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省里發布規劃,棗莊將有大發展!

10月30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網站獲悉,山東出臺《山東省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以下簡稱《發展規劃》)。目標到2025年,形成以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主導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一批代表中國高端裝備形象和水平的企業、產品及品牌,建成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端裝備製造基地,成為現代裝備製造業強國的重要支柱。


剛剛,省裡發佈規劃,棗莊將有大發展!


根據《發展規劃》,要強化“一帶支撐”。推動淄博、棗莊、濰坊、濟寧、泰安、威海等膠濟和京滬鐵路沿線城市,圍繞現有基礎,發揮各自優勢,集中力量打造各具特色的高端裝備產業集群,形成一條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協同聯動、集群發展的高端裝備產業帶。

剛剛,省裡發佈規劃,棗莊將有大發展!

剛剛,省裡發佈規劃,棗莊將有大發展!

剛剛,省裡發佈規劃,棗莊將有大發展!

同時,《發展規劃》積極承接《“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智能製造裝備和航空航天裝備;圍繞培育山東新優勢,對接《中國製造2025》,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高檔數控機床與機器人、高性能醫療設備、高端能源裝備和智能農業裝備,形成重點引領、優勢突出的高端裝備產業體系。


剛剛,省裡發佈規劃,棗莊將有大發展!


山東省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

全文如下

▼▼▼

山東省人民政府

關於印發山東省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

規劃(2018-2025年)的通知

魯政字〔2018〕244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山東省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已經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山東省人民政府

2018年10月26日

(此件公開發布)

山東省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規劃

(2018-2025年)

高端裝備製造業是以高新技術為引領,處於價值鏈高端和產業鏈核心環節,決定整個產業鏈綜合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裝備製造業是製造業的脊樑,要把裝備製造業作為重要產業,加大投入和研發力度,奮力搶佔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製造業大國和強國;要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構築產業體系新支柱。

我省是裝備製造業大省,肩負著建設現代裝備製造業強國的重要使命。省委、省政府將高端裝備製造業列為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之一,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我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實現由大到強、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抉擇。

依據《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制定山東省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規劃。本規劃為促進我省高端裝備產業發展的指導性規劃,規劃期為2018-2025年。

一、現狀與形勢

(一)產業現狀。近年來,我省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持續加快,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培育出一批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加快向集群化發展,但整體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和發達省市相比還有明顯差距。

1.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但高端品種少,產業層次低。經過多年發展,我省高端裝備製造業已具有一定規模,2017年,全省高端裝備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萬億元,居全國第三位。其中,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技術水平全國領先,智能製造裝備也不斷取得新突破,高端服務器、電力裝備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均居全國前列。但是,代表世界科技先進水平的航空航天和衛星與應用裝備基本處於空白;新能源乘用車缺少高端車型,中低端產品仍唱主角;醫療設備規模小,品種單一,帶動力弱;農機裝備廠點多,技術落後,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巨大;重點領域發展急需的大型智能成套生產線和關鍵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賴進口,結構性矛盾突出。

2.新產品新技術不斷突破,但創新體系不健全,高端人才短缺。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2017年,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5家,骨幹企業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3%,培育出一批在行業中有明顯優勢的龍頭企業和行業小巨人,有6家企業入圍2017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15家企業被評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我省先後開發出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CR400AF中國標準動車組、高端容錯計算機、大型快速數控全自動衝壓生產線、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裝備等一批高端裝備。但總體看,我省高端裝備領域的創新主體主要是生產企業,受地理位置和企業實力與品牌知名度等影響,引進高端人才困難,研發投入不足,原創性先進技術和產品少。同時,全省缺少高水平專業研究機構,共性技術和基礎工藝研究短缺,沒有人才承接平臺,難以引進國內外高端人才團隊,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3.產業集聚化發展步伐加快,但佈局分散,同質化趨勢嚴重。“十二五”以來,我省大力建設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和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園區),已建成8家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和26家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形成了一定的區域特色。青島、煙臺、威海的海洋工程裝備與高技術船舶,濟南、青島的軌道交通裝備,濟南、棗莊的高檔數控機床,泰安的智能成套生產線以及濰坊的農機和動力裝備等已形成集群化趨勢。但從全省產業佈局看,高端裝備佈局分散,重複建設和同質化競爭嚴重,有限的資源無法形成合力,不利於產業集聚發展。

(二)發展形勢。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高端裝備已成為產業競爭的關鍵領域,國際國內重要經濟體都在制定戰略,研究措施,競相發展。

