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除了螺螄粉,還有早晨的「頭鍋」

柳州除了螺螄粉,還有早晨的“頭鍋”

提起廣西的飲食

一定少不了各種粉

什麼南寧老友、欽州豬腳、桂林米粉

以及不得不提的柳州螺螄粉

但柳州除了螺螄粉,還有一樣被忽視的小食融水濾粉

很多融水人的一天是從粉開始,也從粉結束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讓融水人一日不吃就難受的濾粉

為什麼叫濾粉?

柳州除了螺螄粉,還有早晨的“頭鍋”

清順治年間,從粵、閩、湘、贛、黔等省遷來一批農民,他們在融州(今融水融安一帶古時稱融州)以墾荒開地,造田耕種謀生。

為改善艱苦的生活條件,他們研製出一種食物,最開始是把大米浸泡過夜,然後洗淨濾幹,放少量的米飯加工磨成粉末。後將米粉入盆,用小量滾水合勻。再加清水攪拌成生熟稀漿。取木水瓢將底部鑽穿五個漏眼,用五個手指塞緊瓢底的漏眼,將米漿倒入木瓢內,鬆開五指把米漿濾入沸水鍋,用竹筷撈松,不使其粘鍋底,熟後即成圓形粉條。這種新的飲食方式受到當地群眾的喜愛,人們稱其為濾粉

濾粉的歷史

每年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是春社;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為秋社。融州當地有一古老習俗,每年的春秋兩社,農家都要祭祀祈年。民間有一俗語:“社王不吃長江水”,每逢社日都下雨。清代乾隆年間,有一年祭祀日,恰逢降雨量很小,融安縣大巷一帶,遭受嚴重旱災。

因濾粉的方法也似連綿不斷的下雨,農民為了求神降雨,就以濾粉和酒肉祈敬“社王”。巧的是這年祭祀之後,連日傾盆大雨,使當年獲五穀豐登。從此,不但每年的“社日”家家戶戶做濾粉祭祀“社王”,逢年過節、招待貴賓也用濾粉。吃濾粉成了民間的一種風俗。

性價比如何

柳州除了螺螄粉,還有早晨的“頭鍋”

濾粉是現磨的米漿放入沸水中煮熟後,撈起食用。煮好的米粉加上碎花生、碎肉沫、酸筍、滷水、辣椒油、香油等配料,食之嫩滑,香甜,爽脆,鮮美可口,飽腹時間長。可涼拌也可炒食。融水濾粉屬現煮現賣,味道鮮美,而且配料多。

在鄉鎮上,一般成年人只需要一碗已經能夠飽腹。小碗4.5元大碗也只要5元,還可配上當地特色燒炙。性價比之高,深受人們的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