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悄悄參加科舉還中了狀元,皇帝得知後卻發愁,把兒子改爲榜眼

從古至今,皇帝的兒子可謂生來富貴,無需奔波就可以坐享富貴生活。所以,歷朝歷代多數皇子都沉浸在安逸的生活裡,碌碌無為,沒有什麼才能,但是有的皇子卻個性十足,偏要靠實力吃飯,能力才學出類拔萃,就比如宋朝的皇子趙楷。

說起宋朝哪個皇帝的藝術水平比較高,很多人會想到宋徽宗。雖然宋徽宗是敗國之君,被金軍捕獲後苟活於世,但是不得不承認,他的藝術和文化才能真的很高。更關鍵的是,宋徽宗沉迷於文學藝術,也深深影響了他的兒子趙楷。趙楷和宋徽宗一樣頗有文采,甚至還考上了狀元。

皇子悄悄參加科舉還中了狀元,皇帝得知後卻發愁,把兒子改為榜眼

趙楷是宋徽宗的一個妃子所生,是他的三兒子。雖然出生於皇家,但是趙楷卻並沒有沉醉在奢靡的生活裡不學無術,相反他從小不僅聰慧,而且十分好學,在徽宗的影響下,吟詩作畫也是樣樣精通。宋徽宗對於自己這個好學又聰慧的兒子也是十分的喜愛。

在古代,皇帝的兒子們沒有必要通過科舉去成就功名,因為科舉本來就是為了謀求好的生活,而這他們生來就有。另外,他們一般也不允許去觸碰科舉,因為他們身份太過特殊,官員很有可能會畏懼權貴,給他們“開綠燈”,而且這也是和天下讀書人“搶飯碗”的行為,難免會寒了他們的心,引來非議。

皇子悄悄參加科舉還中了狀元,皇帝得知後卻發愁,把兒子改為榜眼

雖然,趙楷也明白自己的身份不適宜去嘗試科舉考試,但是他依然想去試一試,不為別的,只為檢驗一下自己的文采到底有多好,看看自己到底能考到什麼水平。趙楷想到明著不能參加,那就改個名字悄悄參加,剛好這樣也不會被主考官認出,沒人照顧的情況下,也可以真實地看看自己的水平有多高。

皇子悄悄參加科舉還中了狀元,皇帝得知後卻發愁,把兒子改為榜眼

下定決心後,趙楷就參加了重和元年,也就是1118年北宋的科舉考試。當時趙楷給自己又換了一個名字,再加上科學考試也是糊名的,所以絕無有人幫助他的可能。由於多年來的勤奮好學,趙楷的才華確實非同一般,竟一路順風順水,成功走到了殿試。

皇子悄悄參加科舉還中了狀元,皇帝得知後卻發愁,把兒子改為榜眼

在殿試中,趙楷文如泉湧,考卷回答得十分精妙。等到殿試成績放榜的時候,趙楷驚喜地發現自己竟然中了狀元。要知道,古代殿試並不像眾人想的那樣,是由皇帝坐在堂上進行面試的,它也是筆試,只不過最後宣佈狀元等人選時,皇帝才會露面宣佈。所以,直到殿試放榜,宋徽宗都不知道兒子揹著自己悄悄參加了科舉考試。

皇子當上了狀元,這可不是小事。趙楷看完榜後,趕緊把事情從頭到尾講給了父親。聽到趙楷高中狀元后,宋徽宗先是十分高興,自己的兒子能力出眾,做父親的臉上自然也有光,而且自己的文化造詣後繼有人,怎能讓他不高興?

皇子悄悄參加科舉還中了狀元,皇帝得知後卻發愁,把兒子改為榜眼

不過,高興沒多大會兒,宋徽宗又發起了愁,自己的兒子中了狀元,你說他憑的是真本事,這有幾個人會信?天下士子都想借著科舉考試來改變命運,本來就競爭激烈,沒想到還要和皇子競爭,而且皇子還得了第一,這勢必讓士子們心灰意冷,不利於科舉選賢納士,也會引來各種質疑的聲音。

皇子悄悄參加科舉還中了狀元,皇帝得知後卻發愁,把兒子改為榜眼

思來想去,宋徽宗只能忍痛將趙楷改為榜眼,也就是第二名,把本來的榜眼改為了狀元。雖然趙楷最後只拿了第二名,但他確實是當年的狀元,也是絕無僅有的狀元皇子。當時他只有17歲,而替補的狀元已經是29歲了。

然而,這位皇子狀元的命運卻不是很好,金國攻破北宋的都城後,也將他擄到了北方,最後在屈辱中悲涼地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