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家「幹掉」鏈家

數十家中國公司的估值持續飆升數月之後,投資者對那些燒錢迅速、或發展容易遇阻的公司變得越來越謹慎。美國《華爾街日報》發文稱,最近幾周,數家中國科技“獨角獸”都在融資時遇到了困難。

投資界近日獲悉,鏈家希望能以130億美元估值融資20億美元,潛在的投資者包括騰訊控股和美國華平投資,而此前一直與鏈家溝通5億美元投資的華平投資決定不參與鏈家融資計劃,原因是認為鏈家估值過高。

對於所籌資金的用途,鏈家計劃用於擴大貝殼的房地產經紀網站。

2018 年初,位於北京海淀區福道大廈的鏈家網總部,被統一裝點成“藍色”。一個將近1000 人的團隊在這棟大樓裡共同打磨一款叫“貝殼找房”的產品。在其上線之初,藍色是它與“綠色”鏈家網之間的唯一區別。

呼嘯17年、處在行業頂峰的鏈家正迎來一場鉅變,鏈家再一次試圖“幹掉”自己。

2001年,鏈家起家,只做直營、不做加盟。2004年,鏈家說,不吃差價、只收佣金。2011年,鏈家稱,推出100%真房源。2017年,鏈家收購德佑,開展特許經營業務。2018年,貝殼找房悄然上市。一出生,小小貝殼就處於整個中介海洋輿論的漩渦中。

在這個既缺少裁判又缺乏遊戲規則的行業裡,鏈家希望成為革新者。早在2011年,鏈家創始人左暉曾帶領高管們到北京近郊一個酒店裡開內部會,會議討論的題目就是“如何幹掉鏈家”。

這麼多年來,左暉一直拷問管理層:“如果我們這些人出來創業,要如何才能打敗鏈家?”

現在,他似乎有了答案。

打翻重來、不斷革命,是左暉的性格,也是鏈家的基因。

1992年,左暉從北京化工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後,做過客服專員、市場銷售,還是小有名氣的保險代理。

當時,左暉已經靠保險積攢了一筆錢,但還沒自己的房子。在買房過程中,他被黑中介坑過。“光看房子就花了一個月,從報紙上、電線杆上找信息,聯繫業主看房,談價格,最後辦理房屋交割的手續更是麻煩,花了半年多都沒有搞定。買賣雙方都是兩眼一抹黑,沒有任何一個購房服務平臺幫忙。”左暉說。

充滿戲劇性的是,正是這樣一次經歷,讓他看到了房屋中介的生意經。“既然別人都做得這麼差,那我搞個稍微好點的中介平臺,肯定有生意。”

2000年8月,左暉成立了北京鏈家房地產展示中心,並與《北京晚報》合作,首次創建“房地產個人購房房展會”。這樣簡單粗暴的房屋展示會,在當時是很新鮮的形式。“那天我坐在軍博門前的臺階上等著天亮。心情忐忑,不知道會不會有人來參觀。天亮了,人們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會場一度甚至失控。”每每說起這一天,左暉都心潮澎湃。

左暉從2001年開始做房地產中介生意。當時的房地產中介在交易中利用信息不對稱賺錢,他想要消除這種不對稱。

2004年,鏈家率先提出“不吃差價”的戰略。為了不吃差價,在短短一年時間裡,鏈家把購房中介費率提高了兩次而當時競爭對手提出的口號是“不收中介費”。

這一決定實施後,原先那些經紀人一夜之間全部走掉,鏈家經歷了一個艱難的調整過程。“在當鏈家決定不再吃差價的時候,我們只能從職校、技校裡邊招募新人,這些新人一開始沒有經驗,天天被客戶罵。但是當他們被培養出來後,鏈家的服務質量和品質就有了明顯的提升。”左暉認為這是值得的。

在房地產飛速發展的趨勢下,鏈家也高速發展。2001年,鏈家只有2家店、37名員工;2004年,鏈家擴展到30家店,200名員工;2009年,鏈家在全國各大一線城市已開出520家門店,員工數量激增至1萬人。

就在門店越開越多時,互聯網上假房源氾濫、信息高度不對稱的問題接踵而至。經紀人喜歡通過上傳各種假房源信息,用超低的報價和美圖騙取消費者與之接觸,繼而是一連串的信息陷阱和經紀人不間斷的“奪命連環call”。

為了擺脫這種企業形象,2011年,鏈家提出“真房源行動”,開始在全網發佈真實房源和真實數據。真房源的四個標準是真實存在、真實委託、真實價格和真實圖片。

要打造真房源數據庫,首先要確定一套房源信息,在物理上這個房子是真實存在的,還要搞清楚全北京乃至全國到底有多少套房子,左暉決定採用最笨但也是最靠譜的辦法找人一棟樓、一棟樓地去數。

從2008年起,鏈家啟動“樓盤字典”項目,最基礎的工作就是“數房子”。2014年起藉著全國擴張,他們啟動了第三次數房大戰,一次性僱傭了500位兼職人員徹底數清楚了鏈家覆蓋的24座城市總計6000萬套房子,其中北京有700萬套。

因為鏈家積累了最詳盡的樓盤真實數據,很快鏈家經紀人便不能在內部系統裡輸入房子了,他只能去選房子,這樣一來便最大程度減少了假造房源的出現概率。

鏈家在“真房源”這場戰役上,前後投入了4億元。2011年正式對消費者端推出這一數據庫時,正值房地產市場淡季,來電諮詢的數量瞬間掉了50%,很多經紀人都想不通,因為長期以來的經驗就是隻要能把握客戶和業主,肯定就能簽單,誰還管什麼真房源呢?

