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補血常用的7味中藥,收藏一下吧!

養血藥,又叫補血藥,就是用於治療血虛病症的藥物。血虛的症狀,主要是,面色萎黃、嘴唇及指甲蒼白,沒有紅潤的顏色,並且有頭暈、耳鳴、心悸、健忘、失眠等症;女子還有月經不調的症狀。

中醫養生,補血常用的7味中藥,收藏一下吧!

紅色的血液細胞

在使用養血藥時,如遇血虛兼氣虛的,需配用補氣藥;血虛兼陰虛的,需配用滋陰藥。養血藥中,不少兼有補陰的功效,可以作為滋陰藥使用。養血藥性多粘膩,凡溼濁中阻,腕腹脹滿,食少便搪的不宜應用;脾胃虛弱的,應與健胃消化的藥物同用,以免影響食慾。

熟地黃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經蒸制後的塊狀根

【性味與歸經】甘,微溫。人心、肝、腎經。

【功效】補血,滋陰。

【臨床應用】1.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及月經不調、崩漏等症。

熟地能補血滋陰而養肝益腎,凡血虛陰虧、肝腎不足所致的眩暈,均可應用。補血常與當歸、白芍等同用;補肝腎常與山茱萸等同用。此外,如配黨參、酸棗仁、茯苓等品,可用於心悸、失眠;配當歸、白芍、川芍、香附等藥,可用治月經不調;配阿膠、當歸、白芍等,可用於崩漏。

中醫養生,補血常用的7味中藥,收藏一下吧!

五月,依然是很忙,只能起個大早,趕在上班前的時間出來轉轉,還好在這個悶熱的五月初,月季,地黃,小雨

2.用於腎陰不足,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及消渴等症。

本品滋腎益陰,適用於腎陰不足所引起的各種病症,常與山茱萸、丹皮等配伍應用;如屬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等症,可與龜板、知母、黃柏等同用。

【處方用名】熟地、大熟地(蒸制用)。熟地炭(熟地炒焦後應用,主要用於止血)。砂仁拌熟地(用砂仁拌用,主要減少其滋膩礙胃之性)。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按語】1.地黃一物,在臨床應用上根據加工情況不同,有下列三種,新鮮的叫鮮生地,古稱生地黃,現市上所用大都是如手指粗的未長大者;長大而曬乾者叫生地,古稱乾地黃;用生地加工蒸熟後叫熟地黃,簡稱熟地。鮮生地長於清熱涼血;生地長於涼血滋陰;熟地則專用於滋養,能補血滋陰。熟地黃與山萸肉、肉蓯蓉、枸杞子、菟絲子等都是平補的藥品,熟無論腎陰虧虛或腎陽不足,都可配用;但本品補益肝腎的功效較好,而且還有補血作用。

2.本品性滋膩,易於助溼礙胃,故脾胃虛弱、溼阻胸悶、食少便溏者不宜應用;如果血虛、肝腎不足等症而有脾胃運化不良,應用熟地時可與理氣健胃的藥品如陳皮、砂仁等配伍同用,能減少它滋膩礙胃之性。

中醫養生,補血常用的7味中藥,收藏一下吧!

地黃

【方劑舉例】四物湯《和劑局方》: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治血虛萎黃,月經不調。

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丹皮。治腎陰不足,虛火上炎,腰膝疫軟,頭目眩暈等。

【文獻摘錄】《珍珠囊》:「主補血氣,滋腎水,益真陰。」

《本草綱目》:「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鬚發」

《本草正》:「陰虛而神散者,非熟地……不足以聚之;陰虛而火升者,非熟地……不足以降之;陰虛而躁動者,非熟地……不足以鎮之;陰虛而剛急者,非熟地……不足以緩之。」

何首烏(附:鮮首烏)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塊根。

【性味與歸經】苦、澀,微溫。制熟則味兼甘。入肝、腎經。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潤腸通便,解毒,截瘧。

中醫養生,補血常用的7味中藥,收藏一下吧!

武漢將試水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

中醫養生,補血常用的7味中藥,收藏一下吧!

