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第五縱隊,顏色革命的絕對工具,委內瑞拉或是下一個對象

據多美國家媒體報道,特朗普政府高官曾多次與委內瑞拉軍官秘密會晤,討論推翻馬杜羅政府的可能性。長期以來,美國一直視委內瑞拉為眼中釘,而通過收買敵國軍政人物,培養親美勢力,以推翻敵對國政權的方式被稱為

第五縱隊

在美國製霸全球的道路上,利用第五縱隊發動顏色政變瓦解對手早已屢見不鮮,當年的蘇聯,現在的烏克蘭都是顏色革命的犧牲品。

早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以摩根索和杜勒斯為代表的美國精英就提出了,利用文化、思想、經濟等軟實力在敵對國培養親美勢力。從內部擊垮對手的軟性戰爭策略。

其中最典型的的一次就是1999年美國肢解南聯盟,蘇聯解體後,位於東南歐的南聯盟就成了美國在歐洲最後的一塊絆腳石。適逢南聯盟內部爆發民族矛盾,以阿爾巴尼亞族為主體的科索沃企圖脫離南聯盟獨立,美國立刻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以人權為口號發動戰爭將科索沃從南聯盟分離出去,而戰爭結束後,就當各方都以為告一段落時,真正的好戲才剛剛上演,美國情報部門用2年時間花費鉅額資金,收買了南聯盟內部大量軍政要員組成反對派。並在2000年的大選中與維護南聯盟統一的米洛舍維奇爭執不下,隨後西方媒體一邊倒的指責米洛舍維奇選舉舞弊。

在中情局的組織下,反對派於10月5日發動政變,第二天,米洛舍維奇被迫宣佈辭職。由一群烏合之眾組成的反對派隨之瓜分了國家政權裡的各個要職。通過科索沃戰爭78天的空襲和一場漂亮輿論戰,美國成功肢解了南聯盟。

除了南聯盟,如今的烏克蘭也是美國顏色革命的犧牲品。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咋庫奇馬的領導下,採取不親俄也不親西方的中立政策,國內局勢穩定。但烏克蘭的騎牆態度令美國十分惱火,為了建立一個親美政權,美國又在烏克蘭玩起了顏色革命的老套路。

這次他們的目標是有著“美國女婿”戲稱的尤先科,尤先科在烏克蘭政壇年輕有為,但骨子裡是親美分子,美國利用尤先科一次去美國訪問的機會,用一場漂亮的美人計把尤先科發展成了烏克蘭的第五縱隊。

隨後在美國的支持下,尤先科聯合國內多個派別組成了“我們的烏克蘭”聯盟,在2004年的烏克蘭大選中,美國給予尤先科大量財政幫助,在競選關鍵時刻,尤先科莫名其妙發生中毒事件,美國輿論集體指責庫奇馬政府下毒,在輿論的同情下,尤先科成功上位,隨後其採取了一系列親美反俄政策。

在尤先科執政的5年內,經濟嚴重凋零,民眾苦不堪言,最終在2010年大選中尤先科被親俄的亞努科維奇趕下臺。

但美國豈肯善不甘休,在2013年再度發動顏色革命,並造成一直延續至今的烏克蘭內戰。

把控輿論制高點,扶持第五縱隊,發動顏色革命從內部瓦解對手。這是美國製霸全球道路上一以貫之的隱蔽策略。從南聯盟到烏克蘭,從阿拉伯之春到委內瑞拉,美國顏色革命始終無處不在。

而說起美國顏色革命最輝煌的戰果,絕對是1991年成功肢解蘇聯,國防大學內部紀錄片《較量無聲》中曾深刻披露這一內幕:“談論蘇聯的崩潰而不知道美國秘密戰略的作用,就像調查哦一起神秘死亡案子而不考慮謀殺”。

片中詳細揭露了美國是如何通過各種手段培養葉利欽為第五縱隊,一步步誘導蘇聯走向解體,更加令人震驚的是美國想在中國故技重施,不斷地接近、接觸中國,逐漸將中國引導進入其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系,在無形中通過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分化和瓦解。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較量無聲》,如果實在找不到可以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