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为何惨遭黥刑?

哲爱艳


唐代女诗人上官婉儿是初唐宫廷诗人上官仪的孙女。

婉儿十四岁入宫,深得信任,为武后专掌文诰。后又宠于唐中宗,被封为昭容。尤其是在皇家赐宴赋诗、群臣唱和之际,她总要为皇上、皇后及两位公主代笔。即席数首,辞句绮丽,时人争相传诵。

她遭受黥刑这件事,有传是武则天当时有个男宠叫做张昌宗,当时上官婉儿也属于情盛之年,与张昌宗有私情,这件事被武则天知道了,虽然上官婉儿是武则天的心腹,而且也比较有才华,但是武则天还是决定惩罚一下她,让她永远接受教训。于是给她了黥刑。

唐朝时,上官婉儿由于得罪武则天而被黥面,在额上留下了刺青,后来她模仿刘宋寿阳公主的梅花妆,在额上刺字的所在以梅花形作为装饰,显得非常妩媚,其他女性纷纷模仿,反倒是成为唐朝非常流行的妆容之一。





历史有妖气


一代传奇才女上官婉儿虽然一度总有宰相之权,但是终归香消玉殒,被政治女强人武则天处以黥刑。小史官按照三个小段讲述,先介绍黥刑,然后介绍上官婉儿,最后聊聊为什么武则天要对上官婉儿处以黥刑。


我们先来简单说一下黥刑。

黥刑,也叫做墨刑,是周代五刑之一,在唐代的时候,黥刑相对来说是一种较轻的肉刑。就和宋代发配囚犯在脸上刺字一样,在人的脸上或者身体其他部位刺字,然后涂上颜料,使之永远无法褪去。所以,黥刑对人的肉体伤害有限,但是在古代,黥刑对人的心理伤害很大。受了黥刑怎么见人呢?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尤其是上官婉儿这种地位的人,又是个女人,所以,虽然黥刑表面上伤害不大,但是对于上官婉儿无异于一种酷刑。


说完黥刑,小史官简单介绍一下上官婉儿。

虽然上官婉儿被人成为“巾帼宰相”,但是她前半生却是跌宕起伏,颠沛流离。武则天在唐高宗李治生病期间,开始逐渐干涉朝政,大权独揽,而上官婉儿的父亲上官仪作为宰相,心中恼怒,就通告皇帝,打算废除武则天皇后的身份,而李治也有一种危机感,于是也想废后。但是,作为我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政治手腕多的是,她很快就得知了皇帝和宰相的意图,于是趁机找皇帝哭诉,李治心软,于是把责任推给上官仪,随后,武则天杀害了上官仪,并且把其家人发配掖庭。


当时还是个孩子的上官婉儿,随同母亲一起去了掖庭。在以后的日子里,母亲悉心培养上官婉儿,而上官婉儿也十分争气,,虽然发配为奴,但是她聪明伶俐,又长的非常漂亮,学识渊博,文采斐然。终于,在公元677年,武则天召见上官婉儿,并且当场出题考验,上官婉儿不假思索,很快就以完美的答卷以及秀美的文笔赢得了武则天的欢心。武则天废除她奴婢身份,留她在宫中掌管诏命。接下来,凭借上官婉儿的实力,她一步步走向了权力的中心。


那么为什么武则天又对上官婉儿处以黥刑呢?

武则天把上官婉儿视为心腹,甚至在和男宠交欢也不避讳。但是对于武则天来说,像张昌宗之类的人都只是玩物而已,于是,张昌宗和上官婉儿逐渐互有情愫,武则天很快就发现了,但是她舍不得杀张昌宗,而上官婉儿又有很多用处,于是对上官婉儿处以黥刑,并没有杀她。还有说法是,有一次三人一起吃饭,上官婉儿多次偷窥张昌宗,武则天气不过,拿起刀扔了过去,正好砸在上官婉儿的头上。


第二种说法和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有关系。武则天登基成为皇帝之后,徐敬业起兵造反,而大诗人骆宾王正是他的幕僚。骆宾王替徐敬业起草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而才子爱才,上官婉儿看到了檄文之后,深深被骆宾王的才华折服,于是她不经意在武则天身边说了一些袒护骆宾王的话,武则天生气,想要处死她,后来觉得人才难得才处以黥刑。