從國際看,美國實施《先進製造業夥伴計劃》,通過資金、財稅、貿易等相關政策,推動新技術新裝備快速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和增材製造(3D打印)裝備國際領先;德國制定《工業4.0》戰略,大力發展數字化製造裝備、精密檢測裝備等,為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開闢了新的領域;日本實施《日本機器人新戰略》,精密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走在世界前列;印度、越南等新興經濟體也在採取積極措施,佈局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進一步加劇了國際市場競爭。

從國內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高端裝備,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中國製造2025》將高端裝備列為發展重點,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產業快速發展。國產航空母艦、C919大飛機、天宮一號、墨子號量子衛星、高速動車組、藍鯨一號等一大批國之重器相繼誕生,大大提升了我國裝備製造業的國際地位。在國家政策引領下,製造業大省紛紛制定政策措施,大力發展高端裝備。江蘇省實施高端裝備研製趕超工程,重點發展電子產業裝備、智能成套裝備等13個領域;浙江省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聚焦軌道交通、機器人與智能製造裝備等十大領域;上海市實施首臺套突破等七大工程,著力發展航空航天、高端能源裝備、微電子與光電子等八大裝備。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已進入加速發展期。

從全省看,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國務院給予重大支持政策,為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提供了機遇。一方面,全省實施新一輪擴大開放,擴大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發展的創新性制度和政策,有利於吸引國內外企業和人才參與高端裝備發展。另一方面,國家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建設重大工程,我省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對裝備製造業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為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提供了巨大市場需求。未來幾年,將是我省高端裝備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必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搶抓機遇、強化措施,聚焦重點、補強短板,推進高端裝備製造業加快發展。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決策部署,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山東優勢,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聚焦重點領域,實施“七大工程”,建設一批高水平技術創新平臺,突破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技術裝備,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和品牌,打造一批全國領先、世界知名的特色產業集群,努力將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成為推動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強大動力和製造強省的重要支柱。

(二)基本原則。

1.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發揮政府統籌協調和引導作用,營造激發創新活力、促進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尊重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調動企業家創新創業積極性,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2.整機帶動,配套協同。以整機創新發展為引領,支持整機與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協同發展,促進高端裝備產業鏈縱向延伸。

3.技術引領,創新驅動。把創新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完善體制機制,構建創新平臺,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和核心環節,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創新,走創新驅動發展的路子。

4.雙招雙引,開放合作。充分利用綜合試驗區品牌優勢,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和高端人才,推進高端裝備領域的產業、技術、標準、服務在更高層次上的國際化發展。

(三)發展目標。到2025年,形成以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主導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一批代表中國高端裝備形象和水平的企業、產品及品牌,建成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端裝備製造基地,成為現代裝備製造業強國的重要支柱。

1.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到2022年,力爭全省高端裝備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萬億元;培育5家以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千億級企業集團,30家以上綜合實力全國領先的百億級企業,100家“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企業。到2025年,力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萬億元,大企業群體進一步擴大。

2.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到2022年,高端裝備製造業技術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3%以上,重點骨幹企業技術研發投入佔比達到5%以上;建成10個以上高端裝備行業創新平臺,引進20家以上高水平研發機構,培育30家以上自主創新示範企業。到2025年,技術研發投入佔比力爭達到3.5%,形成一大批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力的自主技術、產品和品牌。

3.產業集聚度大幅提升。到2022年,形成濟南、青島、煙臺三個產業核心區,產業規模佔全省的60%以上。到2025年,沿膠濟和京滬鐵路沿線的城市,建成10個以上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基地),形成一條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協同聯動的高端裝備產業帶。

三、區域佈局

依託區位、交通和資源優勢,培育濟南、青島、煙臺三大核心區,打造集聚膠濟和京滬鐵路沿線的產業帶,輻射帶動周邊市優化產業佈局,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集聚向產業集群轉型,加快構建“三核引領、一帶支撐”全面升級的高端裝備產業發展新格局。

(一)突出“三核引領”。

濟南:發揮高鐵樞紐和省會城市優勢,加強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吸引國內外高端裝備創新團隊和人才,打造國際先進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基礎裝備基地、快速重載貨運軌道交通裝備基地、高端能源裝備基地和全國領先的高檔數控機床與機器人基地、新能源汽車研發製造基地。

青島:發揮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海洋科研資源集聚、對外開放程度高等優勢,進一步擴大對外合作,打造國際先進的海洋工程裝備與高技術船舶基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基地和全國領先的機器人與增材製造(3D打印)裝備基地、新能源汽車基地、通用航空裝備基地、集成電路及智能家電裝備基地。

煙臺:發揮深水海港多、新材料研發能力強、裝備製造基礎好的優勢,積極引進國際先進海洋工程裝備、核電等創新機構和人才,打造國際先進的海洋工程裝備研發製造基地、高端航空材料配套基地和全國領先的先進核電裝備研發製造基地、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車創新基地。

(二)強化“一帶支撐”。推動淄博、棗莊、濰坊、濟寧、泰安、威海等膠濟和京滬鐵路沿線城市,圍繞現有基礎,發揮各自優勢,集中力量打造各具特色的高端裝備產業集群,形成一條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協同聯動、集群發展的高端裝備產業帶。

剛剛,省裡發佈規劃,棗莊將有大發展!