何首烏

【臨床應用】1.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失眠,頭髮早白,腰膝痠軟,筋骨不健等症。

制首烏的補肝腎作用較為顯著,又有補血作用,用於血虛萎黃、頭暈目眩,頭髮早白、腰膝痠軟等症,常與地黃、枸杞子、菟絲子等配伍。

2.用於腸燥便秘,瘰歷,瘡癰及久瘧等症。

本品生用有潤腸通便,消瘡毒的功效。單用本品一兩煎服,即有潤腸通便作用;如配連翹、玄參等能解毒消癰;配人參、當歸、鱉甲、知母等能治體虛久瘧等。

【處方用名】制首烏(蒸熟用)。生首烏(即生幹首烏)。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附藥】鮮首烏:即首烏之新鮮者。性味甘苦微溫。功能潤腸通便,解毒消癰。適用於陰血不足之腸燥便秘以及瘰歷瘡瘍、癰疽腫毒等症。此外,同艾葉煎湯外洗,還能用治瘡癬。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一兩,煎服。

【按語】1.何首烏生用潤腸、解瘡毒,制用補肝腎、益精血,功用不同。這是前人長期臨床實踐的寶貴經驗,現已經科學研究所證實。

2.現代臨床上應用制首烏,已有所發展,如用治高血壓、血管硬化、頭暈等症,常與桑寄生、女貞子等配伍;用治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常與丹參、鬱金、瓜萎等配伍。

【方劑舉例】何人飲《景嶽全書》:何首烏、人參、當歸、陳皮、煨姜。治久瘧。

【文獻摘錄】《開寶本草》:「治瘰瘍,消癰腫,療頭面風瘡,治五痔,止心痛,益血氣,黑髭發,……久服長筋骨,益精髓,……亦治婦人產後及帶下諸疾。」

《本草備要》:「補肝腎,澀精,養血去風,為滋補良藥。氣血大和,則勞瘦風虛,崩帶瘡痔,瘰歷癰腫,諸病自已。止惡瘧。」

當歸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

【性味與歸經】甘、辛,溫。入肝、心、脾經。

【功效】補血調經,活血止痛。

中醫養生,補血常用的7味中藥,收藏一下吧!

當歸

【臨床應用】1.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及血虛體弱等症。

當歸功能補血,常與黃耆、黨參等配伍,用治血虛體弱;因它又能活血,故可用於調經,為婦科常用時藥品。治月經不調、經行愆期或過少,常與熟地、白芍、川彎等配伍;治經行腹痛,常與香附、延胡索等同用;治經閉不通,可與桃仁、紅花等配伍;治崩漏,可與阿膠、地黃、艾葉等同用。

2.用於跌打損傷瘀痛,癰腫血滯疼痛,產後瘀滯腹痛,風溼痺痛及經絡不利等症。

本品具有良好的活血作用,故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可適用於各種瘀滯作痛之症。在具體使用方面,治損傷瘀痛,可與紅花、桃仁、落得打等品配伍。用治癰腫瘀滯疼痛,在腫瘍期,可與銀花、連翹、丹皮、赤芍、甘草等配伍;在潰瘍期,如氣血兩虛者,可與黃耆、熟地、黨參等配伍;如氣血不和而有僵塊未消、排膿未盡者,可合黃耆、銀花、甘草、乳香等同用。治產後瘀滯腹痛,可與益母草、川芎、桃仁等配伍。治風溼痺痛,可與羌活、獨活、防風、秦艽等配伍。用於經絡不利、筋骨痠痛,可與桂枝、雞血藤、白芍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潤腸通便,可用於血虛腸燥便秘,常與肉從蓉、生首烏等配伍。

【處方用名】當歸、全當歸、西當歸(洗淨,曬乾,切片用)。酒當歸(酒炒用,加強活血之功)。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現在有用本品研粉做成片劑或丸劑,每片(丸)含原藥一分,服用時,每次5片(丸),日服二至三次。

【按語】1.當歸既能補血,又能活血,故有和血的功效,為治血病的要藥。因它長於調經,尤為婦科所重視,凡婦女月經不調、血虛經閉、胎產諸症,為常用的藥品。而外科亦多應用,對腫瘍期的散瘓消腫,潰瘍期的養血生肌,都有著良好的療效。