最后一种说法,和武则天另一个男宠薛怀义有关系。薛怀义是武则天最初的男宠之一,但是后来武则天另有新欢,逐渐冷落了薛怀义,而薛怀义费尽心机讨好武则天无果,前去求见武则天。薛怀义之前得宠的时候,曾经调戏过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怀恨在心,这时候他已经失宠,于是上官婉儿不予通报,薛怀义一气之下放火烧了明堂,名堂代表着君权神授,武则天知道后大怒,最终对上官婉儿处以黥刑。


被处以黥刑之后,上官婉儿对武则天尽心尽力,更加讨得武则天的欢心。武则天也逐渐给她机会和权力,让她处理政务,上官婉儿权力日盛,已经有了宰相的实权。后来武则天逝世,上官婉儿投靠太平公主,然而好景不长,太平公主和韦后作乱,李隆基(临淄王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带兵平乱,上官婉儿在乱局中被杀。后来,李隆基登基后恢复了上官婉儿的名誉,并且收集她生前的作品,编成文集。

以上就是关于上官婉儿被处以黥刑的说法,不知道朋友们倾向于哪一种,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留下你的看法。

我是颍州小史官,喜欢文史野趣的朋友别忘记右上角关注哦!


无笔史官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惨遭黥刑,其原因众说纷纭,分别和骆宾王、薛怀义、张昌宗、李迥秀有关系,说来说去都离不开香艳、旖旎和暧昧。

上官婉儿的一生真可谓跌宕起伏,尚在襁褓中就经历了大起大落,一夜之间,从宰相之后成为掖庭之奴。十四岁那年得武则天赏识,从此踏进政治的漩涡,立三十年而不倒,然而在一次次的凶险政变中,她终于被李隆基所杀,只留给太平公主一声叹息。

废后与谋反

武则天经过几年残酷的宫斗和与外廷的斗智斗勇终于成为皇后,她的政治才华为李治所欣赏,660年,李治身体欠佳,于是开始让武则天处理政务,这是两人从亲密无间到心生隔膜的开始,武则天迅速适应了新身份,对权力的渴望在她心底滋长,而李治渐渐对武则天有了疑心,想要废后,于是找到宰相上官仪,上官仪早就不满武则天的干政了,两人一拍即合,由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

然而武则天的消息何等灵通,很快她就知道了这件事,跑到李治身边哭诉,本就犹豫不决的李治后悔了,而且还不要脸了,他说都是上官仪的主意。

废后之事不了了之,然后武则天让许敬宗搜集证据,诬陷上官仪勾结废太子意图谋反。最后上官仪和儿子上官庭芝被杀,上官家被抄家,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和母亲郑氏被收入掖庭为奴。

走出掖庭

上官家世代官宦,郑氏虽然成为奴婢,但对女儿的教导反而更加用心,更加严厉,本就聪明伶俐的上官婉儿饱读诗书,善做文章,又对政治很有洞察力,十四岁那年,上官婉儿得武则天的召见,现场出题,上官婉儿略加思索,即一气呵成,文章辞藻华丽,浑然天成。

由此,上官婉儿的才华大受武则天赏识,武则天将她的奴婢身份去掉,放在身边做了秘书,掌宫中诏命。

上官家因为武则天惨遭抄家,上官家的男人都被杀,而上官婉儿又因为武则天才走向政坛,成为武则天之外大唐最耀眼的女政治家。

那么上官婉儿为何惨遭黥刑呢?黥刑也叫墨刑,即在犯人脸上刻字,并涂上墨,一生跟随。

偷窥说

唐代学者段公路在《北户录》中有记载,武则天做天后的时候,每次有宰相来奏事,都让上官婉儿在案裙下记录,有一次宰相又来奏事,上官婉儿时不时的偷窥宰相,让李治发现了,很愤怒,等到议事完后,李治(武则天)拿甲刀插在上官婉儿的额头上不许拔出来,上官婉儿忍痛做了一首乞拔刀子的诗,才给拔出来。

后来有人考证,这个宰相为李迥秀,是当时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宰相。

报复调戏说

武则天的第一个男宠是薛怀义,刚开始,武则天确实很喜欢薛怀义,而薛怀义也为武则天的称帝做了很多事,他主持修建明堂,编写《大云经疏》,两征突厥等等,但后来薛怀义仗着武则天的宠爱,骄横跋扈,无法无天,而且武则天又有了另一个男宠沈南蓼,逐渐的远离了薛怀义。

