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杂草,简直是外星入侵的力道啊,警惕!

2001年,我国河北、天津开始发现黄顶菊,并且呈剧烈蔓延态势。

黄顶菊根系发达,最高可以长到2米,在与周围植物争夺阳光和养分的竞争中,严重挤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严重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特别是对绿地生态系统有极大的破坏性,使许多生物灭绝。黄顶菊一旦入侵农田,将威胁农牧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安全,因此又称为“生态杀手”。黄顶菊的根能产生一种分泌物,这种分泌物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一个地方只要出现一株黄顶菊,不出几年该地就没有其他植物了。可以想象,黄顶菊一旦入侵到农田里边,对农业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黄顶菊根系能产生一种化感物质,这种化感物会抑制其他生物生长,并最终导致其他植物死亡。在生长过黄顶菊的土壤里种上小麦、大豆,其发芽能力会变得很低。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对黄顶菊不加防治,几年后整个地面很可能就只剩下黄顶菊了,这势必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黄顶菊的花期长,花粉量大,花期与大多数土著菊科交叉重叠。如果黄顶菊与发生区域内的其他土著菊科植物,产生天然的菊科植物属间杂交,就有可能导致形成新的危害性更大的物种。

这种杂草,简直是外星入侵的力道啊,警惕!

传播途径

黄顶菊于2001年首次在中国天津、河北发现。黄顶菊极可能是伴随进口种子、谷物进入中国,同时也不能完全排除通过其他途径传入的可能性。据在河北沧州观测数据显示,黄顶菊喜光、喜湿、嗜盐,一般于4月上旬萌芽出土,4-8月份为营养生长期,生长迅速,9月中下旬开花,10月底种子成熟,结实量极大,具备入侵植物的基本特征。黄顶菊种子极多、繁殖能力超强。一株黄顶菊大概能开1200多朵花,每朵花能结出上百粒种子。因此如果一株黄顶菊完成一次开花、结籽,就能产十几万粒种子。也就是说,如果一株黄顶菊不被彻底杀死,来年就有可能繁殖出数万株黄顶菊来。一旦大面积入侵农田、牧场和苗圃等,将对农业构成严重威胁。

这种杂草,简直是外星入侵的力道啊,警惕!

防治方法

预防观测

针对黄顶菊的生理特性,现阶段防治黄顶菊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开展黄顶菊大普查。各地农业部门应全面摸清黄顶菊的发生和分布情况,对黄顶菊可能发生的重点区域,如废弃的厂矿、工地和滨海、河边、沟渠边、道路两旁等进行细致调查。

加强监测、及时上报。各地农业部门在黄顶菊发生地建立观察点,加强监测,及时掌握黄顶菊发生动态,以进一步采取扑灭措施。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如在黄顶菊发生及潜在发生地区发现可疑植物,应及时向农业部门报告。

严格控制人为传播。由于黄顶菊繁殖能力极强,凡是接触过黄顶菊的人,都要严格检查自身是否具有携带黄顶菊种子以及带有黄顶菊残根残茎泥土,并严格做到不将黄顶菊的种子和带有黄顶菊残根残茎的土壤带到异地。

人工拔除

及时发现,及时铲除。4-8月份是黄顶菊营养生长期,也是铲除黄顶菊的最佳时期。对零散分布的黄顶菊我们必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铲除。对成片发生地区,可先割除植株,再耕翻晒根,再拾尽根茬,然后焚烧,做到斩草除根。

化学灭草

经过试验和筛选,已经找到了比较有效的药物防治办法,百草枯和草甘磷两种化学药剂对黄顶菊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根据对黄顶菊出草规律的初步调查观察,在黄顶菊苗期阶段适时喷药,可有效防除该草。第一次用药宜在5月中旬,第一次用药后每隔35-40天再分别进行两次用药物扑杀,用药方法同第一次相同。非农田防治:每亩用150毫升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加150毫升48%苯达松水剂混合,兑水40千克均匀喷雾,可使黄顶菊枯死。或每亩用1000毫升10%草甘磷水剂,兑水40千克均匀喷雾,3天后黄顶菊枝端变黄,7-10天后死亡。农田防治:每亩用50-80毫升25%虎威水剂,兑水40-50千克,防除大豆田和果园的黄顶菊。或每亩用150毫升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加150毫升48%苯达松水剂混合,兑水40千克均匀喷雾,防除豆田和水稻田埂上的黄顶菊。目前黄顶菊主要在荒地落户,采用化学防除后,对一些征而未用的土地,要复耕复种,减少抛荒,既可增加农田面积,又可减少黄顶菊繁衍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