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不纳入《政府会计制度》的预算会计核算范围?看总结

哪些不纳入《政府会计制度》的预算会计核算范围?看总结

2019年1月1日将要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是对过去行政事业单位各自实行的会计制度的一次颠覆,使我们13个行业都统一为一个制度,原先13个行业各自有各自的会计制度,事业和行政单位多数是以预算会计为主体,80%的业务都是用收付实现制。

现行的会计制度,不论是预算总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各级各类的行业会计制度汇总成的财务信息,是不能够如实反映家底,不利于加强政府资产负债的管理,同时也不能客观反映政府运行成本,不利于科学的绩效评价。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不能够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报告,为此我们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报告制度。

了解改革背景是为了站位更高,去看制度的设计和会计科目的设置是怎样运用准则和原理,更加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制度,便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准确反映经济业务情况。

本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核心是什么?只有学习了这些,我们才能深入的分类学习各个会计核算模块。

了解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点击

哪些不纳入《政府会计制度》的预算会计核算范围?看总结

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预算会计里面的核算内容

我们每个单位的业务情况都是各种各样,我们不可能穷尽,只能把预算会计规律性、原理性、原则性的知识学会,提高职业判断率,把握判断的依据和标准,把发生的经济业务通过职业判断归类,运用合理的会计科目和记账规则进行记录。

首先我们要知道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它的核算范围是什么,这是特别核心的内容。然后再了解预算会计有哪些特点,有哪些要素构成。

哪些不纳入《政府会计制度》的预算会计核算范围?看总结

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

预算会计最主要的核算内容是资金流量的管理,我们要关心现金来自于哪里,资金又去向哪里,在当年度资金来向和去向的差额,也就是结余了多少资金可用。这样的核算模式需要用到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的核心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基础。

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

那么哪些属于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

现金收支的业务属于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这里的现金概念和财务会计的现金范围一样,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等和资金相关的科目都属于现金范围。

哪些不纳入《政府会计制度》的预算会计核算范围?看总结

可以看出,在日常会计业务处理中,单位所有的业务事项都要做财务会计核算业务,财务会计核算业务处理的口径比预算会计核算业务处理的口径要大,现金收支的业务属于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对于其中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我们要进行预算会计的核算,也就是说这些预算业务我们要进行会计上的平行记账的技术处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现金收支业务都纳入预算会计核算范围。那么哪一部分是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呢?

如何明确预算会计的范围呢?弄清楚这个事情才能很好的处理业务事项。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也是在逐步转变的过程中,2015年以前纳入预算管理的概念主要是指各单位主体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作为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在2015年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之后,发布了2015【192】号文件把整个纳入预算管理范围扩大了,里面增加了债务预算收入和投资、债务还本支出相关的内容。所以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和2015年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范围一样。

这笔资金是否归会计主体单位所有,归属权是否归属主体单位,是否有控制和使用权,这是一个重要的判断原则。债务资金的进入,是用于基建或是买固定资产是由借入单位自己支配的,借贷期间的归属也是属于本单位,未来需要偿还。所以债务预算收入与还本支出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的。

典型的不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

1、 受托代理、代管现金、银行存款业务——归属权不属于本单位主体

2、 应缴财政款——代管资金,需要上缴

3、 暂收款——只有财务会计确认收入,才能纳入预算管理。

哪些不纳入《政府会计制度》的预算会计核算范围?看总结

以上这些业务归属权都不归属于本单位,资金虽然在银行账上,单位没有办法使用和控制,根据刚才的判断依据是典型的不纳入预算管理范围的业务,这是最主要的典型业务,还有一些不典型的业务大家也可以根据这个原则来判断。这些都是普遍规律,并不能涵盖所有。

如果大家在学习中发现属于各自行业中其他没有涵盖到的内容,请在下方留言区发言,我们共同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