薛怀义为了奉承武则天,在694年正月十五,废了一番心力讨好武则天,结果武则天不买账。到了第二天晚上,薛怀义又跑去找武则天,碰上了上官婉儿,之前,薛怀义没少调戏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一直暗恨在心,现在薛怀义失势,她便不再通报,还关闭了甬道。薛怀义一怒之下跑去火烧明堂。

明堂是怎样的存在,那是君权神授的象征,武则天知道后,对上官婉儿施以黥刑,而薛怀义也在第二个月被杀死。

暗通款曲说

后来武则天又有了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俩,武则天和张昌宗的事基本不会避讳于上官婉儿,久而久之,上官婉儿也有了非分之想,再加上张昌宗的刻意调戏,两人就背着武则天勾搭在一起了,武则天知道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有一次武则天和张昌宗一起吃饭,上官婉儿也在,两人在席间眉来眼去。

武则天大为火光,一把刀扔过去,正好击中上官婉儿的额头。

欣赏才华说

683年,李治去世后,李显继位,很快就被武则天废黜为庐陵王,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叛,当时骆宾王是徐敬业的幕僚,遂起草《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文章传到上官婉儿手中,上官婉儿对骆宾王的才华大为叹服,遂在武则天的面前极力推荐骆宾王的才华,并请求武则天饶过骆宾王。

这激怒了武则天,遂对上官婉儿施以黥刑。

以上四种说法,四姑娘倾向于偷窥说,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说法,是因为正史里对上官婉儿受黥刑只用一句话带过,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旧唐书·后妃》记载: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

无论如何,上官婉儿确实受了黥刑,为此她还发明了红梅妆,以花子掩其刑,时人争相效仿,竟成为时尚。


萧晓四姑娘


上官婉儿遭受黥面一事,历来有两个说法:

一种说法是:

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私交甚好,作为武则天的宠臣、密友,上官婉儿可以随意出入武则天的卧榻之处!武则天与其男宠经常在卧榻之上行云雨之事,上官婉儿进出,武则天也不避讳上官婉儿。可见,两个人的关系自是非同一般!

武则天有个男宠叫张昌宗,张的英伦潇洒,是武则天最为宠爱的脔臣!一次,武则天正与张昌宗在行云雨之事,上官婉儿来了,武则天和张昌宗仍继续做事!上官婉儿毕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看着眼前的春宫云雨,不禁春心荡漾,再加上张昌宗确实潇洒威武,就颇为心动!

一次,趁武则天不在,上官婉儿就与张昌宗调笑狎昵,恰被武则天看到,武则天大怒,曰:汝敢动我脔肉!说罢拔出金刀刺向上官婉儿,一刀刺在上官婉儿额头发际边上!吓得上官婉儿和张昌宗赶紧跪倒求情!冷静下来后,武则天不但没有惩罚上官婉儿,还安慰了她!

额头受了刀伤,自是很不好看。上官婉儿于是就着刀伤在额头纹了一朵红梅花!纹成之后,上官婉儿反倒显得更加漂亮动人了!于是宫内很多宫女,学着上官婉儿的模样,在额头上用胭脂也画了梅花,逐渐,梅花妆就也就流行开来!

另外一种说法是:

因为上官婉儿经常出入武则天的内宫,久而久之与张昌宗相熟悉。一次,张昌宗趁武则天不在,就调戏狎昵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大怒,离开时就命人关闭了明堂通往外边的甬道!被关在里边的张昌宗就以放火相威胁,要求上官婉儿打开甬道。上官婉儿不从,张昌宗果然放火烧了明堂!事后,武则天大怒,本要处死,考虑到两人相伴多年的交情,就免除了死罪。但是在其额头刺上了"忤旨"两个小字!

这就是上官婉儿惨被黥面的原因!


a听风431


史书记载对女性也有宫刑的说法,男性被阉割成为太监,女性被施以宫刑(刑名:幽闭)好像更残酷,具体的方法极为残酷犹甚于阉割,受刑者最终成为阴阳人,上官婉儿应该是被施以宫刑而不是黥刑!


图片源于网络!


