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家存在感极低,史书都懒得记,但三任皇帝的名字家喻户晓

1038年,大宋王朝开封是一片祥和的景象,繁华热闹,街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作为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朝代,大宋也算是中华文化繁荣的巅峰啊!如果不是军事上的问题,我们的茶、陶瓷、书画、文学·······打住,今天不是讲宋朝的。这时有一个使者,不远千里,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到宋朝的国都开封,会见宋仁宗,受到热情的接待。

这个国家存在感极低,史书都懒得记,但三任皇帝的名字家喻户晓

这个使者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只为完成他国君托付给他的任务:让大理国成为大宋的藩属国。这是送上门的小弟啊,然而宋仁宗却微笑着摆摆手,说自己何德何功啊,幽云还没有收回来,黄河也总是决口,所以实在惭愧,“所请宜不允”。使者失望地回去了。这是大理国第十次请求自己成为宋朝的藩属国了,然而依然被拒。

这个国家存在感极低,史书都懒得记,但三任皇帝的名字家喻户晓

大理国,也许很多都不知道,因为它的存在感太低,史书都懒得记载,但是此时它的国君是家喻户晓的,就是金庸《天龙八部》里风流的段誉,原名段正严,他的父亲是南镇王段正淳,他的孙子是“一灯大师”段智兴,这三任皇帝,任何一人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真实历史上的大理国和小说的情节不尽相同,段正严、段誉也不是那么风流。

这个国家存在感极低,史书都懒得记,但三任皇帝的名字家喻户晓

历史上的大理国建立于公元937年,此时的中原正处于五代十国的乱世,西南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起兵攻灭控制云南的大义宁国,建立“大理”政权。这就是《天龙八部》里知名的段氏一族。那么大理国为什么要拼命往宋朝靠呢?甚至不惜自己去贴宋朝的冷屁股。这其实就是大理的内政问题。

这个国家存在感极低,史书都懒得记,但三任皇帝的名字家喻户晓

大理国的内部阶级斗争严重,诸侯林立,而段氏家族几乎就是傀儡皇帝,东部鄯阐地区被高氏控制,西部洱海地区由杨氏控制,段氏大权落榜,杨氏不断叛乱,高氏借平叛掌握了大理的实际政权。当时的国君段正明为了处理内部的矛盾苦不堪言,最后被鄯阐候的高升泰逼的出家为僧,然后传位给他弟弟段正淳。段正淳是个非常怕老婆的人,因为他老婆是高家的人,最他也无法处理好自己与高氏家族的关系,出家为僧了,这点和小说中的差别有些大。然后他的儿子段正严,即段誉继位,成了大理国第十六位皇帝。

这个国家存在感极低,史书都懒得记,但三任皇帝的名字家喻户晓

所以大理国之所以那样巴结宋朝就是自己国家政权的内斗,想依附大国来维持自己的正统,不然自己可能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丢了性命。然而当时的大宋国也不是强国,被北边的辽、金欺负得苦不堪言。而且前唐朝那么强大,都被当时云南的南诏国不断的叛乱给拖跨,欧阳修《新唐书》就说了“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所以宋朝发誓与大理国拒绝来往。

这个国家存在感极低,史书都懒得记,但三任皇帝的名字家喻户晓

但这件事在段正严时期有了转机,段正严是以为有才能的国君,他执政期间的国家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他们与高氏的斗争也趋于缓和。公元1116年,在第十一次请求入藩时,宋徽宗答应了要求。大理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宋朝小弟。但11年后北宋灭亡,南宋断绝了与大理的藩属关系。段正严也疲于斗争而出家为僧。看来段氏真的是僧侣之命啊!至于段正严有多少个老婆,不得而知。

这个国家存在感极低,史书都懒得记,但三任皇帝的名字家喻户晓

后来段智兴继位,他不是“一灯大师”,也不会什么一阳指,他终日烧香拜佛,大理国一蹶不起。1253年蒙古铁骑南下灭了大理国,结束大理314年的统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