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里德國兵爲什麼隨身帶個罐子,寧死也不丟?

羽評郡主


歐洲大陸上,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無情的收割著士兵們的生命。

1915年的4月22日,在比利時伊普爾戰場上,法軍正在和德軍對峙。夜幕剛剛降臨的時候,從德軍的戰壕中漂出一股綠煙,藉著微弱的東風,這股綠煙朝著法軍的陣營飄過去!

法軍還沒有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很多士兵就開始感覺到呼吸急促,然後窒息倒下,口吐白沫,短暫的掙扎之後,被死神帶走了!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著!

這場戰役被命名為“第二次伊普爾之戰”,是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使用化學武器(一戰第一次使用毒氣的國家正是法國,他們使用的是催淚瓦斯)。是役,法軍傷亡7.5萬人,其中有1.5萬人是由於毒氣造成的!


毒氣的發明者是德國化學家哈伯,在一戰中擔任德國化學兵工廠廠長時負責研製、生產氯氣、芥子氣等毒氣,並使用於戰爭之中!令人諷刺的是,哈伯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猶太人,希特勒在二戰中使用毒氣屠殺了數百萬的猶太人!

看到毒氣的威力如此巨大,各參戰國紛紛開始研究毒氣投入站場。據不完全統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超過30種的毒氣被先後投入戰場,造成了近百萬人的傷亡!

由於毒氣的巨大殺傷力,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25年世界各國簽訂《日內瓦協定書》中規定禁止使用毒氣!

然而,對於蓄意挑起戰爭的國家,《日內瓦協定書》只不過是一紙空文,沒有多大的約束力。因此,在一戰結束了,歐美等大國紛紛大量儲備防毒面具。比如說在二戰在之前的英國,在國內儲備了大約8700萬套防毒面具,德國則是900萬套!



1939年,希特勒閃擊波蘭,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在納粹士兵的標準裝配上,背後的一個罐子非常顯眼。




這個罐子可不是什麼水杯,而是防毒面具罐,裡面盛放著防毒面具的各個配件!這個罐子大概25CM到27CM高,通常會被刷漆成不太顯眼的顏色用於偽裝。

實際上,在二戰時期,同盟國軍隊基本沒有在戰場前線使用毒氣攻擊,倒是希特勒用毒氣屠殺了不少的猶太人(當然還有日本人在中國東北的731部隊),所以德軍士兵的這個防毒面具罐,基本不會被打開!

除了德國士兵會隨身攜帶這個防毒面具,其他軍事強國有沒有在士兵的裝備上就不太清楚了。但是在二戰時期的英國,防毒面具是英國普通公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二戰時期帶著防毒面具在倫敦街頭)



(二戰時期戴著防毒面具在海邊的英國人)


胡史亂翔


寧死不丟不至於,因為這罐子裝的是一種裝備,就是用來保命的。

這個罐子是圓柱形的,很大,大概有25cm左右,金屬材質,一般被士兵們掛在背後,因為挺大的,看起來很顯眼,因此德軍會噴上迷彩色油漆用來偽裝。

德國士兵裝備繁多,要帶各式各樣的東西,留下了一個較大空間背這個金屬罐子自然有他們的道理。這個罐子德軍把它叫做防毒面具罐,裡面裝的是防毒面具,為了預防在戰場上突然遇到毒氣戰不至於束手無策。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德國自身最早在一戰就大規模使用榴彈炮發射毒氣炮彈,在凡爾登戰役中也大量使用了催淚毒氣彈,這一戰爭方式後為英法所效仿。

雖然後來所有國家簽署了一項不使用化學武器的條約,即《日內瓦議定書》,但這種紙面協議在戰爭時期沒多大作用。到了二戰時期,大多數國家都有發動毒氣戰的能力,裝備這防毒面具是很有必要的。

