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南洋海军与海防建设

晚清南洋海军与海防建设

“开济”号巡洋舰

█ 张家丽 陈先松

1875年,清政府在日本侵犯台湾的刺激下,开始建设全国性的海军。南洋是海防建设的重点地区,负责浙江、江苏沿海的防务,由两江总督兼任海防大臣,收用国家按年划拨的海防专款,并享有较多人事、筹款权力。然而,与李鸿章一手主导建设的北洋海军相比,南洋海军在20余年期间,实力增长缓慢。南洋海防大臣更换频繁,海防意识高低不一,是南洋海军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沈葆桢为南洋第一任海防大臣,于1875年上任,1879年病逝,任期4年余。在其任期内,李鸿章尚执迷于炮船固守海岸,沈葆桢已高度重视大洋海军建设,但是他却没有购置一艘新式舰船。其原因,一是体弱多病,按他自己的说法,办理公事需人搀扶,时常难以见客,多次奏请辞职还乡;另一原因在于其谦让海防专款。1875年,清廷令江苏等省关按年解拨海防专款,每年号称“四百数十万年两”,虽名不副实,却也是南北洋海防建设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沈葆桢却将原本属于南洋的那份经费让给了北洋,此举虽大公无私,却极大的制约了南洋海军的发展。1878年沈葆桢已经后悔,上奏收回南洋海防专款,但为时已晚,至1879底,才收回白银30余万两,导致无法购造新式舰船。

刘坤一是南洋第二任海防大臣,于1879年从两广总督调补两江总督,1880年正式上任,1881年底离职回籍,任期约2年。刘坤一虽然在广东等沿海省份任职多年,但他对近代海军的建设没有多少热情。他认为南洋即使拥有铁甲船多只,也不能与敌舰驰骋大洋。他将防务中心主要是放在岸上炮台和陆军。而且,刘坤一此时精力颓废,政务上也不愿有所作为。北洋大臣李鸿章就海军建设与他协商多次,不禁感慨要是刘坤一久任南洋大臣之职,恐怕也没有多大作为。但就是在这样消极的思想下,刘坤一在第一次任期内,却因为偶然的因素,添造了开济号巡洋舰。开济巡洋舰原本是由福建省官员奏请建造,由于缺钱,清政府命南洋协拨20万两,其余造舰费用由福州船政局承担。后因福建省无人主持,该巡洋舰才调归南洋,身长约261尺,宽35尺,吃水18尺,排水量2200吨,马力2400匹,速率15节。

左宗棠是南洋第三任海防大臣,于1881年底授为两江总督,至1884年初因病开缺,任期2年余。任职南洋之前,左宗棠长期督军西北,见闻有限,对海军建设的态度是较为消极的。1881年,左宗棠从新疆调入北京,入朝管理兵部事务,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由于公务上的联系,左宗棠时常接触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李鸿章的私人关系也从以前的隔阂状态,渐趋融洽。两人时常进行海防意见的交流,这些都有助于左宗棠海防建设思路的转变。左宗棠任职南洋以后,谨记清政府办好海防、盐务的教诲,以盐税的整顿为契机,创造财税来源,参照北洋海军建设的思路,同时兼顾长江防务的建设,打算同时建设大洋海军和长江舰队。左宗棠的置船计划是:以开济号巡洋舰为准,每船约30万两,拟造4艘(包括开济船,共5艘),备外洋争战用;小轮船每艘约8万两,拟造10艘,备协防长江炮台用。所有造船经费除南洋收用的海防专款外,可从两淮盐税项下支付。

左宗棠的海军建设计划后略有改变。原拟添置的大洋海军巡洋舰,因福州船政局造船能力有限,左宗棠遂联系在新疆认识的德国商人福克,向德国船厂订购2艘。这2艘船即南洋海军之南琛、南瑞号,身长280尺,宽36尺,吃水深17尺,排水量1950吨,马力2800匹,速率13节。两船连船炮、驶华费用共约70万两。另外两船则委托福州船政局建造,和开济号巡洋舰规格相同。此新造两船即南洋海军之镜清号、寰泰号。南洋花费工料银66万两、鱼雷筒等银2.22万两、船炮等银15.33万两,共83.55万两。

此外,原为长江舰队建造的协防小轮船,因为原设计中的质量问题和工费上升因素,左宗棠命江南制造总局重新设计,加长加宽,后制成的舰船,实际上是大洋海军巡洋舰的规格。由长江舰队小轮船演化而来的第一艘巡洋舰,即保民号,身长225尺,宽36尺,吃水14尺余,马力1900匹,速率约11节。南洋为保民号花费了工料银21万两、船炮银5.3万两,共26.3万两。除保民号巡洋舰意外,继任海防大臣曾国荃,因为过多考虑财政的压力,上任伊始,就停止了左宗棠原拟继续添置9艘保民号巡洋舰的计划。

