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遭遇校園暴力該如何應對?

“媽,你快接我回家!”

“媽,你再不讓我回去,我就要被打的沒用了。”

…….

孩子遭遇校園暴力該如何應對?

當孩子對你說出這話的時候,千萬要提高警惕,不要不以為意,孩子很可能正被欺負…

2018年9月6日,在安徽某職業技術學校上學的14歲男孩小軍,給家人發了一段視頻,視頻中,他被同宿舍6名同學堵在床邊,輪流圍毆,被逼下跪,打人者還要求“拍視頻”。

而整個過程中,小軍始終一言不發,也沒有還手。

讓人看了既心疼又忍不住憤怒!到底什麼仇什麼怨,竟敢下如此狠手?

據悉,欺凌發生在9月4日。事發前,小軍曾發短信給母親何女士,表示急需用錢。

緊接著,他又給母親匆匆打了通電話,表示想回家,但並未提到遭同學毆打。

而何女士一家人接到電話後,紛紛猜測孩子為何打這樣的電話,沒有及時採取相關措施。

但事出反常必有妖啊!孩子們越是反常,家長們越要加強與他們的溝通、交流啊!

堅決不能讓校園欺凌這隻“黑手”傷害孩子!

每一起校園暴力事件,往往伴隨著受欺凌者遍體鱗傷,甚至會讓孩子心裡蒙上陰影,患上嚴重的心理疾病,更嚴重的......

校園欺凌力已經成了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黑手”。可關於校園暴力,你真的瞭解嗎,又知道多少?

針對這些層出不窮的校園暴力事件,到底該怎麼保護我們的孩子?

家長們要對孩子多瞭解、多觀察,當發現孩子出現以下異常時,要提高警惕:

1.不願意上學了

2.個人物品經常丟失或者損壞

3.身體有傷痕

4.睡眠出現問題或者沮喪等

5.有自我傷害傾向

6.行為較反常

其實對於這種現象,無論家長、學校、還是社會,我們都抱有相同的態度

那就是零!容!忍!

當孩子遭遇校園欺凌,如何幫助他們把傷害降到最低,則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首要思考的問題!

校園欺凌是每位父母都不願看到的一幕,無論自己的孩子是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不僅是因為肉體上的傷痛,更讓我們心疼的是孩子受到沉重的心理創傷。

當我們不願看到本應純潔天真的孩子們被暴力、歧視這些糟粕所汙染時,仔細想想,成人的世界裡就沒有欺凌嗎?“欺負新來的”、“上級搶了下級的功勞”、“被緋聞了”,這些事情成人不熟悉嗎?欺凌這種事只是成人做得更隱晦罷了。人性使然,形式不同罷了。

既然這可能是會伴隨孩子一生的話題,那不如就讓孩子在童年時期,在第一次遇到霸凌時,就增長如何處理“不公平待遇”的能力,並擁有良好的心態去面對這一切。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那些沒有徹底擊垮你的,都只會讓你更加強大!

要引導孩子在面對欺凌時“遇強則強”

step1 家長先判斷是否真遇到欺凌

幫助孩子認清事實很重要,不能誇大不能化小

對於沒有是非判斷能力的小孩子,因為沒有生活經驗幫他去判斷這件事是被別人欺負還是孩子們的打鬧,所以當孩子告訴父母,有同學打他的時候,父母就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仔細問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幫助孩子判斷是否遭遇到了校園欺凌。如果只是孩子們用拳腳處理了他們之間的矛盾,那父母們就不用如臨大敵了,誰小時候沒打過架呢?

step2 遇到欺凌,一定先共情!

要給孩子充分的情感支持,才能幫助孩子更快走出陰霾

如果真是遇到霸凌,父母一定要堅決地站在孩子身後無條件地支持孩子,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關愛,如果孩子在面對困難時,他依然確信父母的愛與接納,那麼孩子會獲得極強的安全感,並滋生出坦然面對的勇氣。所以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共情。

孩子,爸爸媽媽知道你現在一定很委屈/生氣/害怕(說出孩子的情緒感受),我們都很心疼你經歷了這些事情,如果你還是很傷心,我們在你身邊,你想哭就哭吧。這些事情都會過去的,我們能讓一切都好起來的,爸爸媽媽陪著你。

這樣做是為了給孩子兩個信號:01認可孩子情緒的合理性

可會幫助孩子很快地走出被欺凌的心理陰影,心理諮詢的基礎理論就是“被看見即是療愈的開始”。孩子的負面情緒第一時間被父母接納後,他會知道自己已經安全了,噩夢就此終結,可以開始放鬆下來了。

02讓孩子知道他擁有終結一切悲傷的主動權.

