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母解密一」「嬰語」6級,你過了嗎?哭、咿呀發音

第一篇:

【父母解密一】“嬰語”6級,你過了嗎?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開始,孩子就會使用自己的語言---“嬰語”來跟你交流。新手爸媽剛剛“上路”,很多時候都沒有辦法完全讀懂“嬰語”,總是感覺手忙腳亂的。比如寶寶身體不舒服,如果不能第一時間讀懂寶寶身體所傳遞地“嬰語”,對寶寶的影響就會很大。那麼,小寶寶到底有哪些難懂的“嬰語”呢?

第一篇:「父母解密一」“嬰語”6級,你過了嗎?哭、咿呀發音

“嬰語”解密 :哭、咿呀發音

當感到餓、冷、熱或者疼痛、孤單、厭煩疲倦、害怕、不知所措或想被抱時,新生兒都會哭。出生後2-4個月的嬰兒聲道發育就很接近成年人了,但離正確吐字發音還遠著呢。在出生後的第4-6個月,寶寶就能無意識發出“爸、媽”等音,同時發出比較複雜的聲音,如ao、ou、ai等,來表達不同的需求。

1.一般這種哭聲短而有力,比較規律,漸漸急促。媽媽們都會對寶寶的這種哭聲特別敏感,可以參考一下上次餵奶的時間或是拿手指輕輕地在小寶寶嘴唇上觸碰一下,如果他馬上張開小嘴巴到處尋覓奶頭,那說明他這會的啼哭就是:我餓了的信號。消除他的飢餓感,寶寶就不會再哭鬧。

2.尿了拉了都會讓寶寶明顯感覺到不舒服,他會用哭聲來提醒父母該給換紙尿褲了。這時的哭聲會比較小且急促,好像只是提醒你一下。如果你不理他,他就有可能大聲哭鬧向你抗議。這時媽媽只要及時幫寶寶換掉紙尿褲,寶寶的哭聲一般就會停止了。

3.寶寶吃得過飽導致消化不良後,會使胃內產生過多的氣體。此外,寶寶在喝奶過程中也可能因為吃的過急而吸入過多的空氣,導致胃腸脹氣,從而引起寶寶哭鬧。一般這種哭聲會來得比較突然,第一聲又長又響,之後是較長時間的屏息,接著又是一聲大哭。當寶寶發出這種哭聲時,爸爸媽媽要想辦法讓寶寶打出嗝來,他就會因為舒服一些之後而停止哭聲。

4.如果爸爸媽媽忽視了寶寶,寶寶也可能會因為寂寞而發出哭聲。一般這種哭聲是突然開始的,常常是由幾聲緩慢而拖長的哭聲打頭陣,聲音較低發自喉嚨,這只是要引起父母的注意,讓父母把他抱起來。爸爸媽媽只要陪寶寶玩耍,一般都能消除寶寶這種由寂寞而引起的哭。

5.寶寶困的時候,通常會哼哼唧唧地哭,這時的哭聲不大,有規律,眼睛無神,哭哭停停,甚至有些躁動不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鬧覺。這時只要父母輕輕的拍拍他,給他哼哼歌,或講一些撫慰的話幫助TA放鬆或讓他睡覺,慢慢地TA就不哭了。

6.還有一種哭鬧總是出現在傍晚或凌晨,並且不容易哄,這就可能是腸絞痛造成的。在寶寶未滿4個月時,其腸壁神經發育尚不成熟,腸道蠕動不規則、蠕動過快,會讓寶寶感覺到痙攣疼痛。腸絞痛發作時,寶寶經常哭得很響,同時會握拳踢腿。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抱著寶寶進行安撫或是輕揉寶寶腹部,讓寶寶好受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