君山自在游


首先跟大家说下“黥(qing)刑”是什么样的酷刑,黥刑又叫墨刑,以刀刻凿人面(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这感觉有点像现在的纹身,据说因为上官婉儿天生丽质,负责行刑的人不舍得毁了这张脸,于是就在脑门上雕刻了一支梅花,武则天见到后还说“见过黥刑变丑的人,没想到婉儿却越来越漂亮了!”

至于上官婉儿为何会惨遭黥面之刑?主要有两个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禁脔说”

武则天把上官婉儿当成女人一样看待,加上是武则天的超级秘书,武则天无论是在什么场面什么事情,从来都不背着上官婉儿,就连和宠男张昌宗颠鸾倒凤也照样不避讳,你说你是无所谓,这让年轻的婉儿怎么接受的了,更何况张昌宗也是个男神级别的人物,上官婉儿指定挡不住诱惑,而张昌宗见婉儿美丽动人,有一次两个人在走廊相遇,双方一个媚眼就开始缠绵起来了,结果正被武则天看见,武则天当时就来火,我把你救了你还抢我的人,于是一把刀飞快的在婉儿脸上划了好几下,临走还说到:“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

禁脔(luan)的意思就是指珍美的、仅独自享有,不容别人染指的东西。

第二种说法是“调戏说”

据说武则天还有个男宠叫薛怀义,因为薛怀义在武则天这里经常得不到满足,却对经常跟在武则天身后的上官婉儿起了贪色之心,就一直骚扰调戏婉儿,不过婉儿始终不给他机会,薛怀义就心生报复竟然烧了明堂,武则天大怒,彻查之后发现是因婉儿所引起的,于是在她的额头上刻了“忤旨”两个字。

但是无一例外的是上官婉儿在被处了黥面之刑后都变得更加漂亮了,因为她在额头上自己画了一朵梅花用来遮挡,变得更加美丽,这也是“梅花妆”的由来。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


羽评郡主


上官婉儿作为一代才女,以罪臣之女的卑微身份在宫中任女官,逐渐得到武则天赏识,并成为女皇心腹。

但上官婉儿毕竟也是女人,也会情窦初开。而这也很可能是她遭受黥刑的原因。

黥刑又叫墨刑,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如秦末农民起义英雄之一的英布,曾因触犯秦律被处以黥刑。因此《史记》中称他为“黥布”,他的传记就叫《黥布列传》。

一种说法是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面首张昌宗亲密时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儿正值情窦初开,免不得被引动,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得心如鹿撞。这样,同为下奴的张昌宗和上官婉儿之间产生了爱情。私情很快就被武则天发现,她不舍得处置张昌宗,于是上官婉儿就成为发泄的目标。上官婉儿虽然逃过一死,仍然被处以黥刑:在面上刺青。

在漂亮脸蛋上刺青,这是武则天对上官婉儿的惩罚和报复。

上官婉儿最后死于政治斗争。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上官婉儿也难逃厄运。


生说


话说在武则天自己登基称帝后,徐敬业起兵伐武,而骆宾王起草《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为徐敬业摇旗呐喊,上官婉儿想办法搞到了这篇文章,被骆宾王的文采飞扬深深打动,她在和武则天交流中,也说了些“爱护人才”之类袒护骆宾王的话,这可让武则天恼了,本该处死,后因皇帝爱惜其才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刑。

还有一个说法有点离奇了,因为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也70多了,虽然养了不少男宠,但毕竟年事已高,而她手下的男宠个个颜值惊人,自然让上官婉儿情窦初开,她迷上了张宗昌,这渐渐被武则天发觉了,不过武则天开始也没发作。直到有一天,在万岁通天三年,三人一天一起吃饭,上官婉儿朝张宗昌多看了几眼,这可把武则天气坏了,直接一把刀就扔了过去,直接击中婉儿的额头,婉儿不得不手捂着额头,向皇帝下跪求饶。

看着婉儿竟敢当着自己的面和男宠暗送秋波,武则天本想处死婉儿,也下令把婉儿关进大牢,但考虑来考虑去,毕竟婉儿文采飞扬,帮自己随时制诰下令,几乎不用武氏操心。不过不杀吧,又咽不了恶气。于是决定对婉儿处以黥刑,让她永远接受教训,不得越轨。