剛剛,省裡發佈規劃,棗莊將有大發展!


引導其它市,根據本地資源和條件,發展特色優勢產品及配套關鍵零部件,打造“專精特新”特色產業集群,形成與產業帶主體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格局。

四、發展重點

積極承接《“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智能製造裝備和航空航天裝備;圍繞培育山東新優勢,對接《中國製造2025》,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高檔數控機床與機器人、高性能醫療設備、高端能源裝備和智能農業裝備,形成重點引領、優勢突出的高端裝備產業體系。

(一)培植壯大五大戰略新興裝備,打造現代裝備製造業強國重要支撐。

1.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高性能服務器與通信裝備、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智能終端設備等是現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支撐。對我省有優勢的高性能服務器、智能可穿戴設備、VR虛擬現實等,進一步加大投入,開發更高性能、更高可靠性、更加安全、更加豐富的產品,延伸產業鏈條,壯大市場競爭力;對量子通信設備、集成電路芯片製造及封裝設備等短板裝備,積極擴大對外合作,通過引進技術、合資合作,儘快實現突破,補齊短板,打造全國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產業新高地。

——高性能服務器與通信設備。加大研發投入,突破雲計算、超級計算、高速互聯、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加快研發高端容錯計算機、新一代雲計算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人工智能計算平臺、存儲設備和工控產品、下一代網絡設備和數據中心成套裝備、量子保密通信等現代新興技術與裝備,建設國際一流的高性能服務器產業基地。

——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自主創新與合資合作相結合,加快開發化學氣相沉積(CVD)技術與設備、高密度等離子刻蝕機、物理氣相沉積(PVD)分子束外延裝備、分佈重複投影光刻機、集成電路封裝設備、光學測量設備等集成電路製造、封裝、測試裝備,補齊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短板。

——智能終端設備。加快開發面向金融、交通、醫療等行業應用的專業終端、設備和融合創新系統,做大做強智能複合機、智能打印機、智能家電、VR視聽設備、智能可穿戴設備、RFID射頻識別等智能消費終端,構建系列化、規模化、高端化產業體系,形成山東新優勢。

剛剛,省裡發佈規劃,棗莊將有大發展!


2.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是發展海洋經濟的先導性產業。我省在這一領域具有製造優勢,要推動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向深遠海、極地海域發展,實現主力裝備結構升級,突破重點新型裝備,提升設計能力和配套系統水平,形成覆蓋科研開發、總裝建造、設備供應、技術服務的完整產業體系。支持龍頭骨幹企業牽頭創建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聯盟,整合資源、集聚優勢,共同開發市場,發展分工協作、錯位發展、協同聯動的產業合作新模式。打造全國一流、國際先進的現代海洋工程裝備與高技術船舶製造基地。

——海洋工程裝備。加快提升中深水自升式鑽井/生產平臺、深水半潛式鑽井/生活平臺、極地冰區平臺、海洋多功能(鑽採集輸)平臺等關鍵技術裝備開發製造能力。瞄準未來海洋開發重大需求,加快開發深海礦產勘探開發、天然氣水合物開採、水下油氣生產系統裝備、深海水下應急作業裝備、大型海上構築物安裝及拆解平臺(船)、海洋牧場平臺、深海空間站、智能網箱、浮式電站、浮式生產儲卸裝置、浮式液化天然氣再氣化裝置等。加快建立規模化生產製造工藝體系,提高國際化服務水平,力爭設計建造能力居世界前列。

——高技術船舶。快速提升液化天然氣(LNG)船、大型液化石油氣(LPG)船、超大型半潛式運輸船、深水半潛式起重鋪管船、鑽井船、物探船、海洋調查船等產品的設計建造水平。突破豪華遊輪設計建造技術,積極發展極地專用船和核心配套設備,加強高端遠洋漁船、高性能公務執法船舶、無人艇、萬箱級以上集裝箱船、大中型工程船等開發能力建設,推進智能船舶、生態環保船舶等研發和產業化,打造高技術船舶世界品牌。

——核心配套設備。大力發展海洋工程用高性能發動機、液化天然氣(LNG)/柴油雙燃料發動機、超大型電力推進器等,提高深水錨泊系統、動力定位系統、自動控制系統、水下鑽井系統、柔性立管深海觀測系統等關鍵配套設備設計製造水平,突破水下采油樹、水下高壓防噴器、智能水下機器人、水下自動化鑽探裝備、海底管道檢測等裝備,提升專業化配套能力。

剛剛,省裡發佈規劃,棗莊將有大發展!