只有當孩子深入骨髓地透徹瞭解這點,他才能在每次遇到危險和傷害時,更傾向於積極地尋找出路,而不是過久地停留在“無所適從”或者“寄希望於別人”的被動之中。

這一點非常重要。這個階段,孩子無論是希望一次次重複描述欺凌過程,還是閉口不談,都應該被允許;另外,情緒釋放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父母不要急於讓孩子從痛苦中出來。

特別注意: 這時的父母千萬注意語言,切不可雪上加霜。

“你怎麼這麼懦弱,能讓人這麼欺負!”“他怎麼不欺負別人?肯定是你不好!”“哭哭哭!就知道哭,怪不得別人專欺負你呢!”

這些話會比來自同學的欺凌更陷孩子於萬劫不復之中。被欺凌的孩子如果聽到這些話難免陷入困惑,弄不清到底是誰對誰錯?是不是自己就應該被欺負?受到了傷害是不是不應該產生痛苦的情緒?等等。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當再遇到欺凌時,不論是在親密關係還是職場社會,他們不會反抗,並自動終結掉一切,解決問題的內動力就很小。所以,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請父母們在孩子遇到困境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是不是會造成二次傷害。

step3 重視第一次 家長態度決定孩子的境遇

知道欺凌者的心理動機,對症下藥!

欺凌者一定是個自我價值感很低的人,必須要靠用各種方式來欺負別人、作弄別人,或者施行暴力來填補他內心缺失的那點價值感。“至少我很有力氣,我可以打服別人”是這種人的邏輯。說白了,紙老虎一個。

但是這些紙老虎往往都具備一種能力,特別會尋找目標。新罕布什爾大學的家庭教育和政策專家,馬爾科姆·史密斯發現,“恃強凌弱者會分辨出不合群的孩子或者因為抑鬱、心理健康疾病、殘疾或身高體重異常等受到孤立的孩子”。所以,這些紙老虎會去挑選那些“軟柿子”捏,挑選的方法也很簡單:先欺負一下試試,如果不反抗或者欺負完了也沒有什麼後果,那就留著以後慢慢再欺負。

所以,我們想要孩子遠離欺凌的第一步就是,當孩子第一次遇到欺凌時,絕對不能放過!凡事都有個第一次效應,處理第一次的態度會深刻影響孩子以後面對這樣事物的心態。第一次如果父母漫不經心地讓孩子忍讓一下,也許就會把孩子推向經常遭遇欺凌的深淵,很多因為校園欺凌而走向深重悲劇,往往不是一次就能產生這樣惡果的,它有個不斷的升級過程,所以第一次很重要。

如果孩子在被欺凌時嚇傻了,沒有反抗,那麼家長就要讓欺凌者知道“欺負別人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沉痛的後果”,我們可以聯繫學校和對方家長一起教育欺凌者、或者自己嚴肅警告對方,一個原則:

一定要讓欺凌者知道欺負了自己的孩子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

、、

多方聲音:父母親要穩定下來,回到孩子身邊!

此外,擅長治療性故事育兒方法的專欄作家王陽對事件的思考也值得我們反思借鑑,讓我們一起看看她的分析和建議(節選)。

《小學生》雜誌、《長腿叔叔信箱報》故事專欄撰寫人。心理育兒雜誌、心父母等平臺專題作者。超過10年創編故事經歷,目前從事故事育兒方法的創作和推廣。

12月9日早飯後正要出門辦事,我的故事群裡有人提問:“王陽老師,中關村二小事件裡的孩子是我的親戚,我們該如何幫助這個孩子重建心理呢?” 我感覺這事不小,不僅是事情本身不小,還有這位母親處理這件事情的方式也不小。

父母親的反應我特別理解。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父母親首先要穩定下來,平靜下來。這件事情對孩子造成了一個影響,我們都看到了。如果父母親把這件事情看得像天那麼大,我的孩子遭到多麼大的凌辱,這對孩子來說“雪上加霜”了。

父母親當時的憤怒,慌張,我很理解。不過,從此刻開始,要穩定下來。因為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校方的態度,不是對方的道歉,不是懲罰對方。而是父母親穩定的狀態。父母親如何看這件事情比這件事情本身給孩子帶來的影響要大。

