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会让年轻人变成什么样

前不久有许多新闻都说,加拿大即将合法化大麻,甚至有自媒体讲加拿大连食物里都能添加大麻,我们去旅游一不小心吃了,再回来就是瘾君子了。

幸亏我连飞机票都买不起,这辈子都不会有这样的烦恼,不过,我还是为那些因为这条新闻瑟瑟发抖彻夜难眠的网友感到难过。好在第二天腾讯就发了推送辟谣。

毒品会让年轻人变成什么样

关于大麻的话题总是能在互联网上引发争吵,有人认为大麻是软性毒品,成瘾性尚不及烟酒,所以定义为毒品是小题大做,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网上的争端让我突然对那些吸大麻的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中国禁毒网的公开数据,中国2016年共有250.5万吸毒人口,其中滥用大麻者是1.7万。平均下来,身边的大麻吸食者还是蛮稀有的。

这些人是做啥的?他们对大麻有什么看法?他们是如何接触到毒品的?

我们找到了几位大麻吸食者,让他们讲述自己罪恶的一生。

以下人物均为化名。

毒品会让年轻人变成什么样

南京青年刘嘉伟刚刚在公安局待了24小时,警察叔叔抓了个大麻贩子,根据贩子指认,曾经在贩子处消费过的刘嘉伟被叫派出所去配合调查。

接到警方电话时,刘嘉伟正在厂里画图纸,这个图纸他画了一周了,老板一直不满意,刘嘉伟很生气,边画边说操你妈,接到电话时警方很客气,问是不是刘先生,请速到玄武湖派出所报道,刘嘉伟在过去一年中只接到过三种电话:快递,外卖,和骚扰电话,所以,正在气头上的他说:“你们是骗子吧?操你妈。”然后警察叔叔就上门把他带走了。临走时老板不忘叮嘱刘嘉伟多想着点工作,早点出来把图纸画完,果然社畜连坐牢也要工作,社畜真惨。

刘嘉伟上一次吸食大麻是半年前的事情了,尿检没有问题,搜查也没查出啥,简单说了几条关于大麻贩子的罪状,刘嘉伟就被放出来了,平时看起来为人老实人畜无害的刘嘉伟面对国家法律的威严时痛哭流涕地说:“是他,就是他把我带上这条不归路的。”

刘嘉伟大学时是学美术的,本来想做个画家,后来发现只能做个平面设计师,“一套模板用一千遍那种,毫无创造性的工作,只是重复,就像我们的人生,充满了西西弗式的隐喻”,曾经的艺术生刘嘉伟如此评价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学校混了四年后,刘嘉伟进入一家自动化设备生产厂从事电子门的内部线路设计即外观绘画工作,他自学了电路设计,也就是抄其他厂商的设计,并且由于自己在美术方面的优势,尤其是会设计不存在的欧洲性冷淡伪艺术风格外观而深受老板的喜爱,“中年富婆都喜欢那种,就白色加花边,高古典雅,欧洲贵族风,卖得很好。”刘嘉伟说。

能者多劳不多得是当代职场定律了,刘嘉伟因为自己超人的能力而得到了朝九晚十二一周工作六天班的超人待遇,他的体重迅速到达了180斤,什么概念,他只有一米六五啊。那段时间刘嘉伟心情低落,他特别想辞职,为此在朋友圈发了一百条关于自己即将辞职的宣言,然而他一直没有辞职。这很正常,职场新人一般都得在内心斗争个十年半载才敢第一次辞职,刘嘉伟觉得手头的项目还很长,“我走了,项目怎么办呢?”,“这样子会不会不负责任呢?会不会对不起老板呢?”,新人都这么想,其实根本就没人在乎,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职位可替代性很强,生活还没有教会他们做人,他们还像在学校一样,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即便厉害如刘嘉伟,老板再招个学美术的人就可以了,每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那么多,大家排队争做社畜,不然应届生工资怎么这么低呢。刘嘉伟不懂这个道理,他为过量的工作量以及低廉的工资而烦恼,为自己不存在的重要性而焦躁,为不敢辞职而沮丧,最终他崩溃了,也就是那个时候他接触到了大麻。