剛剛,省裡發佈規劃,棗莊將有大發展!


3.先進軌道交通裝備。以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運輸車輛為主的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是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支撐。我省具有領先優勢,要積極向智能化、綠色化、輕量化、系列化、標準化、平臺化發展,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構建現代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創新體系,建成覆蓋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基地,成為引領全球產業發展的“火車頭”。

——高速動車和快速重載貨車。加快開發生產新型高速動車組、節能型永磁電機驅動高速列車、高速磁懸浮列車,提高滿足高寒、高熱、高風沙、高溼、廣域等不同系列譜系供給能力;面向大城市複雜市域交通和地鐵發展需求,開發生產適應不同技術路線的跨座式單軌、跨線/跨網城際軌道交通裝備;面向鐵路運輸能力升級需要,加快開發30噸軸重重載電力機車、快速重載貨車等,實現規模化、系列化發展。

——關鍵零部件及系統。提升轉向架、動車組輪對、牽引電機、傳動齒輪箱、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模塊、大功率制動器、氣體絕緣金屬密閉變壓器、供電高速開關、車體及車體新材料等關鍵零部件研發和製造水平,帶動受電弓、空調等整車配套產品發展。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速列車牽引傳動系統、制動系統、信號及綜合監控與運營管理系統。

——軌道施工裝備及技術。研製數字化智能化軌道交通用隧道掘進機、大型施工裝備、公鐵兩用車、地鐵隧道清洗車等設備,攻克大直徑地鐵隧道盾構機的刀盤刀具、驅動系統、密封系統、導向系統、雲計算售檢票自動化系統、智能檢測機器人和遠程故障診斷系統等關鍵技術,提高軌道交通產業服務能力。

剛剛,省裡發佈規劃,棗莊將有大發展!


4.智能製造裝備。智能製造裝備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決策、控制功能的製造裝備,是先進製造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我省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增材製造(3D打印)、智能檢測、智能化成套生產線等已實現產業化,部分產品已有優勢,要面向汽車及零部件、造紙印刷、紡織服裝、家用電器、化工、建材、冶金、煤炭、食品醫藥等行業智能化升級需求,加快開發更多數字化智能化產品,提高精度、可靠性、穩定性和使用壽命,積極開展示範應用,形成若干國際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國內領先的智能製造裝備骨幹企業;積極支持企業加大對智能製造系統的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智能製造裝備控制系統的自主安全可控。努力使智能製造裝備成為我省新興高端裝備的重要標誌,建成全國領先的智能製造裝備研發製造基地。

——智能製造系統。開展集計算、通信與控制於一體的信息物理系統(CPS)頂層設計,探索構建貫穿生產製造全過程和產品全生命週期,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優化自決策、精準控制自執行等特徵的智能製造系統,為產業智能化升級提供自主安全可控的系統支撐。

——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重點發展輕型高速堆垛機、超高超重型堆垛機、高速智能分揀機、智能多層穿梭車、智能化高密度存儲穿梭板、高速托盤輸送機等物流倉儲裝備,加快研發物流和倉儲實時監測、管控等軟件系統。

——智能成套生產線。開展智能製造成套裝備的集成創新,加快發展大型智能衝壓生產線、立/臥式柔性加工生產線、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裝備、液態食品智能製造成套裝備、電機智能生產線、醫藥灌裝自動化生產線、注射劑全自動生產線、造紙印刷自動化生產線、輪胎生產智能成套裝備、鑄鍛焊及熱處理基礎製造綠色化技術與裝備、鑄件砂型近淨成形成套裝備等,建設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

——增材製造(3D打印)裝備。重點研製推廣使用激光、電子束、離子束及其他能源驅動的主流增材製造工藝裝備。加快開發高功率光纖激光器、掃描振鏡、動態聚焦鏡及高性能電子槍、陣列式高精度噴嘴(頭)等配套核心器件和嵌入式軟件系統。突破鈦合金、高強合金鋼、高溫合金、不鏽鋼鎳基粉末、耐高溫高強度工程塑料等增材製造專用材料。

——智能檢測設備。重點發展微機電系統(MEMS)傳感器、視覺傳感器、智能儀器儀表等智能傳感裝備和數字化非接觸精密測量、在線無損檢測系統裝備、激光跟蹤測量儀器、可視化柔性裝配裝備以及遠程運維及健康檢測系統等檢測設備,提升生產製造裝備在線檢測和裝備產品全生命週期智能檢測能力。

剛剛,省裡發佈規劃,棗莊將有大發展!


