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泸州传奇——泸州民间故事集丛

建文皇帝在泸州的传说(二)

建文帝泸州传奇——泸州民间故事集丛

建文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太子的第二个儿子。据史料记载,“他从小颖慧好学,性至孝。”为此,皇太子死后,朱元璋立他为太孙。朱元璋死后,由建文继皇帝位。继位不到四年,由于多种矛盾,建文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用武力逼出金陵。有的史书记载他以后削发为僧。关于建文皇帝来泸州的传说,在泸州地区的许多寺庙中都有记载。

建文帝泸州传奇——泸州民间故事集丛

泸州玉蟾山建文帝造像

建文帝泸州传奇——泸州民间故事集丛

有诗为证:

远自金陵遍九州, 云龙止住暗藏修。

苍生未识真明主, 南国空留作楚囚。

北雁飞来无信息, 黑云遮住漫心头。

汇山社稷今何在? 万里烟波无尽愁。

阅罢楞严磐懒敲,笑看茅屋雨花飘

南游璋岭千层耸,北望京都万里遥。

款段久辞飞风辇,袈裟换却衮龙袍。

公卿此时归何处?惟有群鸦早晚朝。

风声一息忽然清,大地全移四海新。

风出丹山红日远,龙潜沧海白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京城今夜月,六宫成望翠华临。

牢落西南数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今何在?江汉无情水独流。

长乐官中云气散,朝元阁下雨声收。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这几首诗就是泸县牛滩区潮河乡云龙寺一块大石碑上记载的,碑上注明是建文在云龙寺里写的。如今此碑尚有一截残存。当年文化馆已将这几首诗搜集保存下来。弥陀区中心场建佛寺也有记载建文皇帝从湖南入蜀,在建佛寺祝发的碑文。传说福集区玉蟾山上曾刻有建文皇帝的石像。由于建文皇帝施仁政,如《明史》记载他减轻徭役,将一些无依无靠的老人由国家供养等。所以,他被赶出金陵后,人民同情他。泸州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多半是褒赞他的,也反应人民对了建文皇帝的同情。我们对这一些在泸州广为流传的建文的故事进行了搜集整理,并按传说的建文皇帝的行踪为线索,把各个故事编串在一起。

(参考书目:《明史》、《纲鉴》)

出走金陵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时的皇太子朱懿文不幸染病,懿文的二儿子朱允日夜守候在身边。经过久治不愈,懿文故去,允悲痛欲绝。朱元璋见允如此孝顺,并且平日好学求进,论德才都超过长孙,便确立了允为皇太孙。

一天,朱元璋要考一考允和允的四叔朱棣,允和朱棣年纪相当,都颇有文才。

朱元璋挥毫写了一个上联中“风吹马尾杀千线”,叫他俩对来。允文思敏捷,立即对上了:“雨打羊毛一片毡。”朱棣思忖片刻,很快也对上“日照龙鳞万点金。”

朱元璋看过两个下联,发现朱棣口气不凡,不仅为允感到忧虑。朱元璋感到允将遇到不测,临终时,把允单独叫到身边,交给了朱允一个木箱,断断续续地嘱咐他:“定要在一一危急万分时一一开。”话音刚落,便归了天朱元璋去世后。

当了明朝第二代皇帝,号建文,建文登位后,他的四叔燕王朱棣不服,事事与他过不去,建文只好将燕王调离燕都。

此时,朱棣乘机借口“皇帝身边有奸臣”,便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大举发兵,从燕都直打到金陵(即现南京),将金陵团团围困。朱棣的同党为内应,在皇官放起一把火。

遭到里应外合的夹击,危急万分。这时,他突然想起祖父交给的小木箱,连忙取出打开一看,内有袈一套,袈裟上面有祖父遗旨:“改换僧装,从地道出!”

建文皇帝忙取出袈裟,裂裟下面有一张度牒(和尚的身份证)。他迅速换上僧装,收拾好度牒,钻进地道,逃出金陵。从此,他改名朱应文,流落在外建文皇帝逃往我国西南,由湖南入四川,逶迤来到泸州。泸州风光秀丽,名山宝刹很多。他住的时间较长,到过的地方也多,因此留下了很多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