德軍就是毒氣戰的鼻祖,當然也吃過毒氣的苦頭,知道毒氣的威力,希特勒就在一戰中因為毒氣而受傷過。希特勒有了前車之鑑,自然也會讓士兵們做好防毒準備。

不過德軍自身有毒氣,但除了在屠殺猶太集中營使用過毒氣,在二戰戰場好像並沒有使用毒氣。作為德國的強大對手,美、蘇、英都有不比德國弱的毒氣儲備,德國也不敢先用,帶這個只是單純為了預防吧,畢竟當時把人家蘇聯曾逼入絕境了,而蘇聯為了報復使用毒氣,也不是沒可能。



其實帶這個防毒面具罐,我個人感覺防彈的作用比防毒作用更實在,因為德國在交戰中並沒有毒氣戰出現,它沒有起到防毒的用處,反而金屬材質有時運氣好剛好打到罐子位置可以減少子彈的傷害。


夏目歷史君


寧死不丟,這個有點誇張了。戰場上的裝備本來就是為了保命的,命都沒了,還要什麼裝備。所以無論是進攻用的裝備,還是是防護用的裝備,在需要保命的時候都是可以放棄的。



這個罐子裡面的東西一點也不神秘,裝的是一個防毒面罩,也就是一個防具,必要的時候是可以丟棄的。只是令人疑問的是,為什麼二戰期間,其他國家並沒有普及這一裝備,而德國士兵基本上都是隨身攜帶,而且還要裝在金屬罐頭裡面。

下圖就是德軍生產的M31型的防毒面具



實際上防毒面具很脆弱,經不起碰撞摩擦,尤其是裡面的慮毒盒,裝有不同種類的活性炭,一旦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之中,會失去“吃毒”的作用。所以為了防毒面具的穩定性,德軍把防毒面具放入了相對密封的鐵製罐子之中。

下圖為二戰中德軍單兵的全部裝備




這些東西都是德軍在二戰中必不可少的裝備,除了我們熟知的M35鋼盔、M24手榴彈、毛瑟98K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這個防毒面罩了。

縱觀二戰之中,除了德國之外,基本上很少有其他國家的部隊裝備防毒面罩。原因在於當時主要參戰國都比較害怕對方使用化學毒氣,所以化學毒氣也就被國際公約禁止使用了。



但是各國防止對方使用的毒氣的前提就是自己儲備足夠多的化學毒氣,這樣一來德國實際上很害怕在蘇聯戰場上,蘇聯人率先使用毒氣作戰。尤其是日本當時看準中國生產落後,根本沒有儲備任何化學毒氣,所以公然違反國際公約,對中國軍隊使用了大量毒氣,所以為了以防萬一,德國軍方也就給每個士兵配備了防毒面罩。


我是越關


很多人以為德軍隨身攜帶的鐵罐子是飯盒,其實是防毒面具的包裝桶。防毒面具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過多種活性炭對“空氣”進行吸附過濾達到消毒作用的,可活性炭並不穩定,容易受潮,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就會失去作用,因此就用鐵罐子將其封閉儲存。那問題又來了,德軍為啥要隨身攜帶防毒面具,寧死也不丟呢?

其實這正是因為德軍深諳化學戰之道,所以也深知其害,一戰的時候,德軍在與法軍的戰場上率先使用了化學武器,並給法軍造成了大量的傷亡,至此也正式拉開了毒氣彈的序幕,所有國家都認識到了化學武器的厲害,一戰結束時,據不完全統計,有上百萬人死於化學武器。

二戰時,德軍的對手,包括蘇聯、英國和美國等國家也都儲備有大量的毒氣彈,所以在作戰的時候隨身攜帶防毒面具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二戰時期德軍規定士兵必須隨身攜帶防毒面具,並且有憲兵隨時檢查。

德軍隨身攜帶防毒面具,也從側面反應出德軍對於二戰是蓄謀已久,與在華戰場隨用隨配的日軍形成對比,更加顯示出德軍在軍費方面的巨大投入和一戰時使用毒氣彈給德軍自己也留下“後遺症”。由於日內瓦條約的限制,以及交戰雙方各自化學武器的威懾力,二戰時期的歐洲戰場並沒有發生毒氣戰,不過德軍還是很嚴格的執行了隨身攜帶防毒面具的軍令。


科羅廖夫


準確的來說,德軍隨身攜帶的是防毒面具,而防毒面具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過多種活性炭對“空氣”進行吸附過濾達到消毒作用的,可活性炭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就會失去作用,因此就用鐵罐子將其封閉儲存,可雖然毒氣彈的危害很高,但也不至於隨身攜帶吧!