5.航空航天裝備。航空航天裝備是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集中體現國家工業基礎、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是國家安全和大國地位的重要戰略保障。我省航空航天裝備處於起步階段,在發展飛機整機、功能部件、航空航天新材料和飛機改裝維護等方面具有較好的基礎和條件。要推動航空航天裝備趕超發展,加快先進製造技術和重大裝備研發,加強通用直升機、民用小型飛機、無人機研發生產和集成技術研究,突破航空航天新材料、基礎元器件、鋁鋰合金、鈦合金、複合材料等加工成形制造核心技術、關鍵材料及基礎零部件,推進航空航天產業研發生產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力爭在通用飛機研發設計、飛機與零部件製造領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打造全國重要的航空航天裝備生產配套基地,成為全省戰略新興產業新的增長點。

——飛機及零部件。著力發展固定翼通用飛機、直升機、無人機等,創造條件引進或合資合作,發展幹線飛機、支線飛機等航空裝備,加快突破飛機零部件關鍵技術及裝備,推進航空電子設備、航空液壓件、飛機航電系統、航空材料等配套體系開發製造,增強航空裝備發展規模和配套能力。

——航天技術產品。重點發展采用“互聯網+天基信息+”的模式,面向商業應用與大眾消費市場,開展基於位置信息網絡、寬帶通信網絡和高分辨率遙感數據服務。加快開發基於北斗的地基增強系統(GBAS)、無人機飛行校驗系統、空地協同的機場電磁頻譜監測系統等。

——航空服務裝備。積極發展液壓油車、飛機牽引車、電源車、道面摩擦係數測試車、驅鳥設備等航空地面保障設備,以及用於通用航空整機維修、大修、維護、改裝及雷達罩、航空儀表、螺旋槳等零部件的檢修、維護、檢測等設備。

剛剛,省裡發佈規劃,棗莊將有大發展!


(二)做優做強五大特色優勢裝備,打造中國高端裝備新標杆。

1.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建設生態文明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我省在新能源客車、新能源載貨車和專用車方面已有優勢,要在汽車輕量化、智能網聯、整車優化等方面,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攻關,全面提升整車性能和質量,加快向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對於產品層次低、佈局較分散的新能源乘用車,堅持扶優扶強與淘汰落後並舉,整合資源、優化結構、主攻高端;針對電機、電池、電控系統等關鍵零部件供給短板,堅持自主研發、招商引資、合資合作相結合,加快培育完整的配套體系,打造全國一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新能源整車。重點發展以鋰離子電池和氫燃料電池為核心動力的純電動乘用車、商用車以及環衛、醫療、園林等行業專用車。以骨幹龍頭企業為依託,建設新能源商用車產業集聚區,不斷提升新能源載貨車、客車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以國際高端新能源乘用車為目標,加快招商引資,鼓勵企業與國內外大企業、關鍵零部件企業、設計研發企業等合資合作,發展高端產品。

——智能網聯汽車。瞄準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主攻車輛智能計算平臺體系架構、傳感器、車載智能芯片、中央處理器、無線通信設備、車輛智能算法等關鍵技術,加快車載環境感知控制器、車輛智能控制與集成技術、基於網聯的車載智能信息服務系統、汽車輔助駕駛系統、無人駕駛系統、新能源汽車安全運營管理系統、數據安全及平臺軟件的開發生產。完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設施,促進產業化。

——關鍵零部件。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精密減速器、電控系統、電池管理系統、混合動力汽車用動力耦合及傳動裝置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提高產業配套能力。突破電池正負極、隔膜、石墨烯、電解質等關鍵材料,車身及汽車關鍵零部件輕量化材料及成形技術。加快推進氫燃料電池產品與技術及配套氫氣瓶、管道、控制閥等關鍵零部件。構建支撐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高水平配套體系。

剛剛,省裡發佈規劃,棗莊將有大發展!