刘嘉伟上学时喜欢打DOTA2,熟悉这个游戏的人都知道,每个地区的玩家都会被发配到一个大的聊天栏里去,那里一般没人说话,除了卖黄片的。刘嘉伟也因此认识了一位网盘贩子,他在网盘贩子那里累计购买了超过100TB的黄片,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可怜的嘉伟连片都不想看了。这很正常,这种现象在年轻男性群体中很普遍,所谓身体被工作压垮,精神也被工作侵蚀,整一个行尸走肉,失去了生物的本能。

网盘贩子见刘嘉伟很久不消费,就问他“刘老板最近怎么了?”,刘嘉伟说工作太忙了,没有心情看片,下班回家只想躺着,“哦,我一个月没下过班了。”刘嘉伟补充道,然后那个网盘贩子摇身一变成了大麻贩子,问他想不想来一些刺激点的,“缓解疲劳,真的很有用。”

一开始,刘嘉伟不太敢,对方说这东西就像抽烟,很简单的,不用害怕,“外国人都抽,也没看他们死光嘛”,刘嘉伟还是不敢,虽然是个失败社畜,但刘嘉伟毕竟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法律禁止的东西,他是不敢做的。他甚至把买来的大麻扔抽水马桶里冲走了,并且拉黑了大麻贩子,就像他中学时因好奇心下载毛片然后因为负罪感而删除毛片那样,这是一种循环。

中学时的刘嘉伟最终把毛片又下了回来,躲着家长悄悄看;工作后的刘嘉伟在一次因为忘记联系客户而被老板劈头盖脸骂了一顿后又把大麻贩子联系方式加了回来。

第一次抽是什么感觉呢?刘嘉伟说没什么感觉,广告里都是骗人的,“维他柠檬茶最早的广告你知道吧?什么爽过吸大麻。都是假的,没感觉。”

一共抽过多少次呢?三次,嘉伟说,一次比一次有感觉,但更多的是头晕,有一种时间禁止,灵魂出窍,一切都很慢,仿佛活在电影《奇异博士》中的感觉,“用了时间宝石之后的感觉,你知道吧?”

据其父亲讲,实际情况是刘嘉伟用他爹的伏特加泡大麻,喝了一杯,在床上躺了两天两夜。当时他爹以为儿子和自己一样,成酒鬼了,酗酒成瘾了,老父亲先是感到悲凉,后又开心,“终于有人陪我喝酒了。”

后来刘嘉伟没有再吸,因为“真的很难受,一点都不爽,恶心,想吐”。

后来他自己又说了个原因,他不想像他爸那样。

刘嘉伟他妈死得早,他爸很早就不工作了,整天喝酒,喝完家暴他爷爷,儿子打老子,生活常态,这让嘉伟恶心。“我不要成为那样的人。”“你们不要再来找我了。”“我只想过平静的生活。”最后嘉伟是这么讲的。

毒品会让年轻人变成什么样

飞叶子这个词频繁出现在中国的摇滚圈、民谣圈,大麻又叫叶子,抽大麻被称为飞叶子,寓意飞起来了。

所以,宋冬野吸毒毫不让人意外,民谣歌手李志也在微博上承认自己飞过叶子,只是现在已经不吸了。摇滚乐当代民谣都是舶来品,大麻在西方流行音乐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经常吸大麻,后来“很艰难地戒了”,在第一次见披头士的时候,迪伦就指出他们的歌词没有灵魂,然后问约翰列侬要不要试试大麻。就是那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乐队,唱《hey,judy》的披头士。

