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剖白:国际教育的惑与解

聚焦浙江国际化学校办学现状,为给关注浙江国际化办学的业内人士搭建交流平台,日前新学说携手英国国际贸易部联合举办了“2018浙江国际化办学研讨会”。此次会议吸引了逾70位国际教育从业者,50余家学校及机构参加。会上,8位国际教育界资深人士通过主题演讲,对浙江省国际化学校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执行校长徐未华先生以《融合与创新,中国国际化学校发展的正确路径》为主题,从国际化学校面临的问题、现实条件以及选择的路径三个方面对国际化教育进行了深度解析。


校长剖白:国际教育的惑与解

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执行校长徐未华

从教育梦到教育理想

从老师、班主任到校长、教育局长、政府办公室主任,再到国际化学校校长,这一系列经历使我想到究竟什么东西会让我的一生更有价值。我在45岁时就曾想,有生之年我还能做一些改变教育现状的事情吗?因此,带着这个梦想,我重归了校园,也正是因为这个梦想,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拔地而起。

肯特从2013年开始筹办,2014年开始做探索性招生,到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我的梦想就是能够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校,办适合孩子的教育。我们想将中外优质教育资源融合在一起,来探索中西融合在基础教育阶段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因此在创校时,我们的思路就是引进、吸收、融合和创新,目标是做中西教育优势融合的学校,营造中外办学的氛围。当初的教育梦现在已经变成正在践行的教育创新探索,所以我在办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先进的教育模式和评估体系。

同时,教育模式和评估体系落地后,还要和办学工作体系相结合,因此我一直致力于构建和完善家长和学生的服务体系。学校应该是个服务业,不应该是高高在上教化孩子的庙堂,更多应是以孩子为中心,根据学生的需求去做好引领和服务。因此在办学过程当中我始终奉行一点,即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养成习惯是教育落脚最核心的内容。我的梦想就是让传统教育价值观认为的能力普通的孩子学得更好、走得更远、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

国际化学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四大困惑

模式之惑

国际化学校的发展要做成什么样的模式,这个是我的第一个困惑。现在的国际化办学基本上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中外合作学校,但实际上真正的中外合作学校很少。第二种是双语学校,其中开设了一部分国际课程。第三种是公办学校或民办学校里的国际课程班。目前国际化办学基本上存在这三种办学模式,而究竟哪一种更合适也是一个比较困惑的问题。

管理之惑

管理之惑主要表现在,作为一个校长和一个管理者,我们在规模、品牌和效益的关系上怎样处理,如何去平衡?从投资者角度来讲,他们可能会在学校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而作为办学管理者以及校长来讲,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如何处理品牌、规模和效益的关系,所以如何把握这个平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其次,因为国际化学校目前没有完整的办学体系,也没有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考核办法和评估体系的缺失也给校长和管理团队带来了很大的困惑,既有矛盾又要融合,这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课程之惑

经常有家长问我,什么样的国际课程才是最好的?我认为,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因为国际课程众多,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课程如何解决、是否需要追求双文凭、教育过程中有没有真正的双文凭这个概念、文凭和证书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课程体系和外国的课程体系如何有效融合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同时,作为一个义务教育学校,新的义务教育法出台后还面临合规性的问题。

政策之惑

在政策方面,国际化办学也存在三点疑惑。首先,在办学过程中,课程是否符合准入条件?是否经过合法的审批?其次,在学校的运营过程中,合法性问题该如何解决?最后还有政策对等性问题,解决思路在哪里?譬如,任何的国际课程项目都是有时效性的,许多国际合作项目,一旦过了办学有效时间该怎么办?同样的,有些学校由公办学校选派老师来运营一些国际课程,但是一些学校没有,因此在政策的对等性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

国际化学校发展要走怎样的路?

针对以上的困惑,国际化学校发展应该走怎样的道路?我以为,一定要走融合和创新的道路,主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融合与创新

现实问题

首先,在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设定上我们一定要走融合与创新的路。我们在此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就是:第一,追求好生源;第二,追求名校录取率;第三,分数至上的“洋应试”。

中国的国际化学校如果回到追求好生源,然后标榜追求名校录取率,再去以“洋应试”的分数,强调分数至上,那么这样的办学便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充其量是中国式的洋应试教育。

现实条件

中国国际化教育当中面临的两大现实问题就是“两个中等”,即中等收入水平家庭和中等学业水平学生。

中等收入家庭的人群事业有所成就,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也存在过度焦虑现象。同时绝大部分的国际化学校都是以中等学业水平的孩子为主体,这也带来了两个问题: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甚至行为习惯是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这也是大多数国际化学校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条件。

选择路径

所以选择正确的路径,第一要回归对学校教育本质的理解。对于我来说即为SCHOOL——See Children Have Optimistic Open-minded Learning。