2.高檔數控機床與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具有高速、精密、智能、複合、多軸聯動、網絡通信等特點,是一個國家和地區裝備製造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是航空航天、軍工、汽車、電子信息等精密裝備賴以發展的製造母機。我省是機床製造大省,但機床數控化率低,高端品種少,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大,要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為重點,加快攻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高速高效高精加工與成形制造等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實現質量、性能新突破,補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短板,儘快將規模優勢轉變為質量和技術優勢。機器人產業被譽為“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是現代製造業中重要的自動化設備。我省已有較好的發展基礎,要對標國際一流,加快突破機器人控制系統和核心零部件,提高自主開發和集成能力,打造全國領先的高檔數控機床與機器人制造基地。

——高檔數控機床。支持龍頭骨幹企業,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加快發展精密立/臥式加工中心及複合加工中心、矩形陣列磨削機床、高速龍門鏜銑床、大功率激光切割機、大型伺服壓力機、數控伺服轉塔衝床等,突破多軸、多通道、高精度高檔數控系統、伺服電機等主要功能部件及關鍵應用軟件,開發和推廣應用精密、高速、高效、柔性並具有網絡通信等功能的高檔數控機床、基礎製造裝備及集成製造系統,提高高檔數控機床供給能力,成為全國高檔數控機床產業標杆。

——智能機器人。以機器人整機為牽引,推動產業鏈創新鏈集聚發展。以智能升級、突破瓶頸為重點,堅持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並舉,面向工業生產裝配、塗裝、焊接、搬運、加工、清潔生產等環節,重點發展高精度、高可靠性弧焊、裝配、搬運等工業機器人;面向商業、醫療、教育、生活等領域,加快開發生產智能型服務機器人、智能護理機器人、醫療康復機器人;面向危險品操作、消防等領域,著力開發消防救援機器人、特種作業機器人。加快突破高精度減速器、高性能控制器、傳感器與末端執行器等關鍵技術與核心零部件,打造全國智能機器人創新發展高地。

剛剛,省裡發佈規劃,棗莊將有大發展!


3.高性能醫療設備。高性能醫療設備包括醫學影像設備、先進治療設備、臨床檢驗設備、健康監測和康復設備等,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高水平醫療保健需求,提高全社會健康保障能力的重要基礎。我省彩色能譜CT機、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MRI)、高能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全自動血型分析儀、手術機器人等設備已有一定優勢,但品種門類少,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技術性能與國際先進有差距,要瞄準精準醫療和個性化醫療發展方向,對標國際前沿技術,加大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積極開展對外合作,加快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和短板設備,開發新品種、拓展新領域、培育高端品牌,爭創國家級醫療設備創新中心,推動產業向寬系列、多領域、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發展,打造全國高端醫療設備研發製造高地。

——高端影像診斷設備。重點發展多排螺旋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機、大孔徑螺旋CT機、彩色能譜CT機、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MRI)、高性能彩色超聲成像設備及專科超聲診斷設備、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成像系統、智能深度學習影像診斷系統、數字化X射線機(DR)等高端影像診斷設備,打造山東高端醫療設備的標誌性產品。

——先進治療設備。重點發展腫瘤放療一體化設備、高能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圖像引導放射治療裝置、高性能無創呼吸機、自適應模式呼吸(麻醉)機等先進治療設備,手術導航系統、手術機器人、數字化微創手術及植入設備、數字一體化手術室等高端手術裝備,加強研發投入,實現自主高端治療設備創新突破。

——精準檢測設備。加快發展血型分析儀、血液分離淨化器、電子內窺鏡(軟鏡)、全自動生化檢測設備、高通量液相懸浮芯片系統、五分類血液細胞分析儀、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精準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等高端檢測設備,培育高端醫療設備新亮點。

——監測和康復設備。以智能健康設備為發展重點,加快發展重大疾病及慢性病篩查設備、健康監測裝備(包括可穿戴)等,研發遠程醫療系統、智能康復輔助設備、計算機輔助康復治療設備等先進康復設備,滿足健康檢測和康復發展新需求。

剛剛,省裡發佈規劃,棗莊將有大發展!


4.高端能源裝備。高端能源裝備是實現能源安全穩定供給和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我省是能源裝備製造大省,特高壓交直流隔離開關、核級中低壓開關櫃、特高壓交流變壓器、電力巡檢機器人等智能電網和輸變電成套裝備已有優勢,要加快突破新技術,向綠色化、成套化、智能化、模塊化升級;核能、海洋能、地熱能等新型清潔能源產業急需的裝備剛起步,尚未形成規模,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開發新產品,向產業化、規模化、高端化發展,將我省打造成國際領先的高端能源裝備研發製造基地。

——新型清潔能源裝備。重點突破華龍一號、AP1000、高溫氣冷堆、海上浮動堆等第三代/四代核電技術與裝備,加快開發百千瓦級波浪能、兆瓦級潮流能、溫差能、海水濃度差發電等海洋能綜合利用技術與裝備,引領推動新型能源產業發展。

——智能輸變電裝備。重點發展智能高低壓成套開關、全封閉組合電器、輕型直流輸電設備、電網信息智能傳感檢測等數字化智能化輸變電技術及裝備,加快儲能設備及專用生產裝備、分佈式電源和微網控制、電網巡檢機器人和維護機器人、保護及接入裝置研發生產。

剛剛,省裡發佈規劃,棗莊將有大發展!


