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劉邦打天下的八個異姓王,六個被殺,一個被廢,只有一人善終

異姓王,是指當朝皇族以外的、因功而受封王爵的人。古代帝王為了籠絡功臣,不惜對他們裂土封疆。天下平定後,這些異姓王反而成為威脅皇權的潛在敵人,皇帝便要想方設法除掉他們。卸磨殺驢這事兒,幹得最好的要屬漢高祖劉邦。

劉邦剛起兵的時候,手下人才並不多,蕭何、曹參都是管理型人才,樊噲只能算是將才,連一個能打大仗的都沒有。項羽麾下本來有很多能打仗的人才,但他剛愎自用又為人殘暴,手下的將領如韓信、彭越、英布、張耳、臧荼、吳芮等人紛紛投奔劉邦。這六人加上韓王信和燕王盧綰,成為後來的開國八位異姓王。


陪劉邦打天下的八個異姓王,六個被殺,一個被廢,只有一人善終


韓信是在劉邦被封漢中王后投奔的。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後戰功赫赫,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一戰平定四國。為了調動韓信圍攻項羽,劉邦許諾將來把齊地封給他。天下平定後,劉邦允諾封他為齊王。不久後,韓信被誣告謀反,被呂后害死於長樂宮。


陪劉邦打天下的八個異姓王,六個被殺,一個被廢,只有一人善終


彭越投奔劉邦後,長期在黃河沿岸遊擊,伺機攻擊楚軍,斷絕他們的後援糧草,史稱“彭越撓楚”。他是軍事史上第一個使用游擊戰的人,正是由他在楚軍後方四面出擊,項羽面臨雙線作戰,糧食裝備得不到及時補給,才兵敗垓下。功成後被封為梁王,後來橫遭誣陷,全族被殺。


陪劉邦打天下的八個異姓王,六個被殺,一個被廢,只有一人善終


英布本是項羽麾下的一員悍將,項羽大封諸侯時被封為九江王。劉邦在彭城大敗後,派使者用計逼反了英布,迫使他不得不投降。英布突然叛楚,大出項羽的意料,楚漢相爭再次陷入僵局。劉邦稱帝后,英布被封為淮南王。韓信、彭越被殺後,英布大為惶恐,起兵造反,被劉邦所敗,在逃亡途中被殺。


陪劉邦打天下的八個異姓王,六個被殺,一個被廢,只有一人善終


張耳起先參加陳勝、吳廣起義,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時,張耳被封為常山王,後來被陳餘打敗,轉投劉邦。井陘之戰,張耳和韓信統兵數萬擊趙,背水列陣,大破陳餘二十萬趙軍,報了一箭之仇,被封為趙王。就在稱帝的那一年,張耳病死,他的兒子即位為趙王,後來被劉邦剪除。

臧荼是燕王韓广部將,項羽分天下為十八路諸侯,立臧荼為燕王。韓信攻破趙國後,臧荼投降劉邦,仍保留燕王封號。劉邦剪除異姓王時,臧荼起兵造反,劉邦親自率軍征討,兵敗被殺。臧荼死後,盧綰繼封燕王,後來夥同陳豨謀反,兵敗後出逃匈奴,客死他鄉。


陪劉邦打天下的八個異姓王,六個被殺,一個被廢,只有一人善終


韓王信是韓國貴族之後,劉邦東征時,他率軍收復韓地,被封韓王。漢朝建立後,劉邦把他的封地遷到太原以北的地區,與匈奴人交戰。匈奴人進犯韓都馬邑,韓王信獻城投降,屢次攻打漢朝,後來兵敗被殺。

長沙王吳芮是七個異姓王中唯一得以善終的。前面六個異姓王外加一個燕王盧綰全部被殺,吳芮按張良的計謀低調行事,歸還封土,解散軍隊,贏得了劉邦的信任,得以善終。


陪劉邦打天下的八個異姓王,六個被殺,一個被廢,只有一人善終


劉邦剪除了異姓王后,自己也大限不遠,於是率領群臣在太廟殺白馬盟誓,非劉姓子孫不得封王,如有違反,天下共擊之。這就是著名的“白馬盟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