不过当宦官给她朱色刺青后,婉儿额头中央长出一朵红色梅花,伤好之后,秀丽的两旁配上额头一朵梅花,反而更加娇艳动人了,这武则天也看呆了。此后,婉儿对皇帝尽心侍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后来武则天开始让婉儿帮她处理各类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武则天死了之后,婉儿又依附太平公主的势力,不过后来韦后和太平公主作乱,李隆基带兵杀入宫中,诛杀韦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也在这次兵变中被杀。不过在她死后第二年,李隆基还是恢复了她上官昭容的身份,而且被追谥为‘惠文’,并且念其文才而广征她的作品,编成文集二十卷以示纪念。


云中史记


上官婉儿,一个集才华与智慧于一身的人物,她的优美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温婉可人,心爱诱人,不仅仅如此,她的才华在当时的唐朝也是独树一帜,可以在唐朝文坛占据一席之地。

她复姓上官,小名婉儿,在武则天执政时期曾位极人臣,登上权利巅峰,唐中宗时被封为昭容,所以也被称作上官昭容,祖籍是今河南三门峡市人。

和其他爬上权利巅峰的人一样,上官婉儿也曾有过凄惨卑贱的命运,由于她的祖父上官仪在政治上站错了队,在公元664年,全家受祖父连累,家里当官的连坐责任,包括上官婉儿的父亲在内,基本上在朝为官的全被杀头。

而在这时,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嗷嗷待哺,还没吃几口奶,就随着母亲郑氏做了朝廷的官奴。

虽然侥幸逃脱株连,可她的处境一直极为低贱,难道就没有她们母女安身立命,甚至扭转局面的机会了吗?

当然有,她的母亲寄人篱下,拼命工作,跌跌撞撞地拉扯自己的小女儿,把全部的赌注都压在上官婉儿身上,千方百计的让她接受全面而正统的教育。


上官婉儿不辱使命,她没辜负母亲对她的殷切期望,刚刚五六岁就能熟读诗书,天资聪颖,甚至可以背诵当时很多的文学作品,实乃才华横溢,万中无一。

等到她14岁时,武则天终于给了没落的上官家族一个翻身的机会,她久闻上官婉儿才华出众,就下令召她们母女进宫,当场测试。没成想,上官婉儿的测试成绩非常令武则天满意,甚至超过了期望值。


武则天随即免去了她们母女奴婢的身份,破格提拔上官婉儿为贴身秘书,令其掌管宫中诏命。实际上,碍于家族之前的遭遇,上官婉儿一度对武则天非常憎恨,但她对武则天的态度也在接触武则天以后,发生了转变,由仇恨变成了钦佩,折服于武则天的聪明才智,特别是武则天广置昭文学士,让上官婉儿更加佩服。

渐渐地,上官婉儿对武则天愈发唯命是从,而武则天对上官婉儿的才华也是看在眼里,越来越重用她,甚至于上官婉儿说的话都能扭转武则天的思想。

嗣圣元年二月,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自己当上了皇帝。扬州司马徐敬业率十万兵马讨伐武则天,为此,“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还专门写了一篇名为《为徐敬业讨武则天檄》的讨檄文,这让武则天大为肝火。

武则天下令对以骆宾王为首的诗词文人即刻抓捕,但在关键时刻,上官婉儿冒死进谏极力劝阻武则天收回圣命。

上官婉儿辩驳说,骆宾王的文章文采飞扬,实属难得佳作,况且“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声望显赫,影响力颇深,如若对诗词文人诛杀,寒得不光是骆宾王的心,更是天下文人墨客的心啊,陛下想要创造盛世天下,必须依靠这些人啊,陛下。武则天圣怒之下,不听劝谏,一度想把上官婉儿打入死牢,但看在她多年在身边侍奉不辞辛劳的份儿上,下令对上官婉儿实施黥刑。

就这样,上官婉儿天生丽质的脸上被刺上了“忤旨”二字。

但是,武则天在深思熟虑以后,觉得上官婉儿的话很有道理,但又不好收回圣命,对骆宾王一行人,也就不了了之,只得任其发展。

从后来的上官婉儿又得到武则天重用就可以看出来,并且上官婉儿一度登上了权利的巅峰,位极人臣。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她脸上刻的字,在后来经过专业的人员“勾勒”之后,竟愈发美丽,像极了现在的纹身,思想超前。李氏家族重新夺得政权以后,之后的李隆基把一切罪过都归咎于曾在皇帝身边当了32年的秘书上官婉儿身上,下令处死了她,但是后来李隆基又想通了,承认了她的文学造诣,文坛地位,并且同意编纂了《上官昭容集》20卷,也算给了她一个正确的评价。


