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美食二十四——素炒馬齒莧

民間美食二十四------素炒馬齒莧

齊鳳池

我上小學的時候,每年到了夏天,學校的操場上就支起幾口頭號大鍋,放上清水,用火使勁燒。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到校外的野地裡採馬齒莧。採馬齒莧具體幹什麼,我們誰也不清楚。

我們把採來的馬齒莧摘好洗淨後送到操場上,放進大鍋裡煮。等馬齒莧煮成粥狀了,老師將一大塊紗布放在保溫桶上面,然後用大勺子一勺一勺地往紗布上舀,過濾。等湯汁放涼了,老師給我們每人盛一小茶缸,讓我們喝。我嚐了一小口,沒啥異味,就是有點酸。老師說,喝了這一小茶缸馬齒莧湯,能預防痢疾和腸炎。老師還講了許多關於馬齒莧的藥用和傳說故事。

馬齒莧在我們當地叫馬繩菜,每年夏天我家總吃,但它能防病治病我不知道。我記得放學了就和姐姐到野地裡去採。那時我家裡人口多,父親的工資收入少,平時很少買菜,只能到野地裡挖些野菜當蔬菜吃。

我參加工作後,野菜就遠離了我們的飯桌,我也淡忘了野菜。跟野菜重新建立起情感是近幾年的事。

近幾年,由於大魚大肉吃膩了,人們又開始想念起野菜,思念起了粗糧。隨著人民的飲食水平提高和胃口的需要,飯店增加了野菜粗糧飯菜系列。有的飯店都改了招牌,什麼農家樂,野菜居,人民公社大食堂,還有的叫熱炕頭。飯店裡的佈局完全是按照文革時期的叫法,有村委會,民兵連,婦女會,治保會,大隊會計。室內的擺設有農村的小石磨,紡線車,老座鐘,大飯櫃,全是過去農村家裡的擺設。走進這裡真有一種進入農家院的感覺。

前年我在河北一家粗糧野菜飯店,吃了一頓野菜大宴。 我吃得喝得很開心,又吃出了我小時候的感覺和滋味。

這頓野菜大餐有:素炒馬齒莧,涼拌莧菜,苦菜、苣菜沾酸醬,還有菜餑餑。真正是一桌地地道道的野菜大餐。當然,不光是野菜,還有棒子骨和清蒸河蟹,大鐵鍋燉草魚。這樣葷色搭配,吃起來特別舒服。

素炒馬齒莧很簡單,將馬齒莧洗淨了,用手擰成兩寸來長,不用刀切。在鍋裡放上油,油涼的時候,把放幾個紅辣椒和蒜末。等炸出香味後,放入馬齒莧,翻炒。當馬齒莧炒熟了,放入鹽,味精,勾澱粉,出鍋前再放一大把蒜末,這樣更提味。

我的辦公樓下有一片果園,果園裡生長著很多的馬齒莧和莧菜。快到中午吃飯時,同事小崔在樓下采來幾把馬齒莧叫我炒。素炒馬齒莧剛端上桌,又來了兩個朋友,他們一嘗挺好吃,你一筷,他一筷,一盤素炒馬齒莧就嘗沒了。他們還想吃,小崔只好又拎著大塑料袋到了果園。這回我給他們炒了一大盤子。大家就著玉米麵餅子吃越吃越香。他們邊吃邊說:“沒想到馬齒莧叫你這麼一炒,酸不溜丟,辣不羅嗦的還挺好吃。”

大家說著笑著,桌上就剩下幾個空盤子了,他們剔著牙,抽著煙,回味著馬齒莧的滋味。

現在想起來,嘴裡還有馬齒莧的味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