5.智能農業裝備。智能農業裝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勞動生產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我省是農業裝備製造大省,大中小型拖拉機、聯合收穫機、植保機械、節水灌溉與水肥一體化裝備等產品規模均居全國首位,但與國際先進裝備相比,整機品種、產品性能、複合功能、產業層次及關鍵零部件配套能力都存在顯著差距,要積極應用數字網絡、人工智能、遠程控制等先進技術,加快研發生產智能裝備,實現故障及作業性能遠程監測、實時診斷和自動控制,促進整機裝備向高端化、智能化、大型化、多功能化發展,引領全國農業裝備加快向高端智能轉型。

——智能耕種收穫裝備。重點發展新型智能大功率拖拉機、智能耕種機、聯合收穫機、多功能一體機、秸稈收集處理機等新型耕收裝備,突破高效節能、遠程運維、智能控制等關鍵技術和系統,加快開發生產大功率發動機、200馬力以上拖拉機底盤、溼式離合器、動力換擋、無級變速和靜液壓傳動系統等關鍵零部件。

——精量植保裝備。重點發展無人機及智能化大田機動寬幅施藥裝備、水田植保機械、果園和蔬菜植保設備、多功能噴施裝備、節水灌溉與水肥一體化裝備等。突破基於路徑規劃、病蟲草害快速識別、精準施藥等關鍵和共性技術,開發對靶性強、可減少霧滴飄失的施藥裝備。

剛剛,省裡發佈規劃,棗莊將有大發展!


五、主要任務

圍繞建設全國一流的高端裝備製造強省,堅持問題導向,統籌謀劃,精準施策,著力實施“七大工程”。

(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培育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大幅提升研發基礎設施水平。以企業為主體,積極對接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探索建立中德工業設計中心和山東省高端裝備產業技術研究院,加快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為一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樹立一批自主創新示範企業,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完善科技研發投入機制,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等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增強企業研發投入能力。健全創新成果和科技人員獎勵制度,激發企業和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全面提升高端裝備創新能力。

(二)重大裝備領跑工程。聚焦國際前沿技術和重大裝備,從國家發展需要出發,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創新計劃,依託國家和省科技重大專項,每年遴選一批重大短板裝備實施研發攻關,儘快打破技術瓶頸,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研製突破一批對產業與應用具有重大帶動和戰略引領作用的標誌性高端裝備。圍繞提升我省高端裝備技術水平,縮短與國際先進的差距,實施高端裝備“1+N”創新行動,每年選擇一批智能高端裝備,組織生產企業、科研機構和用戶聯合開發,突破設計製造關鍵核心技術,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使高端裝備質量和性能儘快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立高端裝備新產品推廣機制,發揮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試用補助、保險補償等政策作用,推動高端裝備新技術新產品加速產業化,形成一批領跑行業的重大技術裝備。

(三)對外合作擴大工程。搶抓“一帶一路”建設和新一輪擴大開放重大機遇,著力擴大對外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強化“引進來”,鼓勵有條件的市建立對外合作產業園區,以國內外高端裝備企業和領軍人才為方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完善招才引智政策,加強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吸引國內外高端人才來山東創業,引進國內外企業500家以上、創新團隊20家以上。持續實施“走出去”戰略,每年組織一批企業到國外參展和合作交流,鼓勵企業併購或參股國外高端裝備製造企業和研發機構,建立營銷及服務體系,發展國際總承包、總集成,建立全球產業鏈體系,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

(四)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圍繞“走在前列”目標定位,加快培育高端裝備領軍企業和特色產業集群。建立領軍企業培育機制,每年遴選10家左右配套鏈條長、生產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引導龍頭骨幹企業積極兼併重組聯合,加快縱向延伸、橫向聯合、跨越發展。鼓勵以龍頭骨幹企業為核心,規劃建設特色產業集群,搭建公共服務平臺,開發共性關鍵技術,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進區入園,集聚發展。每年遴選若干“雁陣形”產業集群進行重點扶持,在全省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運營高效的高端裝備產業集群。

(五)強基“一條龍”工程。圍繞重大裝備產業鏈瓶頸,實施重點產品“一條龍”應用計劃,建設一批產業技術基礎平臺,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著力構建市場化的“四基”(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發展推進機制。重點支持整機與關鍵基礎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同步研製,提升省內整機配套能力。加強工藝技術研究,支持建立關鍵共性基礎工藝研究機構,開展先進成型、加工等關鍵製造工藝技術攻關,突破核心零部件和基礎材料的工程化、產業化技術瓶頸。強化產業鏈協作,打造上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體化產業組織新模式。發揮大型企業的引領作用,帶動中小企業圍繞整機需求,聚焦特定細分產品市場,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打造一批創新活力強、發展速度快的“瞪羚企業”,培育一批“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

