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維文:向民歌學習是我藝術生涯永遠的話題

在鮮花、讚譽聲的背後,閻維文曾走過一條艱辛的從藝之路,卻鮮為人知。

閻維文出生在山西太原的一個普通家庭,但上蒼卻賜予他一個得天獨厚的好身材。剛上小學時,閻維文就被市少年宮招去學習民族舞蹈。由於他天生對音律、節奏極有悟性;身體的協調性和柔軟度又超群,加之,此時年少的閻維文已喜歡上了舞蹈藝術、肯主動刻苦用功地勤練基本功,舞技也日見長進,很快就鶴立雞群了。

閻維文13歲時,就成了省歌舞團一名專業舞蹈小演員。兩年後,山西省軍區成立宣傳隊,又把閻維文挖走。從此,他開始兒時就嚮往的軍旅生涯。

閻維文:向民歌學習是我藝術生涯永遠的話題

1979年,閻維文告別了九年的舞蹈生涯,考入總政歌舞團合唱隊。

在總政歌舞團的日子裡,閻維文受到濃郁的藝術氛圍的薰陶,他又見識了更多心儀已久的各種流派、唱法的歌唱藝術家,眼界更開闊了,對聲樂藝術的認知、理念也進一步得到提升。

更重要的是,閻維文在團裡結交了亦師亦友、親密無間至今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程志。

閻維文:向民歌學習是我藝術生涯永遠的話題

當年的程志的名氣如日中天。他把沈湘教授的一整套科學的歌唱方法,有的放矢地傳授給閻維文,幫助他解決呼吸不深,中聲區向高音轉換時,聲音位置不太統一等技術上的疑難問題。

經過多年刻苦的學習、鑽研和體會,進步神速的閻維文已能把西洋科學的方法,自如地融入自己的民族唱法中去,且形成自己鮮明的演唱風格。

天道酬勤,在第三屆央視“青歌賽”上,閻維文一曲清新亮麗的《峨眉酒家》以較大的優勢,一舉奪魁,從而也奠定了他在中國歌壇的地位。

閻維文:向民歌學習是我藝術生涯永遠的話題

歌曲《小白楊》是閻維文的成名作。1984年的建軍節,總政歌舞團在北京海淀劇場舉辦一臺軍民聯歡晚會,駐團作曲家士心根據閻維文獨特的聲線和鮮明的風格,專門譜寫了歌曲《小白楊》作為晚會的主打歌,請閻維文演唱。清新優美的旋律,擬人化、朗朗上口的歌詞,表現了邊防戰士無限情懷,與閻維文成長的經歷相吻合。因此,他唱來特別有感覺。無論對作品總體的把握,還是音樂的表達、歌曲的處理,都匠心獨具,給人耳目一新。

翌年,閻維文又攜此歌,參加全軍聲樂大賽,勇奪銀獎。從此,《小白楊》也成了閻維文的保留曲目。幾年後,士心和軍旅詞作家石順義,又共同為閻維文量身打造了反映戰士心聲的《說句心裡話》,此歌也同樣一炮打響。

打那以後,很多詞曲作家都把目光聚焦這位歌壇正在崛起的新人,為他不斷推出《母親》《想家的時候》《一二三四歌》《舉杯吧朋友》等新作。

閻維文:向民歌學習是我藝術生涯永遠的話題

有著鴻鵠之志的閻維文,對歌唱藝術有著更高的境界和更遠大的理想。他不僅追求歌唱技巧的完美無瑕,更對自己所演繹作品中的每一樂句,甚至每一音符,都力求能唱到聽者的心坎裡。

近幾年,閻維文一直在為普及、推廣中國民歌而身體力行。

閻維文說:中國有這麼多好聽的民歌,我們這代歌者有責任保留、傳承它們。向民歌學習,是我藝術生涯永遠的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