眼下孩子受到刺激,孩子的自信心,自我價值感受到重創。好像一塊布擋在了眼前,讓他看不到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所以,父母親要幫助孩子拿掉那塊布,讓他重新看見自己內在的光芒。

怎樣讓孩子看到內在的光芒呢?講故事是很好的方法。比如:講孩子小時候的故事,遇到什麼樣的挫折,如何化解了。父母親特別欣賞這個部分。肯定孩子。講父母從前的重創,每個人都經歷過大的挫折啊。曾經發生了什麼大的挫折,當時覺得如何如何嚴重,後來如何化解了。也可以講書上的故事,比如類似《生而為王》的故事,或者和他年齡相仿的孩子經歷一件什麼樣的打擊,後來在誰的幫助下,如何解決了。等等。

另外,父母親有沒有辦法把這件事看作我的孩子人生經歷的一部分,幫助他去化解掉。這樣的經歷化解掉,對他一生就是寶貴的財富。這件事情已經發生,想辦法把這件事情變成一件好事,甚至變成一個禮物。

我的建議是不要把這件事情搞得眾人皆知。我是一個母親,眼下最重要的是我要保護我的孩子。不是說伸張正義不重要。眼下如果把焦點放到如何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件事情,怎麼樣讓大家都關心這件事情,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傷害越來越大。

現在媒體良莠不齊,不斷重複這件事情,舊畫面的色彩越來越濃厚,越來越難刷新。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要刷新孩子的畫面,把不好的事情變成好的,這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把事情搞大,讓同學們都知道這就是誰誰誰,這個傷害也很厲害的。要特別小心這個部分。

即便同時要伸張正義,也要分開來處理。如果把這件事情弄大,孩子在這個學校呆下去真的很困難。老師的態度我不是特別瞭解,但是也不是一無是處,比如老師讓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相處,我個人覺得也是不錯的辦法。

我最後還舉了電影《美麗人生》的例子,父親如何化解戰爭對孩子帶來的傷害。這位母親說,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同意。不過,對孩子來說,母親是大地,不是戰士。

step4 引導孩子理性並多元地處理問題

任何事情都有三種以上解決方案當孩子的情緒恢復平穩,父母就可以開始理性層面的引導了,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想辦法處理掉這件事。處理,並非迴避!讓孩子躲著點施暴者不能真正處理掉問題。一般可以有幾個思路:

環境和資源

我們身處的環境中,有哪些是對我們有利的?班級的班風(班級文化)會對這些事持什麼樣的態度?資源,包括老師、校長、甚至教育局,有誰是可以幫助我們主持公正道的?

退回到問題的原因

為什麼這個孩子會欺負你?要你幫他寫作業?嫉妒你成績好?欺負你成績不夠好? 那我們怎麼從根源上解決掉這件事。

讓孩子自己想應對方式

要不要聯合其他被欺負的同學一起去警告欺凌者?向老師反映,尋求學校的保護?或者孩子自己決定要不要打回去?一切方案都由孩子自己決定!

我們告訴孩子“你不能受欺負,所以最次的選擇是你自己打回去,或者爸媽幫你打回去,但是我們應該想出其他幾個辦法,再根據情況優中選優。”同時,一定要跟孩子強調以暴制暴是最後的選擇,因為暴力會升級,一旦釋放出了暴力這條惡龍,就很難保證它最終會傷到誰,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我們不用。

心理諮詢常用手段NLP裡非常強調一個觀點:任何事都有三種以上解決方式。這件事也一樣。這樣說是告訴孩子三件事:

1“父母永遠在你身後支持你!”雖然我們成人不會也不能真去打那些欺凌者,但是這樣的態度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比的支持;

2要明確告訴孩子:“你是不能被欺負的!”很多女性在婚姻裡被家暴都不會選擇離婚,就是她們潛意識裡覺得自己是可以被欺辱的。男性在職場上遭人排擠卻不敢言語,也是因為這樣的心理動機,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充分認識到:“沒有人可以欺負我,我不應該逆來順受”;

3遭遇到不好的事情不可怕,我們應該冷靜地思考並拿出解決方案,而不是衝動或是畏懼”:每個人一生都要遇到大大小小多少不順心的事,如果孩子能遇事不亂,冷靜處理,他又會少走多少彎路。父母可以根據上面的幾種思路來幫助孩子。

