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新舊教材主編建議:高考語文 如何備考?

 語文科目在高考中始終排在第一的位置。目前,高中新的課程標準、課程方案已經公佈,新教材將從明年9月高一年級起陸續使用。

近年的高考語文試題在語文核心素養的考查上有哪些具體表現,對今後的語文學習、教學、考試又有著怎樣的啟示?

高中語文新舊教材主編建議:高考語文 如何備考?


這些問題不僅是高中語文教師關心的話題,也是高中學生、家長甚至社會各界感興趣的話題。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預示著未來新高考評價體系下語文學科的價值導向與考查趨勢。

最近,現行高中語文教材主編顧之川先生和新版高中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先生,在不同場合對2018年高考試題進行了評價分析,並對今後的命題方向發表了觀點,更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高中語文新舊教材主編建議:高考語文 如何備考?

權威專家一:顧之川,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高中語文教材主編。日前,顧之川先生在《中國考試》發表署名文章,就高考語文如何落實核心素養、教師和學生如何複習備考談了自己的觀點。

一高考語文試卷結構怎麼變?

以全國卷為例,近年來試卷結構總體穩定:

閱讀70分、表達80分一直未變,其中現代文閱讀36分(包括論述文本閱讀9分、文學類文本閱讀15分、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古詩文閱讀34分(包括文言文閱讀19分,古代詩歌閱讀9分,名篇名句默寫6分);語言文字運用20分(包括語言基礎9分,語言運用11分),寫作60分。

高考語文試卷局部改革的方向:

在價值導向上,更加符合時代社會需要,突出立德樹人、助推素質教育,發揮高考的育人功能;

在考查目標上,更加強調考查學生的獨立思考與探究創新能力;

在考試內容上,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外,增加了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在試卷結構上,文學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閱讀由選考改為必考;

在學科素養上,進一步強化考查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以及表達得體、邏輯推斷等關鍵能力。

二高考語文核心素養怎麼考?

高中語文新舊教材主編建議:高考語文 如何備考?

語言建構與運用

高考語文對學生在語言建構與運用方面的考查,主要通過創設具體的語言文字運用情景設置題目,以瞭解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律的掌握程度,包括對語言文字積累、梳理、整合的情況,是否形成了良好語感,是否具備基本的閱讀與表達能力,以期達到考查學生正確有效地運用母語進行溝通交流的能力。

如,2018年全國卷“語言文字運用”試題,一改過去分別設題考查的做法,而是選用一個連貫完整的閱讀材料,在具體的語言文字運用情境中,考查語病辨析、句子補寫和成語運用等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所選材料涉及“大洋一號”綜合性遠洋科學考察船、中國傳統戲曲的傳承創新、動物遷徙等內容。

這類試題,有助於在豐富的語言材料和學生言語活動經驗間建立起有機聯繫,通過情景化的設題,引導學生文明得體地進行表達交流,使對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考查成為學生文化獲得的過程。

思維發展與提升

高中語文新舊教材主編建議:高考語文 如何備考?

高考語文近年來重視考查學生基本語言規律和邏輯規則的運用,要求學生運用探究質疑的方法審視閱讀材料,判別語言運用的正誤,準確、生動、符合邏輯地表達,考查學生的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創造思維等思維能力,以及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等思維品質。

如,2018年全國Ⅱ卷作文題“倖存者偏差”、上海卷作文題“被需要”,材料提供了豐富的思維空間與邏輯關係,本身就極具思辨性和思維張力,能夠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探究質疑、獨立思考,有利於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表達水平。

再如,2018年全國Ⅲ卷古代詩歌閱讀《精衛詞》,第15題要求就詩的最後2句是否“以精衛的口吻表達的”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的設題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無論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只要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據,都可視為正確。這就突破了答案的唯一性,從不同角度考查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

審美鑑賞與創造

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美感體驗,感受和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形象和情感之美,進而進行美的發現、表達與創造,是高考語文所要達到的重要考查目標。

如,2018年全國Ⅱ卷文學類文本閱讀選用老舍的《有聲電影》,讓學生分析“市民面對新奇事物的具體心態”和小說語言的“幽默效果”;全國Ⅱ卷古代詩歌閱讀題讓學生分析陸游《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後》詩中2次出現的“酒”的不同作用;全國Ⅲ卷文學類文本閱讀,讓學生分析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微紀元》中先行者的心理變化過程。

這些試題著重考查學生是否具備欣賞、鑑別和評價不同時代、不同風格文學作品的能力,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鑑賞品位;同時學生可以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達自己對相關作品的閱讀感受和審美體驗,表現和創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從而逐步掌握髮現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方法。

高中語文新舊教材主編建議:高考語文 如何備考?

