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專家揪出致癌基因「元兇」

華西專家揪出致癌基因“元兇”

同一年內,年近50歲的趙華青(化名)和兩個妹妹,相繼確診患有甲狀腺癌,萬幸的是,患有的甲狀腺癌類型都是惡性程度不高、預後效果奇好的乳頭狀癌。趙華青三姐妹的情況,吸引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病理科的醫生的注意,特別是三姐妹中年齡最小的妹妹因為從小被抱養在外,與兩個姐姐的生活環境、飲食習慣不同,竟然也得了相同的病。

“正是這三個病人,讓我們開始做相關的研究。”從2013年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病理科、研究室姜勇副主任醫師和葉豐博士團隊通過對40多個家族、近100例患者進行分析後,首次確認了家族性“非髓樣甲狀腺癌”的易感基因——MAP2K5基因。相關論文今年8月已在“國際抗癌協會聯盟”會刊《國際癌症雜誌》上在線發表。

2013年,當時46歲的大姐趙華青患上了甲狀腺癌,在醫院做了手術,確定是甲狀腺癌中的乳頭狀癌。不料,同一年裡,二妹和三妹也相繼發現患上了同一類型的甲狀腺癌,這不僅讓家人感到奇怪,也引起醫生的關注,特別是患病的三妹因為從小被抱養給別人,與大姐、二姐的家庭環境、生活習慣不同,這就基本排除了外界因素致病的可能。

姜勇解釋說,甲狀腺癌分為乳頭狀癌、濾泡癌、未分化癌和髓樣癌4種病理類型,因其癌細胞起源不同,乳頭狀癌、濾泡癌和未分化癌又統稱為非髓樣癌,而未分化癌和髓樣癌的惡性程度最高,預後效果差。

在瞭解到趙家三姐妹的情況後,姜勇醫生和葉豐博士團隊開始收集病例,對甲狀腺非髓樣癌的家族史和遺傳性進行深入研究,關注其基因中到底有什麼和常人不一樣?從2013年至今,團隊已收集了近百病例、涉及40多個家族,運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分析,成功“抓獲”了甲狀腺非髓樣癌的一個新易感基因——MAP2K5,並初步證明了其功能。

在研究過程中,除了趙家三姐妹同時患癌的病例外,還有一個較為特殊的家族。“一家5姐妹,原本是兩個確診甲狀腺癌,後來我們建議其家人進一步做檢查,發現了另一個姐妹也是甲狀腺癌,再在其子女中擴大檢查後,患病的大姐的兒子,也確診了甲狀腺癌。”姜勇說。

正是癌症基因檢測能對某些癌症起到預警作用。姜勇提醒,如果一級親屬有兩人被確診患上甲狀腺非髓樣癌,患者可以儘快到醫院參加基因檢測,以明確家族中有無癌症易感基因。“一定要明確的是,甲狀腺癌的家族性,是指其一級親屬,比如說,爺爺患癌,其孫子也患癌,兩人不是一級親屬,因此也不算是家族性的。”

目前,有關家族性非髓樣甲狀腺癌的研究仍在繼續,只要家中有兩位及以上通過病理檢查明確診斷為甲狀腺癌(髓樣癌除外)的患者,可到華西醫院病理科(華西醫院門診大樓三樓C2區)細胞診斷室找姜勇醫生,申請加入該研究。(摘自《成都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