曾国荃为南洋第四任海防大臣,于1884年担任两江总督,1890年病逝离职,任期6年余。曾国荃上任海防大臣正值中法战争,对海军在战争中的作用及南洋海军的衰弱有清醒的认识。按照他的设想,拟购置铁甲舰2艘、新式巡洋舰5艘、鱼雷艇10艘,总费用约720万两,建设计划甚至要超过前任左宗棠。当时南洋经费不足,曾国荃准备向长江各省协款、借洋款来筹钱购置舰船,并在清政府同意前,与外国船厂展开协商。然而,清政府反对借洋款,让曾国荃另想办法筹款。鉴于清政府模棱两可的态度,曾国荃丧失了海军建设的热情。他没有像左宗棠那样,尽可能挖掘南洋的地方财源以筹措巨款,也不愿像左宗棠那样,依靠南洋现有财力,分批建设海军。最终,1885年曾国荃的大规模海军建设计划,不了了之。此后约6年时间,曾国荃在南洋海防建设上,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没有任何作为。

刘坤一第二次任职南洋,是为第五任海防大臣,于1890年授为两江总督,直至甲午战争开战止,又任职约4年。在这期间,刘坤一的防务思想还是岸防优先、海战为后,实际上没有认识到海军建设的重要性。然而,山东巡抚张曜对南洋海军的批评,却间接导致了南洋海军的添船建设。1891年,南北洋海军会操大阅兵,山东巡抚兼帮办海军衙门大臣张曜阅兵后,认为南洋海军开济、南琛、南瑞、镜清、寰泰、保民号等6艘巡洋舰的质量太差,实际上难以在外海与敌船争战,反而每年花费几十万两保养。为此,张曜建议将开济等6艘巡洋舰裁撤,将节省下来的保养费等留存,以添置新式舰船。刘坤一闻讯后,害怕南洋海军就此被裁撤,影响南洋防务,遂联络北洋大臣兼海军衙门大臣李鸿章,称愿意将旧式小轮船裁撤数艘,以保全开济号等南洋海军精锐。最终议定将龙骧等4只炮船暂行裁撤,开济等船减少人员,省下来的钱财,积攒数年用于购置新式战船,每年约积存18万两。1893年,刘坤一因为积存的购船经费有限,实际上他也不愿意购置先进的大型舰船,遂决定购置可协防炮台的鱼雷艇,共购置4艘。其中,辰字、宿字号鱼雷艇购于德国伏尔铿厂,身长144尺,宽17尺,吃水7尺,排水量90吨,速率18节,共花费约19.38万两。列字、张字号鱼雷艇是购于德国什好厂,身长130尺。宽15尺,吃水深7尺,排水量62吨,速率16节,花费约20.62万两。

南洋海军自1875年至1894年的19年中,除国内船厂和北洋海军赠送的一些落后舰船外,主要依靠海防大臣自身力量和担当,自筹钱财,购造新式舰船。这批舰船也成为南洋海军的主力。然而,与北洋大臣李鸿章一手主导北洋海军建设相比,南洋历任大臣的购船表现,差异很大。沈葆桢、曾国荃任期共约10年多,海军意识最为强烈,然而或者因为体弱多病,或者缺乏筹款任事的担当,在海军建设上几乎一无所成。刘坤一两次任职南洋,任期共约6年余,海防意识最为低下,在官场上也不愿有所作为,却添置了开济号巡洋舰和4艘鱼雷艇,此非其个人的主观努力,实由于山东巡抚的发难、福建省的引导等间接因素所促成。至于左宗棠,任期仅2年有余,海防意识也比不上沈葆桢、曾国荃,却颇有任事的勇气和魄力,他一方面充分挖掘南洋的盐税等财源,另一方面一手主导南洋海军5艘主力巡洋舰的购造,可谓南洋海军的主要奠基者。在官场浸泡多年的左宗棠,任职南洋时,年近70,仍大建海军,曾称:现在分年建设海军,尚不吃力,如果我不作为,以后南洋更没有人愿意承担此吃力不讨好的事。

窥一斑、见全身,从这些海防领导者的所思所作所为,可以清晰地发现,政治的腐败,思想的僵化,导致国家的积贫积弱,是造成海防建设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