、絲瓜、黃瓜各100克,精鹽適量。

做法:將瘦豬肉、苦瓜、絲瓜、黃瓜均切成片。然後將豬肉煸炒至半熟時,依次下入苦瓜片、絲瓜片、黃瓜片一同煸炒。每味下鍋時間相距1分鐘,下黃瓜片時,加精鹽調味即可。可佐餐食用。

患了痔瘡,吃十二大食物沒了便秘就沒了痔瘡


功效:清熱除溼,涼血消腫。適用於溼熱上蒸型痤瘡患者,症見皮疹紅腫,或有膿皰、口臭、口乾。

(6)山楂香蕉湯

原料:山楂30克,香蕉2根,冰糖適量。

做法:山楂洗淨,切片。香蕉剝皮,切塊。山楂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用中火煮10分鐘後,加香蕉和冰糖,開鍋後稍煮片刻即可。每天服用2劑,連服數日。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於丘疹型、結節型、聚合型痤瘡,伴顯著脂溢或大便不暢的患者。

(7)枇杷葉石膏粥

原料:枇杷葉9克,菊花6克,生石膏15

克,粳米50克。

做法:將枇杷葉、菊花、生石膏煎成汁,過濾去渣。再兌水下入粳米,煮成粥後即可服食。每天1劑,連服10~15劑。

功效:清洩肺胃。適用於痤瘡患者。

(8)枇杷米仁粥

原料:生米仁100克,鮮枇杷60克(去皮核),枇杷葉10克。

做法:枇杷葉洗淨,切碎,煮沸10~15分鐘,撈去渣後放入生米仁,煮成粥。粥熟後,將枇杷果肉切碎,放入其中攪勻即成。

患了痔瘡,吃十二大食物沒了便秘就沒了痔瘡


功效:清熱除溼,消腫排膿。適用於痤瘡患者。

(9)夏枯草蜜粥

原料:夏枯草20克,粳米50克,蜂蜜適量。

做法:將夏枯草用水煎,取汁去渣。然後下入粳米,煮成粥,加入蜂蜜調服。

功效:涼血通腑。適用於痤瘡患者。

(10)薺菜燒牡蠣

原料:生牡蠣肉300克(切絲),薺菜段200

克,精鹽、老湯各適量。

做法:牡蠣肉切絲,煸炒至半熟時,加入精鹽。再放老湯、薺菜段。用武火燒開,文火燜透,至湯汁稠濃即可。

功效:活血通絡,軟堅散結。適用於痤瘡患者。

(11)紅油兔藕片

原料:兔肉150克,鮮藕200克,紅花、精鹽、料酒各適量,麻油30克。

做法:將麻油燒開,澆在紅花上。涼後將紅花撈起,留油再加熱,煸炒兔肉片。半熟時加入藕片一起炒,放入精鹽、料酒即成。

功效:活血軟堅,通絡散結。適用於痤瘡患者。

(12)火腿炒三鮮

原料:火腿50克,鮮藕、鮮萵苣、鮮栗子各100克,精鹽適量。

做法:將火腿和栗子片一同煸炒,到半熟時放入藕片。炒至將熟時加萵苣,再放精鹽調味,炒熟後即可。

功效:活血散淤,軟堅通絡。適用於痤瘡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