其實這正是因為德軍深諳其道所以也深知其害,一戰的時候,德軍在與法軍的戰場上率先使用了化學武器並給法軍造成了大量的傷亡,至此也正式拉開了毒氣彈的序幕,所有國家都認識到了化學武器的厲害,所以當一戰結束的時候據不完全統計就有上百萬人死於化學武器,二戰時德軍的對手蘇聯、英國等國家都儲備有大量的毒氣彈,所以在作戰的時候隨身攜帶防毒面具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

至於國際公約,真正打仗的時候那就是扯淡的,只要打贏了戰爭,用沒用都是自己說了算。當然德軍隨身攜帶防毒面具也從側面反應出德軍對於二戰是蓄謀已久,與在華戰場隨用隨配的日軍形成對比,更加顯示出德軍在軍費方面的巨大投入和一戰時使用毒氣彈給德軍自己也留下“後遺症”。


貞觀防務


這個罐子其實是德軍當時標配的防毒面具罐,而且德國士兵寧死不丟倒也不至於,畢竟本身就是一個裝備罷了,而且像戰鬥失利逃亡的時候,重量越輕跑的越快,自然就有更大的生還希望。

眾所周知,一戰中協約國和同盟國都使用過毒氣這種生化武器,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而如何防護這種武器的攻擊就成了當時雙方裝備研發的重點,於是後來防毒面具這種裝備出現,成了每個士兵的標準裝備。而希特勒一戰中也是一名基層士兵,也是收到過毒氣的傷害的。

二戰之前,德國在重新建設軍隊時,在士兵的裝備方面自然要考慮到任何現實的需要,其中就包括毒氣戰,所以當時德國士兵的單兵裝備中,是標配一個防毒面具的,與此同時的英軍、法軍等也是這樣的情況。而防毒面具體積較大,放到包中不太方便取用,所以德軍就專門為其研發了防毒面具罐,在不用的時候裝防毒面具,取用也比較方便。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二戰中歐洲戰場幾乎沒怎麼使用過毒氣武器,所以很多士兵後來都不再攜帶防毒面具了,而防毒面具罐,則由於外殼堅硬,容積較大,反而適合裝各種雜物,是一個上好的背囊。所以很多德軍士兵雖然用不上防毒面具,但是依然使用著這個罐子,最終這個防毒面具罐也成了二戰德軍單兵裝備中不可缺少的代表性裝備之一。


僱傭兵


我們常見二戰德軍身後揹負的小型鐵罐,也就是“防毒面具罐”。這種鐵罐裝的防毒面具其實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德軍亦有開始採用,但諷刺的是早在一戰時,首次動用化學武器攻擊的也正是德國。

圖1: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佩戴防毒面具的德軍士兵,胸前還掛著一個用來收納防毒面具的鐵罐,但其大小和樣式則與二戰時期的大有不同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後,德國軍隊普遍配發M30型和M38型防毒面具給單兵,其配套的“防毒面具罐”自然也大量裝備生產,甚至還有早期魏瑪共和國所生產的樣式。由於裝備極其廣泛,直到戰後依然還有龐大的庫存量。