這在當時的確是很冒險的決定。“在前3個月裡,我們遭受了線上和線下流量的巨大損失。因為只要你發佈真實房價,一定會比競爭對手發佈的價格要高很多。”左暉回憶。

剛開始實施的時候,經紀人的業務普遍下滑,很多人直接辭職了,鏈家內部怨聲載道。但是三個月之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留下的經紀人業務都上去了,並且鏈家的口碑也迅速得到了改善。

後來,左暉又推出了“嫌惡設施披露行動”,規定經紀人要如實告訴準客戶房源周圍的真實情況,“鏈家不賺信息不對稱的錢,決定權在買賣雙方。”

久而久之,“真實”成為鏈家的優勢和口碑。

2015年,鏈家開始密集融資。顯然,在存量房市場潛力越來越被看好的當下,鏈家這隻超級獨角獸也會成為資本眼中的香餑餑。

實際上,早在2010年,鼎暉投資和復星集團就曾對其注資,不過二者隨後相繼退出。2016年4月,鏈家啟動募資,各領域的大佬股東數不勝數,比如百度和騰訊、劉永好的新希望亞太、九陽股份、光線傳媒、明源軟件及平安金融科技等。此外,各類資管和機構投資者也紛紛入局,包括招商局資本、諾亞財富、源碼資本、華興資本、經緯中國、執一資本等。而這些,只不過是其股東名單的冰山一角。

2016年4月,百度、騰訊、高瓴資本等向鏈家砸下60多個億,鏈家估值達到370億。此後,融創中國又給鏈家投了26億,鏈家的估值攀升到416億。

2017年1月,融創投資樂視新聞發佈會上,孫宏斌談到之前投資鏈家時的一些細節,透露到:“大家知道老左在養身體,一年就吃了四次飯都是跟我吃的,喝了四次酒也都是跟我喝的。”孫宏斌當時無奈地表示,在投鏈家這件事情上談了一年,“因為鏈家不是想投就投,是投不進去。”

同年4月,萬科砸下30億元也獲得了一張進入鏈家的門票。到6月,鏈家又一次變更工商信息,投資人中增加了融創和萬科。

如今,鏈家股東超過35個,而背後的二級股東超過120個。這些法人股東背後有諾亞財富、源碼資本、執一資本等股權投資基金;有融創、萬科、天鴻集團、華業資本等房地產資金;有中信、中國化纖等國有資本;有前海人壽、上海人壽等保險資金;還有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美團點評創始人王興等個人投資者。

如果企業要獲得公開市場青睞,前期一定要能夠讓實力的資金方看好,比如萬科和融創這樣的巨頭企業背書,而且更重要的是,都同處在地產行業,與股東在業務上的協同互動,沒有比這更誘人的資本市場故事了。

融資不意味著缺錢,至少鏈家不缺錢。

2014年和2015年的時候,鏈家的經紀業務帶來的現金流非常穩定,同時融資也獲得支持資金,當時這些資金主要有兩個大方向的用途:一是支持長租公寓和金融業務的發展,二是支持鏈家網和房源數據的建設。

另外,鏈家在各個城市也展開了併購合作,但基本沒有消耗現金流,都是用鏈家股權換來各個城市的市場份額。

2016年鏈家開始大舉融資的時候,鏈家的資金投入相對更少,原因是長租公寓業務即自如逐漸剝離出去,可以尋求獨立融資發展,金融業務也開始撇除集團,而且有著正現金流。左暉對自如和金融這兩項新業務寄予厚望,認為將來都是能成長為獨立的巨頭,因為鏈家牢牢把控了房屋交易的入口和渠道。

當然,更加讓他感到興奮的,是鏈家“裂變”出的新物種貝殼找房。

這個新物種一誕生,迅速成為“行業公敵”。

最先站出來的是姚勁波,他執掌的58集團旗下擁有58同城、安居客、趕集網,其將貝殼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姚勁波拉攏我愛我家、中原地產、麥田房產等房產中介聯組成“真房源聯盟”,宣稱“58堅持做平臺、永不自營”。隨後更是斥資10.68億元,戰略入股我愛我家,獲得約8.3%的股權。

“在中國做任何一個生意都會有競爭,這是一個常態。我認為,他們進入市場幾乎沒有對我們構成威脅。”8月16日,在58同城上半年財報券商電話會上,談起競爭對手貝殼找房,姚勁波自信滿滿。

