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和长城一直互掐 为何吉利销量大涨 长城却官降止跌

近期,深陷“水军门”事件的吉利和长城两大民营车企,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因此备受关注。随着1-9月累计销量曝光,吉利汽车凭借着72%的年目标完成率成功扳回一局。而长城汽车前9个月累计销售新车676,668辆,同比降低了4.09%,仅完成2018年度116万销量目标的58.34%,与吉利113.68万台的销量相差甚远。


吉利和长城一直互掐 为何吉利销量大涨 长城却官降止跌


不仅如此,长城还为这67.67万台的销量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在整体车市不振的大环境下,为了完成年初立下的“军令状”,长城祭出了杀手锏--大幅降价促销。要知道在长城汽车的掌门人魏建军的眼中,衡量一家企业优不优秀,归根结底是要看赚不赚钱。而面对媒体,魏建军也曾说过,“我们没有互联网概念、新能源概念,但我们最大的概念是能赚钱。”

为了不至于输得太惨,长城汽车抛弃了自己“最大的概念”。从9月1日到10月31日,开展“纯自主迎贸易战 哈弗神车降2万”的活动,旗下包括全新H6、新H6 Coupe、H6运动版、H4、H2、H2s(2017款)等在内的全部车型,最高降幅超2万元。这些车型占到2018年上半年哈弗品牌销量的92%,占到长城汽车销量的64%。由此也可见,长城生产成本控制能力之强,单车利润之高。

长城汽车是如何做到,单车利润高到动辄降价2万,并且竞争车企无法望其项背的地步呢?

万变不离其宗!


吉利和长城一直互掐 为何吉利销量大涨 长城却官降止跌


哈弗H6自从上市以来,接连推出了经典版、升级版、运动版、Coupe版、红/蓝标版、换代版......在顶峰时期,仅哈弗H6的车型就超过了80款,连4S店的工作人员,都无法全部分辨。

除了哈弗的H6之外,长城的2680平台(轴距均为2680mm),还被应用到H4、VV5、VV6、M6和刚刚上市的F5等多款车型当中。哈弗H6强大的“塑造”能力,令业界瞠目结舌。在这种策略下,助力长城汽车销量飞速增长,单车利润率一度令合资车企眼红。

长城虽然是最会赚钱的车企,但是技术研发方面并不在行,在WEY品牌上表现得淋漓尽致。VV7作为WEY品牌下的首款产品,高调上市不久后就被曝出油耗造假的丑闻。因为技术方面与合资品牌的明显差距,尤其是在动力系统的匹配和轻量化设计方面,最终导致油耗居高不下。


吉利和长城一直互掐 为何吉利销量大涨 长城却官降止跌


其实轻量化的问题不仅长城的WEY上,而是中国品牌共同面临的问题,包括长城的死对头--吉利汽车。

吉利当初为了保证博瑞的安全性能够达标,导致其整备质量达到了奥迪A6L的水平,甚至超过合资中型轿车200多公斤,这就相当于车上每天都坐着三位成年人。因此,博瑞的油耗就表现得差强人意,曾有媒体实测百公里达到了13L,绝大部分车型反馈的信息也在11L左右。在之后改款的过程中,吉利不惜成本的将新款博瑞的悬架结构换成了铝制材料,但是依旧无法达到合资竞争对手的水平,这点颇为遗憾。


吉利和长城一直互掐 为何吉利销量大涨 长城却官降止跌


其实自主品牌整车轻量化的技术问题,正是因为这类中高端产品的推出,才被无限放大和重视。而之所以前几年没有引起关注,主要是因为当时自主品牌主打的是微型车或者小型车这些低端市场,轻量化设计在这些车型上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在一些高端车型因为车身尺寸增加就会变得尤为突出。吉利博瑞和WEY VV7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尽管各个方面都做得近乎完美,可是过于沉重的车身还是拖了后腿。

既然吉利和长城都存在这么明显的短板,为何吉利的销量能遥遥领先呢?

首先,吉利汽车有沃尔沃的技术作为背书,并且收购了大量海内外知名企业,对品牌形象的树立,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吉利和长城一直互掐 为何吉利销量大涨 长城却官降止跌


近两年,吉利汽车开启了疯狂的收购模式:在先后收购了马来西亚“国宝级品牌”宝腾汽车49%的股份和超级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而后又收购了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去年底又收购了沃尔沃集团的8847万股的A股股票和7877万股的B股股票,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8年吉利收购戴姆勒9.69%的股权,市值将近90亿美元,而这一持股比例意味着成为了戴姆勒的最大股东。


吉利和长城一直互掐 为何吉利销量大涨 长城却官降止跌


而长城除了当年山寨抄袭的黑历史之外,找不到任何令消费者认可的技术储备。我们在长城汽车所推出的车型身上,总是可以见到很多其它畅销车型的影子。比如,酷熊VS丰田Scion xB,长城C50 VS 本田思域,哈弗H3、H5 VS 五十铃AXIOM,就连早先最为火爆的哈弗H6,其实也是借鉴了本田CR-V的设计。

另外,在产品线方面,相比吉利汽车的遍地开花,长城汽车专注SUV的战略,造成产品同质化严重,并没有任何核心竞争力。

此前曾有媒体评论道,长城在现有生产线上疯狂的推出新产品,三年时间把一台H6完美的复制出多款车型,更像是为了业绩。如今,中国品牌SUV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越合资,独揽了大半江山,竞争日益激烈。长城的优势已经大不如从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弊病也已经逐渐显现。

长城汽车高端品牌WEY的昙花一现和新能源市场的反应迟缓,令长城汽车单车利润从2016年的1万元左右,下滑至2017年平均单车利润约为5,000元。怎么可能拼得过吉利汽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