圖2:二戰時期德軍主要使用的幾款“防毒面具罐”,左一為魏瑪共和國時期樣式,後四者分別為第三帝國時期的短罐版、長罐版及其長罐版變種

圖3:二戰時期德軍單兵“防毒面具”系統及其附件物品,包括防毒面具、拭鏡布、備用鏡片、面具固定彈簧架、除化學汙染藥劑及藥膏和一本配套的防毒面具使用手冊


但使用這類“防毒面具罐”的並非戰時只有德軍裝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如西班牙、比利時、瑞典等歐洲國家,軍隊或民間市場就便開始生產裝備類似款式的“防毒面具罐”。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便也曾列裝過類似款“防毒面具罐”,主要由金陵兵工廠和廣東面具廠生產,並定型號為二十三年式或二十四年式。


圖4:抗日戰爭時期,使用防毒面具的中國軍隊,照片中不難看到所背的“防毒面具罐”

圖5:一款由金陵兵工廠生產的二十三年式防毒面具罐(復刻品)

圖6:比利時在1938年開始生產的L702型防毒面具及罐,圖中這款為出口芬蘭及荷蘭版。該型防毒面具在戰前出口給數個歐洲國家,同樣有極大的生產量


海兵豆知識


德軍士兵背的這個罐子可不是水壺或者彈藥箱或者醫藥箱,而是防毒面具!準確的說德軍的這個小鐵桶是放防毒面具的,是他們的救命法寶。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了毒氣彈,所以歐洲各國軍隊都列裝了防毒面具,而德軍是毒氣彈的頻繁使用者,所以他們在毒別人之前會做好自身防禦。


根據史料記載,1915年在伊珀爾小城,德軍對法軍首次成功實施了化學攻擊性武器芥子氣。芥子氣的主要成分是氯氣,是一種淡黃色氣體,被改造成毒氣彈後威力十分驚人,可以說是所過之處人畜皆亡,不僅雞犬不留就是小蟲子也難存活!一名釋放毒氣的德國士兵曾如此描述毒氣彈的威力:“我們在毒氣彈發出後,再也沒有聽到任何聲響。我們悄悄穿過法軍的戰線,在經過的一英里內,到處是敵軍的屍體,空氣中還能聞到刺鼻的味道,還有動物的屍體。死馬、死兔子、死老鼠到處都是。有的士兵雙手緊扣著喉嚨、表情痛苦地死去;還有的士兵忍受不了毒氣在身體內灼燒的痛苦,開槍自盡。”


德軍深深明白毒氣彈的威力,所以當英法聯軍也研製出毒氣彈後,他們開始在部隊裡列裝防毒面具。據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國研製出了三千多種化學武器,法國最先使用化學武器催淚彈,不過效果不明顯;德國的芥子氣最成功,殺害了數萬法軍,但是後來人們學會了如何對付芥子氣,也就是防毒面具!在二戰中德國使用毒氣殺害了不少猶太人,因此德軍人人列裝了防毒面具,以免被盟軍的化學武器所傷!


大秦鐵鷹劍士


二戰中德國士兵腰部的鐵罐子無疑成為識別他們的標籤,現在的後人翻看二戰的影視資料,文學作品,只要看見這個鐵罐子就可以知道是德軍。一次世界大戰中毒氣戰給參戰雙方帶來的巨大的傷害,尤其是在歐洲戰場。人類歷史上之前從未出現大規模的毒氣戰,人類面對這種新的戰場上的大規模的死亡方式,在心裡產生了巨大的恐懼感。因此二戰的時候各國都為士兵配發了防毒面具,以防毒氣。大部分國家士兵的防毒面子都放在揹包裡,而只有德國獨樹一幟,把防毒面具放在一個圓柱形鐵盒裡,並且德軍的士兵條例中規定,作戰的士兵需要攜帶防毒面具,天生有點刻板的德國人落實力度是很高的,當然了不排除這個鐵盒子以及其中的面具系統有其它的改裝作用,例如現在的士兵有的會分發避孕套,因為在叢林沙漠等環境惡劣的環境中,避孕套有很好的防塵防水防潮的作用,我們現在也不知道當時在沙場的德國士兵會不會改裝使用防毒面具。我想在遇到環境惡劣的環境中時一定會有利用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