據姚勁波觀察,貝殼目前的流量增長基本與鏈家下降的APP流量持平,沒有明顯的增量趨勢,鏈家加上貝殼的流量只能達到58同城的20%。在貝殼體系中,基本上95%以上還是鏈家的經紀人,鏈家的交易份額在各個城市沒有明顯的增幅,甚至在部分城市還有下降的趨勢,不止用戶端,用戶平均訪問時長、APP七日留存率等效率指標上,貝殼也不足安居客相關數據的一半。

隨後,貝殼找房隔空回擊:截至目前,貝殼找房月度活躍用戶數已達800多萬,而從年初到現在,鏈家網月度活躍用戶數從650萬上漲至700萬,並且該月活用戶與貝殼找房的重合度不到15%。綜合第三方數據可見,貝殼找房App與鏈家App已雙雙進入房產App月活躍用戶數前三名。

這樣對壘的場景似曾相識。2014年,當時最大的網絡房源發佈平臺搜房網,就遭到了鏈家、我愛我家以及58同城的抵制。對於原因,彼時鏈家的內部信中寫道,“搜房開始要賣房,成為一家真正的經紀公司,成為我們的競爭對手了”。

而今,當曾經的抵抗者自身開始做平臺時,也不得不面對“裁判員兼運動員”的指責。而這場關乎生死的戰爭,勝負結果直接決定著萬億規模的蛋糕該如何分配。

為了全力以赴,貝殼吸納了鏈家網的核心人員,鏈家眾多高管也被調整至貝殼找房,鏈家CEO彭永東同時擔任貝殼找房CEO。

彭永東瞄準的目標是,今年年底貝殼流量要超過鏈家app,未來要超過10倍流量,成為居住領域第一流量,同時貝殼要鏈接50個經紀品牌、3萬家門店,2020年則要達到100個經紀品牌、10萬家門店、100萬經紀人。

在6月29日與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理事交流時,彭永東透露,“貝殼的流量增長的很快,4月23號正式推廣開始到現在,平臺的流量已經是鏈家網的75%。”最新貝殼給出的官方數據則是:鏈家網+貝殼找房,月活已經超過安居客月活。貝殼月活也已經超過了鏈家網的月活,並且他們之間的重合率不到15%。

“這事能不能做成,可能到今年年底,就已經可以看到結果了。”彭永東判斷。

那麼,鏈家為什麼要做貝殼找房?穩坐地產經紀頭把桌椅後,鏈家就不能穩坐釣魚臺嗎?

喧囂之下,左暉反而愈發冷靜。

房地產地域性很強,再加上地產中介受制於資金和單一佣金盈利模式,大部分都在區域內發展,很難全國化發展,而作為當下全國化的龍頭企業鏈家,已經佈局32個城市、8000家門店、15萬員工、1億真房源數據庫,早在2016年鏈家全年銷售額就已突破1萬億。

客觀來講,鏈家規模已經夠大了。但更大的問題是,鏈家如何繼續做強?尤其是貝殼提出的宏偉藍圖,相對整個行業空間而言,還能支撐貝殼10倍級增長嗎?

鏈家不為大,貝殼才是“大海”。左暉曾在公開演講中提到,首先,無論紅海還是藍海,中國房地產二手房市場是一個巨大的海。目前評估數據中國核心存量資產大約400萬億,從整體格局來看,二手房佔比很低,是整個房地產市場交易額的35%,而交易量大概在20%以上,未來這個佔比將持續提升。

其次,從城市結構來看,目前中國一線和核心二線城市開始進入二手房交易為主導的時代,24個城市二手房交易總量已經超過新房成交量,而在TOP30城市中,二手房交易總量已經相當於新房交易總量的1.1倍,而上海、深圳二手房佔比甚至超過70%,未來更多二線城市以及部分三四線城市的二手房交易總量將持續提升,整體市場可謂空間巨大。

再次,租賃市場也在加速崛起。從政策來講,中央提出租購併舉的長效機制,將會推動二手房租賃行業進入一個巨大風口和爆發期;另外,目前中國房屋租賃市場規模整個房產市場只佔整體交易量的11.6%,遠低於發達國家租賃市場30%的標準,租賃需求會增大。

從單一直營門店而言,鏈家佈局32個城市,8000個門店,15萬員工。但貝殼的未來目標,顯然是在鏈家基礎上做了一個10倍的放大鏡。

貝殼找房平臺上線後,左暉將鏈家“樓盤字典”真房源信息系統以及ACN經紀人管理合作方法論,賦能予所有中介公司及經紀人。而這曾經是鏈家多年建立起來的最寬護城河。

鏈家和同行確實有競爭關係,但左暉認為,“我們在做一個球場,希望在這裡踢球的人越來越多,規矩越來越好”。

“基礎是推動合夥。未來行業界限會極大模糊,從對抗轉向合作的狀態。所謂競爭,同向為競、相向為爭。我們是賽跑不是拳擊,怎麼能共同把這個池子做大,是需要行業思考的。”但在同行眼裡,更準確的描述應該是“左暉想建一個浴室,大家彼此都毫無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