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資產王世宏:全球只有四個高回報率的生意

高毅資產王世宏:全球只有四個高回報率的生意

高毅資產董事總經理 王世宏

3月21日,騰訊曬出2017年報,大象再次起舞:全年淨利潤715.1億元,同比增74%;全年營收2377.6億元,同比增56%。

這也驗證了高毅資產董事總經理王世宏的判斷:與傳統企業相比,優秀的現代企業回報率能夠高於30%。

在上一篇文章中,私募君為大家介紹了優秀基金回報率如何突破30%。今天,將繼續梳理王世宏是如何判斷生意模式的?

覆盤投資生涯,逐漸學會分析生意模式

1997年初,王世宏初入股市,當時的中國股市,投機炒作之風盛行,各種投機方法都能俘獲一批忠實信徒。

與大多數股民的成長路徑不同,王世宏初入股市,就接觸了大量國外經典投資書籍:

《巴菲特傳: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彼得·林奇的《戰勝華爾街》、馬爾基爾的《縱橫華爾街》等。他的大學畢業論文寫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股市中的應用研究》,思考價值決定價格、供求關係、量變到質變以及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這些規則的具體應用。

2001年底在北大讀書時,系統地學習了《西方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等學科,理解了產業升級的路徑:新產品的逐漸規模化生產導致價格降低和居民收入提升,當收入提升到某個階段使得價格收入比適合的時候,某類商品就會有一個需求爆發增長階段,這種需求爆發按照消費升級過程逐次發生。

2005年在泰康資產工作時,開始系統性地集中做房地產行業的研究和投資。通過大規模的研究感受到不同生意的優劣:

高增長、低資本投入、強網絡效應和規模經濟護城河導致高資本回報率的生意,如壟斷的互聯網公司是超一流的生意;

中等增長、低資本投入、強品牌護城河導致中高資本回報率的生意,如白酒是一流的生意;

中等增長、高資本投入、中等的規模經濟護城河導致中等資本回報率的生意,如銀行、地產是中等偏上的生意;

沒有護城河導致低資本回報率的生意是差的生意。

2007年到了高瓴資本後,開始深入學習看生意和看公司:每一個生意來了都首先分析生意模式,仔細分析供求關係,研究每個公司在供應鏈上的競爭力,仔細推敲在不同的假設條件下生意和公司的發展。由此強化自己在變化當中投資於偉大生意和偉大公司的投資理念。

什麼才是好生意?

王世宏認為,任何一個生意拿過來,首先要看現階段生意的IRR是多少?然後,在國際上找類似的生意,看不同國家的資本回報率是多少;再研究是什麼樣的競爭環境的因素導致形成不同的資本回報率。從中瞭解到什麼是好生意、不同的生意能夠提供多少回報、而且長期看這個生意應該能提供多少回報。

IRR:內部收益率,就是使項目流入資金的現值總額與流出資金的現值總額相等的利率。對於投資型企業,當內部收益率大於貼現率時,企業適合投資;當內部收益率小於貼現率時,企業不值得投資。

2015“股災”以後的9月底,一個家電上市公司只有7-8倍的市盈率,分紅分50%,分紅收益率達到7%。那個時候正處於空調庫存的高點,房地產銷售正在慢慢轉好,庫存降下來以後看三年年化有15%的盈利增長,從全球來看行業合理估值在15倍會有估值迴歸,所以合理的IRR接近30%。

基於這樣的邏輯,全球只有四個生意長期證明是高回報率的生意,互聯網、軟件、品牌消費品和藥

。在過去幾十年,只有這4個生意是長期可以創造20%以上IRR的,整個行業大量的公司都可以創造這個回報。其他的生意裡面,個別公司在個別階段可以有這個回報,但長期卻很難做到。

這4個生意對應4個護城河,互聯網對應網絡效應,軟件對應的是產品轉換成本和黏性,消費品對應的是品牌,藥對應的是專利。

如何判斷有護城河的生意?

王世宏認為,所有的好生意最重要的來源有兩個:

一是消費者的體驗和價值跟其他公司出現差異,差異越大,護城河越高。

二是規模經濟,整個運營的成本包括採購、研發、製造、品牌渠道、售後的成本跟主要競爭者的差異有多大。

對於傳統生意而言,比如滲透率在40%-50%的時候,就意味著基本到頂了。一旦看到增速下滑,要果斷退出。

對於新的行業,特別是跟TMT相關的行業,滲透率在1%之前,很難判斷是否是一個成功的生意模型,但是滲透率到了10%,就要考慮退出。

當年很多人,買觸摸屏的公司。短時間漲的很快。但是過兩年很快滲透到底,沒有顯著壁壘。滲透到底需求變慢,沒有壁壘不斷殺價,很快就賺不到錢了。要把生意模式要看清楚,這是首要問題。不要投在可能會失敗的生意模式上。

不過,很多生意的天花板沒有那麼高。千分之一的滲透率到百分之一的滲透率投進去,一直投資到10%之前。這段時期生意大體上能維持50%左右的增長,市場會給50倍的市盈率。當滲透率從10%提高到50%,收入和盈利的增速會從50%降到10%。

以消費品公司為例,中國的大部分消費品公司都是一個渠道的生意,誰的渠道強就是誰牛。在各地鋪點鋪人把人管好就可以不斷擴張,等到渠道飽和了,比如渠道鋪到三線城市,就增長到頭了。

“我2010年去雲南發現,麗江、香格里拉到處都是運動品公司的店,沒有新地方鋪店了,感覺生意的增長就會停滯,運動品公司就過了幾年苦日子直到行業整合又遇到健身大潮來臨。”

從防範風險來看,要密切注意收入增速和利潤率。生意高速增長的時候這兩個指標不能下降,如果增速顯著下滑沒有好的理由就要賣掉;好的生意利潤率水平不斷往上升,某個時間突然下降,如果是競爭造成的就要高度重視因為可能是生意變差的開始。此外,IRR水平要在三年年化26%這個水平線上,低於這個水平可以持有。但是如果降到15%就要賣了。

企業護城河如何被顛覆?

王世宏認為,隨著科技進步,規模經濟形成的護城河有可能被摧毀被顛覆。

從全球範圍來看,50年代到90年代就是這個時代特徵,品牌和規模經濟仍然是護城河的主要形式。

從1985年開始生意的變化開始加速,基本上是10年一個週期:1985年-1995年是PC軟件滲透;1995年-2005年PC互聯網,2005年-2015年移動互聯網,2015年以後開始 AI、電動車以及可能的AR VR。

以前發展節奏慢,護城河構築的時間更長更久,但現在已有的護城河可能受到影響削弱。

以發電行業為例,曾經發電是一個好的生意。但是光伏發電到2020年在中國區的成本可能下降到只有每度電3毛錢,對於火電會產生重大影響。再比如說車險,無人駕駛普及之後,車險生意可能有很大概率變小。

......

在中國,房地產、互聯網為什麼是好生意?如何在經濟主航道獲得卓越回報?私募君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將繼續為大家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