2.當歸甘溫而潤,辛香善於行走,因此可與理氣藥配合,用治氣滯血瘀的症候;與袪風溼藥配伍,用治風溼痺痛。本品行則有餘,守則不足,故如屬崩漏經多,使用時必須謹慎。

3.過去臨床應用當歸,一般認為當歸身功能補血,當歸尾功能破血袪瘀,全當歸活血和血,現上海地區只用全當歸一種,不再區分。又有將當歸放置日久而走油的,過去稱之為“油當歸”。認為功能養血潤腸通便,適用於血虛便秘,現在也很少應用。

中醫養生,補血常用的7味中藥,收藏一下吧!

中國藥用材料

【方劑舉例】生化湯《傅氏女科》:當歸、川芎、桃仁、黑姜,炙草。治產後惡露不行,少腹疼痛。

【文獻摘錄】《本經》:「主婦人漏下,諸惡瘡瘍,....金瘡。」

《藥性本草》:「治下痢腹痛。」

《大明本草》:「破惡血,養新血,及症癖、腸胃冷。」

《本草綱目》:「治頭病,心腹諸痛,潤腸胃、筋骨、皮膚,治癰疽,排膿止痛,和血補血。」

《本草備要》:「潤燥滑腸。」

白芍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除去外皮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酸,微寒。入肝經。

【功效】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肝陽。

中醫養生,補血常用的7味中藥,收藏一下吧!

安徽亳州:初秋藥農收藥忙

【臨床應用】1.用於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盜汗等症。

白芍能養血斂陰,治婦科疾患,常與當歸、熟地黃、川芎等藥配合應用。本品如與桂枝同用,能協調營衛,用以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自汗而惡風;與龍骨、牡蠣、浮小麥等藥同用,可斂陰潛陽,用治陰虛陽浮所致的自汗、盜汗等症。

2.用於肝氣不和所致的脅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攣疼痛等症。

白芍功能養血而柔肝,緩急而止痛,故可用於肝氣不和所致的胸脅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攣等症。治脅痛,常與柴胡、枳殼等同用;治腹痛及手足拘攣,常與甘草配伍;如治痢疾腹痛,可與黃連、木香等同用。

3.用於肝陽亢盛所引起的頭痛、眩暈。

白芍生用,能斂陰而平抑肝陽,故可用於肝陽亢盛的頭痛、眩暈等症,常與桑葉、菊花、鉤藤、白蒺藜等同用。

【處方用名】炒白芍(用麩皮拌抄至微黃用,多用於養血、斂陰)。生白芍(生用,多用於平肝)。

中醫養生,補血常用的7味中藥,收藏一下吧!

中藥單品特寫白芍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白芍養血平肝,長於斂陰;赤芍涼血活血,長於散瘀。故於補血、養陰及調經方中,常用白芍;於清熱涼血及活血袪瘀劑中,常用赤芍。

【方劑舉例】芍藥湯《活法機要》:芍藥、黃連、黃芩、大黃、擯榔、當歸、甘草、木香、肉桂。治痢疾下膿血,腹痛,裡急後重。

【文獻摘錄】《本經》:「主邪氣腹痛,除血痺,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本草綱目》:「上下痢腹痛後重。」

《本草備要》:「補血,瀉肝,益脾,斂肝陰,治血虛之腹痛。」

《本草正義》:「補血,益肝脾真陰,而收攝脾氣之散亂,肝氣之恣橫,則白芍也;逐血導瘀,破積洩降,則赤芍也。故益陰養血,滋潤肝脾,皆用白芍;活血行滯,宣化瘍毒,皆用赤芍。」

阿膠

【藥用】本品為驢皮熬製成的膠塊。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肺、肝、腎經。

【功效】補血止血,滋陰潤肺。

中醫養生,補血常用的7味中藥,收藏一下吧!