小小嬴政


上官婉儿自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

(影视剧中的上官婉儿)

稍微读读历史就会发现,盛世大唐的皇族,各种政变夺权,勾心斗角,血流满地。估计现在的电视剧编剧们都不敢这么编……

在这里一个皇宫当中,

上官婉儿是个神奇的存在。


上官婉儿身上的第一个谜团,就是她怎么得到武则天重用的?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当年上官仪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得罪了武则天。导致上官婉儿的祖父和父亲,都被直接咔嚓了。上官婉儿和她娘保住了性命,降为奴婢,在皇宫里当差。

按理说,上官婉儿绝对没有翻身的可能性了。

但是,她14岁这一年,武则天找到她,因为欣赏她的文才,所以免去奴婢身份,并且让她掌管宫中诏命。

为什么?武则天宫中缺少有才华的人吗?显然不是,除非上官婉儿的文才能够惊为天人。

就算是这样,武则天难道不知道上官婉儿的身份?杀了人家的祖父和父亲,让她们母女俩当奴婢这么多年,难道武则天不怕上官婉儿报仇吗?

一定不是上官婉儿文采好这么简单。极有可能在这之前,武则天应该已经深入了解了上官婉儿,而且上官婉儿一定有着很特别的才能。

(影视剧中的武则天)


那会不会是武则天良心发现,觉得亏待了上官家族,弥补一下?

有可能,但是不应该是这样的。武则天真要是想弥补,很简单,免除奴婢身份,分个大宅子,给你找一个达官显贵家的公子嫁了,不就可以了。

但是上官婉儿呢?掌管宫中诰命。这可是最亲近武则天的人,各种圣旨诏书之类的东西,都是上官婉儿写的。武则天会因为文采好,就这么重视上官婉儿吗?

应该没这么简单。



再看上官婉儿身上的第二个谜团,那就是“黥刑”之谜。

黥刑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在脸上刺字涂墨。也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你犯了罪。在古代社会,这是比较重的一种惩罚了。

上官婉儿为什么会遭遇“黥刑”?史书没有说原因,只说她忤逆旨意,本来该杀的。后来武则天觉得她这么有才,挺可惜的,就没杀,改用黥刑。

这事儿是不是有点奇怪?

野史传说有很多,大多数都和武则天的面首们有关系。总之就是上官婉儿和某某面首怎么怎么样了,武则天生气了。

想一想,不是那么回事儿。首先,上官婉儿从小跟着武则天,大老板什么脾气,她还是明白的,不至于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上官婉儿后期在政坛上也算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说明她智商和情商双在线,没这么傻。

如果按照史书所说,上官婉儿是“尝忤旨,当诛”。说明她不听武则天的旨意,该直接砍了的!能是什么事情,上官婉儿敢冒死忤逆武则天的旨意?

还有就是,武则天没杀她,反而用了黥刑。之后呢,还继续留在身边,处理各种奏表,还参与政务。

(上官婉儿墓)

上官婉儿怎么做到的?天天脸上顶着个罪犯的标记,和武则天讨论国家大事?她必然有武则天无法舍弃的某种能力,或者是和武则天有特殊的联系。



上官婉儿身上的第三个谜团,就是武则天之后,她还能如鱼得水。

如果说武则天是偏爱上官婉儿,给了她很大的权力,那武则天之后呢?我们都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况后来的唐中宗,是靠着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的。

那武则天身边的近臣们,按理说唐中宗是不会继续用了。但是,上官婉儿不一样,她还是起草诏令,还是被极度信任。

而且,更诡异的是,唐中宗还把她封为“昭仪”。也就是说,唐中宗把上官婉儿收了……

为什么?如果说唐中宗也觉得上官婉儿有才华,起草诏书很棒,所以留了下来,到可以勉强说得过去。

但是为什么直接收为自己的嫔妃?上官婉儿脸上,可是遭了黥刑的啊!

奇怪不?除非是上官婉儿有某种特殊才华或者能力,让唐中宗也无法抗拒。

关于上官婉儿的野史记载很多,我们已经无法清楚的知道,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就像上面所提到的疑问,说明她非常不简单,绝不仅仅是文采好。至于有什么特殊本事,咱们就不得而知,只能猜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