文化傳承與理解

新時代的文化,不僅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包括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因此,高考語文對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考查應涵蓋這3種文化。

如,2018年全國Ⅰ卷論述類文本閱讀,摘編自楊國榮《歷史視域中的諸子學》,讓學生分析“照著講”與“接著講”的聯繫與區別,以引導學生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學類文本閱讀,選用小說《趙一曼女士》,讓學生分析小說中“歷史與現實交織穿插”的敘述方式,追尋趙一曼精神的當代價值,從而深化對中國革命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實用類文本閱讀,選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相關材料,彰顯了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其最新科技成就。

三高考語文如何複習備考?

高考語文的時代性、思想性、科學性和示範性,要求學生融入新時代,要樹立新觀念,要有大格局、新視野。

創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徵,就是不迷信權威,不迷信書本,不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與獨立人格,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敢於大膽質疑,能夠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這就要求新時代的青年具有遠大的理想、寬廣的知識面、敏銳的觀察力、深厚的文化素養,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只是把已有的知識爛熟於心。

語文課學的是中華民族的母語,主要是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培養正確理解和熟練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高考語文的首要考查目標。學生要多讀書、多觀察、勤思考、勤練筆,使寫出的文章既有邏輯性,又能深入淺出。

高中語文新舊教材主編建議:高考語文 如何備考?

權威專家二:溫儒敏,教育部聘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教育部基礎教育專家委員會成員。溫儒敏先生日前在深圳的一場講座上,針對高考改革背景下語文命題方向的七大新變化,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高考命題越來越注重閱讀量,越來越注重閱讀速度。五年前,高考語文試卷面大概是6000-7000字,現在已經到8000-10000字。去年比前年,今年比去年,每年卷面的字數都會略增,基本上是3%-8%的幅度。閱讀量大,文字量很大。如果學生總是刷題,閱讀速度很慢,無法一目十行,這樣是不行的。

學生要學會把精讀略泛快讀結合起來,也就是“1+X”(下文有詳細說明)。譬如說一篇古文用60%的時間去學習,剩下的時間就要去接觸更多的古文。還要掌握一些閱讀方法,如中軸線、不動唇、不指讀等等。

二 命題所依賴的材料範圍將大大拓展。

隨著高考命題材料面拓展這一改革,考生應廣泛讀書,多關注社會,不能處處圍繞考試,只讀那麼一個小的範圍。

今後的閱讀題型將偏重檢索和判斷,學生需要擴大閱讀視野,考試幾乎沒有雞湯文,《讀者》《意林》等不太有用。今年高考還選入了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我建議多讀《新華文摘》。

三 更加註重信息篩選處理能力和邏輯思辨能力的考查。

為什麼現在那麼重視檢索能力的訓練?因為現在是信息社會,有太多信息需要去辨認。這些年高考語文在強化檢索能力的考查,這是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所以在複習中,學生要多進行檢索閱讀訓練。考查檢索能力通常看你在閱讀過程中能不能排除概念干擾,能不能提取新的信息。尤其在實用文閱讀中,基本都含有概念干擾這一特點。

如下文注入的“概念干擾”,就是要考查考生的思維能力,能否在短時間篩選信息。

高中語文新舊教材主編建議:高考語文 如何備考?

【題例】

辣,我們都不陌生,很多人無辣不歡甚至吃辣上癮。這是因為辣椒素等辣味物質刺激舌頭、口腔的神經末梢時,會在大腦中形成類似灼燒的感覺,機體就反射性地出現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現象,__________,內啡肽又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時間內令人高度興奮,帶來“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們吃辣就上癮了。A.大腦在這些興奮性的刺激下把內啡肽釋放出來。B.內啡肽因這些興奮性的刺激而被大腦釋放出來C.這些興奮性的刺激使大腦釋放出內啡肽D.這些興奮性的刺激使大腦把內啡膚釋放出來