(六)質量品牌培育工程。實施高端裝備製造工藝優化和質量提升行動計劃,組織攻克一批長期困擾產品質量提升的關鍵共性質量技術,加強可靠性設計、試驗與驗證技術開發應用,推廣採用先進成型和加工方法、在線檢測裝置、智能化生產等,大幅提升產品穩定性、質量可靠性、環境適應性和使用壽命。建立完善質量標準體系,開展高端裝備製造業標準化試點和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制定一批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推動企業開展質量國際對標,積極申請國際認證。制定實施高端裝備品牌培育計劃,提升傳統品牌、培植新興品牌,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展會和專題展會。鼓勵企業、協會抱團參加國際展會,開拓品牌傳播渠道,擴大品牌影響力,提升品牌含金量,推動一批知名品牌進入中國500強,衝擊世界500強。

(七)軍民融合創新工程。加強軍民資源共享,完善協同創新機制,推進軍民兩用產品雙向轉化。圍繞國防科技重大戰略需求,以海洋工程裝備、核動力裝置、航空航天飛行器、衛星通信設備、網絡安全設備、軍用電子信息終端等領域為重點,組建關鍵技術創新聯盟,開展產學研用合作,實施一批軍民融合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提升我省軍工裝備研發製造能力,培育壯大一批“民參軍”專業化“小巨人”,建設一批戰略規劃導向清晰、產業特色明顯、產業規模較大、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的新型工業化軍民融合產業示範基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統籌領導下,成立山東省高端裝備產業專班,強化部門協調和上下聯動,明確職責分工,統籌制定產業發展相關政策,審核重大項目,協調重大問題,督導推進規劃貫徹落實。

(二)推進制度創新。深化高端裝備產業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改進優化政務服務、健全法治保障體系、完善市場競爭和消費環境。加快建立系統、完整、協調的高端裝備產業發展長效機制,形成部門會商研討、運行監測分析、重要情況通報、重大項目跟蹤、工作情況調度、政策績效評估等常態化工作機制,為產業發展提供製度保障。

(三)加大政策扶持。落實國家支持高端裝備產業和智能製造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支持企業積極承擔國家重大專項。用好用活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一攬子政策,從財政獎補、土地供給、稅收優惠、技術創新等方面,支持培育龍頭企業、重大項目和保障條件建設。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和市場推廣扶持政策,加快高端產品自主創新和產業化。鼓勵省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向高端裝備領域傾斜,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和放大效應,吸引和撬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

(四)創新金融服務。完善支持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引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在貸款額度、利率、期限上對高端裝備製造業給予傾斜。鼓勵金融機構建立無形資產確權、評估、質押、流轉體系,推進股權質押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供應鏈融資、科技保險等金融產品創新。引導商業銀行採用銀團貸款、投貸聯動等方式為重大項目提供融資支持。發揮我省企業融資服務網絡系統作用,引導企業及時發佈融資需求信息,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上市掛牌、發行債券、私募股權等方式進行直接融資。

(五)強化人才支撐。用好用活人才政策,廣泛吸引國內外高端裝備領軍人才、頂尖團隊來山東發展。積極利用高端裝備產業專家智庫,為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引進吸收、產業轉型升級和投資結構調整提供諮詢;充分發揮青島國際院士港的平臺作用,擴大與高端人才的交流與合作。以重大技術裝備項目、重點產業基地建設為引領,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方式轉變,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合作。促進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和專業“五業”聯動,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探索訂單式、專業化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工匠梯次技能人才隊伍,為高端裝備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六)發揮協會作用。支持建立一批行業協會、學會、聯盟等行業組織,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提升數據統計、調研分析、成果評價、技術指導、標準培訓能力,為政府和企業提供雙向服務。幫助企業及時掌握產業動態,有效應對產業變化,提升市場適應能力;協調推進產業鏈協同創新,促進整機、零部件、關鍵材料、核心技術整體提升;組織企業開展國際合作交流,追蹤國際先進技術發展趨勢,提升自主研發生產能力。協助政府部門制定技術產品標準和行業規範條件,推進行業自律,促進高端裝備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各市要依照本規劃,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建立工作機制,落實相關政策,明確責任分工,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省直各有關部門要發揮自身職能,抓好相關工作落實,形成工作合力,推動高端裝備製造業加快發展。

抄送:省委各部門,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省政協辦公廳,省監委,省法院,省檢察院。各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18年10月29日印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