校长剖白:国际教育的惑与解


第二,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一定要摆脱分数至上和名校至上的束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发现自己的优势、改变习惯并培养性格。我认为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就是培养自信,因为一个孩子如果缺少自信,将会很难发现自己真实自我的一面,也很难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这样又怎么可能培养出一种适应未来发展的个性和品质呢?所以我觉得为了适应未来的教育,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要非常明确。

第三,教育理念上要重视三种意识的培养。首先是责任感和规则意识。其次是诚信意识。学生首先要遵守的就是规则,小到每天交作业,大到未来踏入社会。所以在肯特,学校会与学生签订一系列的规则约定,目的是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最后是自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才能让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独立生活上都能够自我成长和提高。

第四,在办学目标上要坚持 “特色引领、品质支撑和服务兴学”。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一个好学校的定义即适合孩子成长的的学校。国际化学校要成为适合孩子成长的学校,就要在中西融合办学目标方面体现自己的特色,同时要有品质来支撑,然后通过服务将特色和品质体现出来。

课程体系的融合与创新

国际化学校的课程体系目前面临的两个现实问题。一是照搬照抄,二是组合拼盘。现行的国际化学校采用的国际化课程主要有:

第一类课程从国别上区分,如A-Level英国的课程,VCE澳大利亚课程,加拿大有BC省、安省课程和美高课程。

第二类课程是教育组织(机构)的课程,如IB课程、AP课程,GAC课程和IPC课程等。

上述两类国际课程使得国际化学校在课程选择上更具多样化的特点。

按照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我们构建了“三大课程教学体系和八大课程模块”中西融合的校本课程教学体系。

“三大体系”包括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国际同步学术核心课程教学体系以及中西融合的艺术和体育教学体系。

“八大课课程模块”以高中为例:包括人文核心课程;语言支撑课程;学术辅导课程;综合活动课程;创意艺术课程创意体育课程;美高同步核心课程;美高AP选修课程。

学校管理架构的创新和融合

目前国际化学校学校管理体系尚存四大问题,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活动过于碎片化。学校活动数量虽然众多,但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度不高。学校在教学指导和品行指导方面容易产生脱节,德育育人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较难体现。此外,还有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和操作性问题以及适合国际化学校运营的学校管理制度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为更好适应国际化学校发展的要求,体现以服务为导向的管理理念,我们在学校管理架构上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形成了 “七大管理服务中心”:

教学指导中心

行政与后勤服务中心

学生品行指导中心

安全与学生生活指导中心

生涯规划与学生活动指导中心

招生宣传与家校联络服务中心

外教服务中心

中外师资团队建设的融合与创新

在中外师资团队建设上,存在的现实的问题是“两套车”甚至“三套车”的模式。国际学校在管理中外教师时往往会使用一套中方模式,一套外方模式,有时候还会用中介机构模式。

国际化学校在在招聘与管理上存在两种模式:

1、协议聘用,管聘结合模式,师资是由学校自主协议聘用,招聘和管理一体化。双语学校大多数是协议聘用、管聘结合模式为主。

2、合作运营,管聘分离模式,管理和聘用分开同时合作运营。

选择路径

首先,教学质量评估要一体化。第二,岗位职责要统分结合,其中包括中外导师的职责统分、课程教学中主讲和辅导课程的统分,还有教学内容的统分。第三,教学研究统分结合,包括中外籍教师的配合以及家校沟通的实现。最后,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的教学资源统分结合。

教学技术和手段上的中西融合与创新

在此方面主要是借鉴和吸收,加快推进智慧教育,促进教学技术的融合与创新。肯特学校使用的是电子教材和交互式学习终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电子设备,学生上课以电子教材为主体,所有学生所做的PPT和作业可以实时上传到教师邮箱和电子黑板上。


校长剖白:国际教育的惑与解


其次,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学校有些课程是线上远程课程,学生可以在老师的主导下上课。再次,肯特拥有联系老师、学生、家长的教学评估与分析系统,这个系统能够记录学生每一天的实时表现以及教学过程,家长和老师也可以线上留言。

最后,肯特还开发了融合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升学指导机构的生涯规划和社团活动指导管理系统(APP),可以对孩子的能力和职业倾向进行五维测评,测评后可以根据结果自动生成升学规划并记入档案,同时系统还会根据生成情况自动匹配相对应社团活动。


校长剖白:国际教育的惑与解


在中国国际化学校的发展过程当中,融合与创新更多地体现在这以上这五大方面中。教育追求的核心以及学校的发展重点在于创新,没有一成不变的完美课程体系,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架构。因此我认为,融合和创新才是目前国际化学校在探索过程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