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

如何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

许岑得到精品课《如何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摘要

1、为什么要具备研究能力

研究能力是跨界能力,如果能够掌握,就能让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更快速的进入状态,更容易做出短平快的决策。昨天看了《未来世界的幸存者》,阮一峰老师也提到要具备 B 计划,其实就是跨界的能力。

2、研究必备的三种意识

研究的本质,是为了更好。研究不像学习,学习的特征是跟随者重复练习,研究是探险,是获取新东西的能力。学习最高水平是到你学习对象的水平,要想超越他,就要靠研究能力了。相比来讲,研究具有艺术性。

研究精神的起点是建立研究的驱动,也就是研究的主动性,可以称之为作品意识。研究是艺术,艺术的表现最重要的就是细节,从小处出发,比之前好一点点。作品意识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当作一个作品来对待。

为了防止研究过程跑偏,要有目标意识。比如我之前就经常在工作中,突然喝了一口茶,就去查茶的发源地,然后看一下那个地方有什么好玩的,然后去群里问问有没有人去过,计划着去玩耍一番,一晃几个小时过去了,本该干的正事儿还没有动。

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盯着你最开始的目标,并不间断的提醒自己,现在做的跟主线关联大吗?不过,你总想着自己的目标是有困难的,所以你还要有旁观者视角,也就是局外意识,不要在一个地方过于沉溺,并且保持客观。

当然有人会说,虽然跑偏了,但是还是能对自己陌生的知识查漏补缺啊,这是好事儿,但是不要让它影响你现在做的事儿,你可以把它写在备忘录里面,等你完成当前的正事儿之后再去查。

3、搜集资料:足量,但节制

研究在英文中叫 research,search 就是搜索的意思,勤于搜索,才适合做研究。前一段时间有个段子,群提醒,本群与百度达成战略联盟,有问题问百度就好了。很多新手总是喜欢问别人问题,其实新手百分之 80 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获得答案,问别人问题对你的研究能力基本不会有提升。

很多人都会低估了搜索的能力,觉得没什么啊,搜集个资料有啥难的?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你可能真的不太懂如何搜集资料,这种能力需要把握两个要点,足量,但节制。

怎么做到足量呢?首先要有主动性;第二要有宽泛性。主动性不必多说,是足量的保障。宽泛性是要跳出单一的维度。

但是也不能盲目的搜集很多资料,会浪费很多的时间,所以还要做到节制,更有针对性的去搜集。

怎么做到节制呢?第一是要避免沉溺于文本;第二是对人的研究要去粉丝化;第三是避免情绪化。

过于沉溺于文本,就容易跑偏。比如许岑老师本来想着学习如何做好精品课,就去听得到上其他老师的课,听到严伯钧老师的《西方艺术史》,结果听的入迷了,就去买了一把小提琴,准备练琴了……

如果是对人的研究,要去粉丝化,多视角,求客观。

比如你是乔布斯的粉丝,你就要避免老说他的好,要有局外意识,听听负面新闻,去发现事物的本质。

无情是做研究的高贵品质,避免情绪化。对研究所获得的资料产生了感情,结论就会有偏差。比如一首音乐,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这个音乐传递给你的感受,是欢快还是悲伤,其实这个无法避免,但是你要研究的话,就要跳出你的第一反应,思考这个音乐是通过什么方法激起你这种感受的。

4、处理资料,运用批判性思维

怎么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处理资料?要把握两个重要方向,抓本质,找规律。

通过对比,探究事物的本质。找一个跟你研究对象类似的对象,时刻提出疑问,多维度出发,思考他们有什么本质区别。比如电影艺术跟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区别,电影中有美术有音乐有文学,这些又是独立的表现形式,区别是什么呢?

通过类比,找到相似事物的规律。

同样,也是找类似的对象,这次是找相似之处。比如得到上的讲师讲课有什么特点?经过大量的猜测,试验,反馈,纠错来验证这个规律的正确性。

当你摸清一些事物的规律之后,再借助这个规律研究相似事物,就很容易掌握,比如你 PowerPoint 这个软件用的很溜了,现在让你用苹果系统的 keynote,短时间内就能掌握了。

5、创造输出,督促研究的完成

用写作促进你的研究 。将你的研究成果化,最好的表达形式就是写作。可以写一些独立文章,也可以以问答的形式,但是最好严谨地写出来,对你对别人都有好处。

怎样才算是合格的、研究结论成果化的文章?应该用学术性要求自己,学术性具备三个基本特征:足够系统 、相关文本支撑 、严密的逻辑论证 。

系统性。可以了解一下 MECE 分析法,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把所有情况都包括在内,并且没有重复的地方。比如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

文本支撑。可以有自己的判断,但不是臆断,每一个结论都要有相应的文本支撑。

严密的逻辑论证。要有相关的文献或者足够的证据证明你的论证是正确的。

「大象公会」这个 APP 或者公众号里面的文章就很有学术性,想了解的可以去看看。

给你的写作找一个「导师」。一个好的导师既能跟你碰撞,又能提点你,还能纠正你的逻辑论证,他的见识比你广,他会告诉你哪个地方有更强有力的证据用以支撑你的观点。

6、学术论文的写作要点

不是特别必要的话,做到上面几点就算是熟悉了研究的套路了,这部分是加分项。

学术论文写作有四个要点:正确性、可靠性、可持续性、普适性。

正确性,就是要保证你的论文逻辑不能有漏洞。虽然我们平时工作和生活不用这么严谨,但是多学习、多注意、多与高手探讨,就可以增强你观点的正确性,这对你肯定是一笔财富。

可靠性,就是你说的话要有出处,不能只是你自己的想法。引用的是哪本书哪一页的哪句话,不能出现「我认为」「我相信」等词。

可持续性,放上上百年也是站得住脚的。

普适性,普适性差往大的方面思考,可能就会出现正确性或者可靠性的问题。

掌握英文才能做深入研究。在西方学术体系依然发达的今天,掌握英文还是一个必备的技能。

经常有人问怎么学习英文,一般学英语都是刚开始就去学单词和语法这些基础的东西了,枯燥乏味,很难坚持,我的观点是想学什么直接去学就好了。你正在研究什么,就硬着头皮看相关的英文资料,边看边学习陌生的词汇,这样才会有一种成就感,才能坚持下来。首先要确定一个目标,你研究的东西就是你的目标,我们很多人的目标很模糊,比如人家都学我也要学、学英文好……这些都是很模糊的目标,我学英文的目标就很明确,看懂技术文档,那我就直接看技术文档好了,看不懂没关系,一句一句的看,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查,多看几遍。当然不是说基础不重要,只是刚开始看基础会消磨掉耐心,进而打击信心。

如果觉得内容还不错,可以关注一下我哦

wx:志哥 (ID: zhige-me)

期待与你相遇,一同成长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