阿膠滋陰補血 名貴藥材價格高

【臨床應用】1.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等症。

阿膠補血作用較佳,為治血虛的要藥,常配伍當歸、黨參、黃耆等同用。

2.用於虛勞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等症。

阿膠善於止血,對一切失血之症,均可應用,然以咯血、便血、崩漏等用之較為適宜。對出血而出現的血虛症候,應用阿膠既能止血,又能補血,有標本兼顧之效。臨床上用於止血,常與生地黃、蒲黃、藕節等同用。

3.用於熱病傷陰,虛煩不眠等症。

本品能滋陰而潤燥,對熱病傷陰,內風欲動,常配合鉤藤、牡蠣等同用;對陰虧火熾、虛煩不眠,常配合白芍、黃連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於陰虛咳嗽、咯血,常與麥冬、沙參、馬兜鈴等配伍,有養陰潤肺止血的功效。

【處方用名】阿膠、陳阿膠、驢皮膠(補血止血)。阿膠珠、蛤粉炒阿膠(用海蛤殼研粉同炒,用以潤肺化痰,止咳止血)。蒲黃炒阿膠(用以止血)。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單用阿膠,應另燉佯化後衝入藥汁內服。【按語】阿膠與熟地都能補血滋陰,但阿膠的補血功效較佳,且能潤肺、止血,它的粘膩之性超過熟地;熟地則以補腎滋陰見長。凡內有瘀滯,脾胃虛弱、消化不良以及有表症者,均不宜應用阿膠。

中醫養生,補血常用的7味中藥,收藏一下吧!

阿膠製作

【方劑舉例】補肺阿膠湯《小兒藥證直訣》:阿膠、馬兜鈴、牛蒡子、炙甘草、杏仁、糯米。治陰虛火盛,咳嗽,氣急,痰少而粘,或痰中帶血,咽乾或咽痛,咽紅。

【文獻摘錄】《本經》:「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痠痛,女子下血,安胎。」

《用藥法象》:「止血安胎,兼除嗽痢。」

《本草綱目》:「療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腸風下痢,女人血病血枯,經水不調,無子,崩中帶下,胎前產後諸疾....虛勞咳嗽,喘急,肺痿唾膿血....和血滋陰,除風潤燥,化痰清肺。

桑椹子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桑科植物桑的未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甘,寒。人心、肝、腎經。

【功效】滋陰補血。

中醫養生,補血常用的7味中藥,收藏一下吧!

桑葚在籃子裡

【臨床應用】用於陰血不足,眩暈,失眠,以及肝腎陰虛,鬚髮早白等症。

本品功能益肝腎、養陰血,對於陰血不足的眩暈、失眠等症,常與熟地黃、白芍等配合應用;對肝腎不足、鬚髮早白、耳聾目昏,又可配合何首烏、女貞子等同用。此外,本品有滋潤腸燥的作用,血虛腸燥便秘亦可應用。

【處方用名】桑椹子、黑桑椹(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文獻摘錄】《新修本草》:「單食止消渴。」

《本草求真》:「除熱養陰....烏須黑髮。」

中醫養生,補血常用的7味中藥,收藏一下吧!

又到桑葚成熟時

桂圓肉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假種皮。

【性味與歸經】甘,溫。入心、脾經。

【功效】補心安神,養血益脾。

中醫養生,補血常用的7味中藥,收藏一下吧!

【臨床應用】1.用於心脾虛損的失眠健忘,驚悸怔仲等症。

本品有滋養作用,能補益心脾,對心脾虛損的失眠、驚悸、怔仲等症,常與酸棗仁、遠志、白朮、茯苓、當歸等配合應用。

2.用於氣血不足,體虛力弱等症。

本品既能補脾胃之氣,又能補營血不足,單用一味熬膏,或配合其它益氣補血藥物同用,可治氣弱血虛之症。

【處方用名】龍眼肉、桂圓肉(去殼與核用)。

中醫養生,補血常用的7味中藥,收藏一下吧!

中醫號脈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歸脾湯《濟生方》:黨參、黃耆、白朮、茯神、酸棗仁、桂圓肉、木香、炙甘草、當歸、遠志、生薑,紅棗,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神疲食少,心悸失眠等。

【文獻摘錄】《別錄》:「主安志厭食。」

《本草綱目》:「開胃益脾,補虛長智。」

《隨息居飲食譜》:「龍眼甘溫,益脾陰,滋營充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