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訓練你的研究能力

如何有效訓練你的研究能力

許岑得到精品課《如何有效訓練你的研究能力》摘要

1、為什麼要具備研究能力

研究能力是跨界能力,如果能夠掌握,就能讓你更好的適應新環境,更快速的進入狀態,更容易做出短平快的決策。昨天看了《未來世界的倖存者》,阮一峰老師也提到要具備 B 計劃,其實就是跨界的能力。

2、研究必備的三種意識

研究的本質,是為了更好。研究不像學習,學習的特徵是跟隨者重複練習,研究是探險,是獲取新東西的能力。學習最高水平是到你學習對象的水平,要想超越他,就要靠研究能力了。相比來講,研究具有藝術性。

研究精神的起點是建立研究的驅動,也就是研究的主動性,可以稱之為作品意識。研究是藝術,藝術的表現最重要的就是細節,從小處出發,比之前好一點點。作品意識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當作一個作品來對待。

為了防止研究過程跑偏,要有目標意識。比如我之前就經常在工作中,突然喝了一口茶,就去查茶的發源地,然後看一下那個地方有什麼好玩的,然後去群裡問問有沒有人去過,計劃著去玩耍一番,一晃幾個小時過去了,本該乾的正事兒還沒有動。

研究的過程中,一定要時刻盯著你最開始的目標,並不間斷的提醒自己,現在做的跟主線關聯大嗎?不過,你總想著自己的目標是有困難的,所以你還要有旁觀者視角,也就是局外意識,不要在一個地方過於沉溺,並且保持客觀。

當然有人會說,雖然跑偏了,但是還是能對自己陌生的知識查漏補缺啊,這是好事兒,但是不要讓它影響你現在做的事兒,你可以把它寫在備忘錄裡面,等你完成當前的正事兒之後再去查。

3、蒐集資料:足量,但節制

研究在英文中叫 research,search 就是搜索的意思,勤於搜索,才適合做研究。前一段時間有個段子,群提醒,本群與百度達成戰略聯盟,有問題問百度就好了。很多新手總是喜歡問別人問題,其實新手百分之 80 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搜索引擎獲得答案,問別人問題對你的研究能力基本不會有提升。

很多人都會低估了搜索的能力,覺得沒什麼啊,蒐集個資料有啥難的?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你可能真的不太懂如何蒐集資料,這種能力需要把握兩個要點,足量,但節制。

怎麼做到足量呢?首先要有主動性;第二要有寬泛性。主動性不必多說,是足量的保障。寬泛性是要跳出單一的維度。

但是也不能盲目的蒐集很多資料,會浪費很多的時間,所以還要做到節制,更有針對性的去搜集。

怎麼做到節制呢?第一是要避免沉溺於文本;第二是對人的研究要去粉絲化;第三是避免情緒化。

過於沉溺於文本,就容易跑偏。比如許岑老師本來想著學習如何做好精品課,就去聽得到上其他老師的課,聽到嚴伯鈞老師的《西方藝術史》,結果聽的入迷了,就去買了一把小提琴,準備練琴了……

如果是對人的研究,要去粉絲化,多視角,求客觀。

比如你是喬布斯的粉絲,你就要避免老說他的好,要有局外意識,聽聽負面新聞,去發現事物的本質。

無情是做研究的高貴品質,避免情緒化。對研究所獲得的資料產生了感情,結論就會有偏差。比如一首音樂,你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這個音樂傳遞給你的感受,是歡快還是悲傷,其實這個無法避免,但是你要研究的話,就要跳出你的第一反應,思考這個音樂是通過什麼方法激起你這種感受的。

4、處理資料,運用批判性思維

怎麼運用批判性思維去處理資料?要把握兩個重要方向,抓本質,找規律。

通過對比,探究事物的本質。找一個跟你研究對象類似的對象,時刻提出疑問,多維度出發,思考他們有什麼本質區別。比如電影藝術跟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的區別,電影中有美術有音樂有文學,這些又是獨立的表現形式,區別是什麼呢?

通過類比,找到相似事物的規律。

同樣,也是找類似的對象,這次是找相似之處。比如得到上的講師講課有什麼特點?經過大量的猜測,試驗,反饋,糾錯來驗證這個規律的正確性。

當你摸清一些事物的規律之後,再借助這個規律研究相似事物,就很容易掌握,比如你 PowerPoint 這個軟件用的很溜了,現在讓你用蘋果系統的 keynote,短時間內就能掌握了。

5、創造輸出,督促研究的完成

用寫作促進你的研究 。將你的研究成果化,最好的表達形式就是寫作。可以寫一些獨立文章,也可以以問答的形式,但是最好嚴謹地寫出來,對你對別人都有好處。

怎樣才算是合格的、研究結論成果化的文章?應該用學術性要求自己,學術性具備三個基本特徵:足夠系統 、相關文本支撐 、嚴密的邏輯論證 。

系統性。可以瞭解一下 MECE 分析法,即「相互獨立,完全窮盡」,把所有情況都包括在內,並且沒有重複的地方。比如時間管理的四象限法則: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

文本支撐。可以有自己的判斷,但不是臆斷,每一個結論都要有相應的文本支撐。

嚴密的邏輯論證。要有相關的文獻或者足夠的證據證明你的論證是正確的。

「大象公會」這個 APP 或者公眾號裡面的文章就很有學術性,想了解的可以去看看。

給你的寫作找一個「導師」。一個好的導師既能跟你碰撞,又能提點你,還能糾正你的邏輯論證,他的見識比你廣,他會告訴你哪個地方有更強有力的證據用以支撐你的觀點。

6、學術論文的寫作要點

不是特別必要的話,做到上面幾點就算是熟悉了研究的套路了,這部分是加分項。

學術論文寫作有四個要點:正確性、可靠性、可持續性、普適性。

正確性,就是要保證你的論文邏輯不能有漏洞。雖然我們平時工作和生活不用這麼嚴謹,但是多學習、多注意、多與高手探討,就可以增強你觀點的正確性,這對你肯定是一筆財富。

可靠性,就是你說的話要有出處,不能只是你自己的想法。引用的是哪本書哪一頁的哪句話,不能出現「我認為」「我相信」等詞。

可持續性,放上上百年也是站得住腳的。

普適性,普適性差往大的方面思考,可能就會出現正確性或者可靠性的問題。

掌握英文才能做深入研究。在西方學術體系依然發達的今天,掌握英文還是一個必備的技能。

經常有人問怎麼學習英文,一般學英語都是剛開始就去學單詞和語法這些基礎的東西了,枯燥乏味,很難堅持,我的觀點是想學什麼直接去學就好了。你正在研究什麼,就硬著頭皮看相關的英文資料,邊看邊學習陌生的詞彙,這樣才會有一種成就感,才能堅持下來。首先要確定一個目標,你研究的東西就是你的目標,我們很多人的目標很模糊,比如人家都學我也要學、學英文好……這些都是很模糊的目標,我學英文的目標就很明確,看懂技術文檔,那我就直接看技術文檔好了,看不懂沒關係,一句一句的看,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查,多看幾遍。當然不是說基礎不重要,只是剛開始看基礎會消磨掉耐心,進而打擊信心。

如果覺得內容還不錯,可以關注一下我哦

wx:志哥 (ID: zhige-me)

期待與你相遇,一同成長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