短短几行字,就出現了多巴胺、內啡肽、辣椒素這些複雜概念,四個選項也有意進行概念干擾。這種題目就是考思維能力,要考生能夠儘快排除干擾信息,抓住核心信息。所以我們老師光給學生講方法還不夠,要學生平時閱讀得多,對文字慢慢心裡有定數,學生不慌了,才可以完成題目。

另一個變化就是考邏輯思辨。這也是我們傳統語文所缺少的,新課標也會注入。未來,高中語文也專門有邏輯思維這塊內容。20世紀50年代是要學邏輯的,但後來沒有了,現在重新重視起來,是因為當今社會太不講邏輯了,網上掐架的人打了半天都不知道對象是誰,完全沒有邏輯。

例如:《堂·吉訶德》《紅樓夢》《鄉土中國》等整本書的閱讀推進,這部分的分值還會提升,現在還在研究中。

五 文言文考試變化最大。

現在古詩文在新教材裡面變化最大,小學古詩文佔比到30%,但是真正考的沒那麼多;初中佔40%,實打實。高中佔50%,實際上超過50%。

我主張文言文學習也要1+X,學一篇課內古文,然後配上四、五篇課外古文,似懂非懂地泛讀,能基本上讀下去就讀下去。沒有這個量,他就語感出不來,現在文言文的考試很注重考情景下的使用,就是語感。

另外,現在文言文押題是押不動的,這幾年文言文的閱讀題,絕大部分都是歷史,而且很多時候出人物傳記,傳記具有情景性。2015年,全國卷出的是宋史裡《來護兒傳》,2016年又是宋史《曾公亮傳》,2017年又是宋史《謝弘微傳》。今年則有《晉書》、《後漢書》。注意,出的題都是有情節性的,讓考生放在情境中判斷、研究,一般佔分19分。

斷句和翻譯是最能夠考查文言文閱讀水平,平時需要多練習,多看古書。虛詞、動詞知識性的考查,相對減少。老師可以把古書印出來給高中生看一看,讓他們感受是什麼樣子的,給他們信心。我們要很重視斷句,這是文言文佔分最重,也是最難的部分。

此外,這兩年高考語文還增加了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未來也將會持續下去。這方面需要依靠學生自己見多識廣,這些題目難度也不大,但就靠平時積累,這些題目正好是拉分項。

六 題型和各類題搭配的改革,更注重綜合性。

題型變化不是很大,但未來可能出現注重綜合性的考查。以往同一試卷中幾個板塊彼此分散隔離,甚至同一個試題中幾個小題也缺少聯繫,以後不妨改為從一個(組)材料中同時引發五六個題,將閱讀、寫作結合起來,在同一個語境中去解決詞語、名句填寫、文學常識、內容理解辨析等問題。

2018年高考的語言文字運用題,題型和賦分和往常差不多,但它出現新變化——隨文設點。隨文設點,考語境中的對錯,訓練語感。不是單句考成語、病句,而是隨文設點,要求從文章自然段中來看成語、病句是否存在,邏輯有沒有問題,這個難度增加了。實際上也給一線教學提出新的思路:注重情景化。考的是語境中的對錯,是需要語感來判斷的。

默寫也在一個語境中出現。增加對語感或者語用是否“得體”的考查。如“的,得,地”等之類的考核。任務指令,規定寫作的範圍與針對性,多維度比較中說理。

七 高考作文,作文要重視議論文,但不能放棄敘事文,還要 “防止套題”。

今年的上海作文題好,有思辨力。作文題要有一些平衡,既照顧到體現時代性,又要充分考慮命題的科學性,要有適當的難度、區分度、信度、效度的考量。現在這種作文題很難達到這幾個“度”的調試統一。

2018年全國卷的作文題受到批評很多,明年應該有所改變。現在高考作文命題圍剿套題,所以不要放棄記敘文。如果學生都寫小社論,是不行的。記敘文才是最能訓練人的語言能力。

高一放開寫,充分抒發個性,讓寫作練腦,成為有趣好玩的事情;高二收攏一點,按照文體、一般寫作技能或者主題來分專題訓練。應當特別注重議論文學習,如前面說的,往理性思辨靠攏;高三主要是應考,可以有些技巧,包括如何避免常見的寫作弊病。

高中語文新舊教材主編建議:高考語文 如何備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