克林顿、奥巴马也吸过大麻,去华尔街抓个当代精英,很少有人没在上世纪试过大麻,那是时代的潮流,混乱历史中的一个小插曲,年轻人用混乱对抗混乱,用虚无对抗虚无。但这种对抗本身就毫无意义,所以,即便在现在的美国,大麻也不是在每个地方都合法。

艺术家称大麻给他们灵感,毒品的致幻作用为他们打开了创作之门,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表明大麻真的有这种作用,但有足够多的证据表明有很多人毁于毒品,致幻作用导致自杀的演员,呼吸不畅被自己呕吐物噎死的吉他手,常年吸毒形容枯槁嗓子被毁了更不用说创作的天才歌手,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可以被查到的艺术界悲剧。

杭州青年王圈圈就是这样的艺术家,当然他没有做成艺术家,做艺术,最重要的是才华,而不是毒品给的灵感。在学会三个和弦唱歌把妹之前,王圈圈就学会了吸毒。十几岁的他看了一部叫《猜火车》的电影,觉得吸毒很酷,在艺术家父亲损友的帮助下,王圈圈开始了吸毒人生。

《猜火车》这部电影表现了九十年代英国青年的迷茫,经济不振,生活无望,他们是没有希望的一代,遂通过毒品来跟生活做抗争。当然,最后主人公选择了大电视,选择了电冰箱,选择了牙膏牙刷,选择了你是有选择的中产生活。

王圈圈没有,他要与世界做抗争,十八岁去艺术院校上大学,第一天就拿出大麻招待新室友,十九岁成立自己的朋克乐队,写歌之前必吸大麻,吸完就不想写歌了,这导致从业十年,王圈圈也才写了三首歌,乐队早早解散,但这不妨碍他以艺术家自居。

王圈圈最爱livehouse以及各种音乐节,曾经的迷笛草莓是叶子青年的乐园,去那里仿佛置身阿姆斯特丹,后来随着监管日渐严格,大麻现在几乎绝迹。

有研究指出,大麻的真正危害不在成瘾性,而在致幻性,以及帮你打开了毒品之门,引诱你尝试更厉害的毒品。

王圈圈就是这样的毒品受害者,据其母亲讲,儿子常年想自杀,就像他的艺术家父亲,脑子不太好,家里人早就习惯了。毕业后的王圈圈并没有找个工作上班,而是开了家纹身店,兼职网络主播,在一次直播中他称自己家里有很多大麻,半小时后警察就过来把他给抓了。

目前王圈圈是取保候审状态,相信法律会给他公正的判决。母亲希望他可以戒毒,王圈圈说不,反正也不是第一次进牢房。王圈圈说:“艺术家必须与世界对抗,世界不理解我,我无所谓,我不需要人理解,约翰尼德普不也吸吗?”

他妈说:“你又不是德普,你照照镜子先,跟猪一样。”

王圈圈挺胖的,就像二百斤的陈信宏,“陈信宏是伪摇滚,不要跟我提他。”王圈圈说。

不知道王圈圈还要被抓多少次才会知道自己成不了艺术家,他的偶像是贾宏声,一个与世界对抗的演员,还有人记得贾宏声吗?毒品让他无法自拔,最终站在窗口,纵身一跃。

我还跟王圈圈的朋友,一位在加拿大的留学的北京女孩聊了聊,她说自己是十八岁开始吸的,周围人都吸,要社交,一起吸是一种选择。“并不是所有加拿大人都吸大麻,大家对这东西态度是不一样的。”

她对这个问题不想多谈,她挺小心的,从不在国内吸,她说:“反正最后我们都不会再吸这个,我们都知道的,年轻人找刺激,叛逆,自以为是对庸俗世界的反抗,但最后都会成为西装革履,人模狗样的中产阶级,历史就是如此。”

毒品会让年轻人变成什么样

加拿大这个国家很神奇

归根结底,毒品唯一能给人带来的,不过是一场幻觉罢了,但人永远都无法从幻觉中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