多方聲音:關於校園欺凌應對的十項具體措施

當孩子受到欺負時,有些父母認為聯繫侵犯者父母可以對暴力孩子的行為做必要的糾正。但現實生活中,往往效果不佳。芝加哥教育專家克拉克說:“喜歡欺負別人的孩子是在家裡學會用暴力方式解決問題的,他們同樣是受害者。

也有些父母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積極反抗和自衛,以免養成懦弱的個性。但是,大多數父母同時又理智地認識到,打回去的教育並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很多時候孩子間的打鬥基本上都是暫時性、代表性的,並不存在原則上的敵意,他們今天吵明天好,在這一過程中互相磨合,逐漸學會交往。

如果輕易地教孩子以動手方式來解決問題,就容易使孩子的爭鬥升級,形成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激烈局面,最終造成更大的傷害。更何況,成人社會中,暴力行為最終也要受到社會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因此,教孩子正確的交往技巧,學會以智慧和能力取勝,才是孩子立足於未來社會,並在競爭中獲得成功的根本途徑。

具體的應對方法可以是:

1、給孩子的穿戴和學習用品儘量低調,不要過於招搖。

2、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挑逗比較霸道和強悍的同伴;在學校不主動與同學發生衝突,一旦發生及時找老師解決。

3、教育孩子上下學和活動時儘可能結伴而行;獨自出去找同學玩時,不要走僻靜、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學不要在路上貪玩,按時回家。

4、如果侵犯者偷你孩子的東西,就給孩子要帶到學校去的學習、生活用具上貼上姓名。這樣有利於證明這些物品都是屬於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5、教育孩子,如果他在某些方面與別人不一樣,這也沒有什麼關係。儘早地讓孩子明白這一點,孩子會形成堅實的自我價值感,會認同自己,感到自己也同樣值得尊重。

6、讓孩子參加自衛訓練。你也許並不希望孩子對侵犯者實施身體上的報復,但情況一旦惡化,讓孩子有自我保護的能力總是好的。這些訓練還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嚴,減小他成為受欺負者的可能。

7、如果遇到校園欺凌,首先可以大聲警告對方,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會受到法律紀律嚴厲的制裁,會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幼兒園的兒童可以說:你為什麼打我,你這樣做是壞孩子。)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大聲告訴周圍的老師同學關注欺凌者的行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心虛,洪亮的聲音可以起一個震攝作用。如果對方還是繼續欺凌行為的話,應適當自衛,而不是忍受捱打。

自衛的原則不是以暴制暴打回去,而是同樣起一個震攝作用,以行動告訴對方我們不是軟弱可欺的。一般欺凌者都欺軟怕硬,若看到欺負對象奮起反抗,多會心虛停止攻擊行為,而如果被欺負者默默忍受,反而會讓他更加得意忘形,從而持續攻擊行為,直到達到目的為止。如果反抗後對方仍未停止攻擊,應該在自衛的同時大聲呼救求助,並且尋找機會逃走,保護好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8、如果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採取迂迴戰術,儘可能拖延時間。當他在公共場合受到一群人脅迫的時候,應該採取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態度,這種辦法會免去一些麻煩。真正等到事情發生之後,到了一個封閉場所裡面就比較難辦了。如果呼救或者反抗的話,可能會遭來更加激烈的一些暴力。

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唯一的就是麻痺對方,順從對方的話去說,從其言語中找出可插入話題,緩解氣氛,分散對方注意力,同時獲取信任,為自己爭取時間,尋找機會逃走,而不是準備在那兒忍受一切。

受到這種暴力以後,很多人都是被威脅報案的話會受到報復,但還是應該告訴孩子,碰到這種事情一個是不要沉默,再一個是不要再以暴易暴,要以法律的方式來解決。

9、事情發生後,父母有必要保持冷靜,並把發生的情況告訴孩子的老師、諮詢員、園長或校長。可以先問問孩子是願意自己去告訴,還是由你去告訴。嚴重的暴力行為應以法律方式來維護自身權益。

10.孩子之間可以打鬧,打跳,發生矛盾都要理性、正確地看待。但是如果孩子受到欺凌,並且是持續、多次的,不再是孩子之間簡單的矛盾,家長一定要做孩子堅強的後盾,及時站出來,採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加以制止,要讓欺凌者或者其監護人認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錯誤的,要讓欺凌者知道“欺負別人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沉痛的後果”,要讓欺凌者知道欺負了自己的孩子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

你覺得應該如何應對和制止校園暴力?有什麼好的辦法,歡迎支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