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瘋傳《紐約客》封面:人類今後向機器人乞討

社交媒體瘋傳《紐約客》封面:人類今後向機器人乞討

今天,最新一期《紐約客》雜誌的封面在社交媒體瘋傳,這張圖折射出了人們對未來的焦慮。

封面畫的是一個滿臉鬍鬚的年輕乞丐坐在未來的曼哈頓街上乞討,身旁的機器人向他手裡的杯子裡投擲螺絲和螺帽,他身旁的小狗也滿懷驚訝和擔憂地看著旁邊走過的機器狗。這樣的場景,似乎是科幻片裡才會出現。

這張封面是由基庫·約翰遜(R. Kikuo Johnson)繪製的,但他本人卻並不擔心自己的工作被機器人取代。“如果機器人會神經過敏,我可能會擔心。”他說,“但我不認為有多少人會為了職業安全而選擇這個領域。”

這幅插圖對應的封面文章名為《黑暗工廠》(Dark Factory),描述了密歇根州大急流城Steelcase金屬廠的一些工人被人稱作“人肉機器人”的故事。在那家公司,越來越多原本由人類從事的工作都被機器人取代。

本文作者寫道:

“10年前,工業機器人幫助人類完成任務。現在,卻成了工人幫助機器人完成任務。”

社交媒體瘋傳《紐約客》封面:人類今後向機器人乞討

▲馬斯克分享Model 3生產線視頻

從事各種基礎任務的工業機器人已經存在,但本文還觀察到一些為了完善機器手的設計而開展的研究,這也是研發領域最大的挑戰之一。“讓機器人做沙拉很困難,可能也很不划算。”布朗大學的一位研究員說。

一位CEO將他公司的製造業務從中國搬回美國,他認為,自動化的顛覆效應還產生了一些政治影響,但主要還是為了與中國廉價的勞動力競爭。

“我認為,世界各地興起民粹主義的原因在於差距過大。”玩具製造商K'Nex Brands的CEO邁克爾·阿拉騰(Michael Araten)說,“不平等的加劇導致國家不穩定。20年前,我們可能也有很多窮人,但他們相信自己有機會。但我認為現在有一些機會已經消失了”。

現在的機器人有多厲害?

很多大佬預計,機器人將會從工廠流水線延展到零售,金融,甚至酒店服務業。

快遞分揀機器人

中國每年產生 300 億件快遞包裹,大數據系統甚至能計算出每個包裹需要多大紙箱。

中國快遞業最大智能分揀工廠,要確保包裹在三個半小時內全發出去,必須依賴於這些不知疲倦的“小黃人”。

社交媒體瘋傳《紐約客》封面:人類今後向機器人乞討

寫稿機器人

據《華盛頓郵報》,他們已利用名叫Heliograf的人工智能編輯工具,發表850篇報道,並在《華盛頓郵報》上刊登。

社交媒體瘋傳《紐約客》封面:人類今後向機器人乞討

種植牙手術機器人

社交媒體瘋傳《紐約客》封面:人類今後向機器人乞討

手術中,醫生輕點鼠標操作電腦程序,這臺自主式種植牙機器人按照預先設定的運動路徑進入患者口腔,在確定牙齒缺失位置後,機器人移動機械“手臂”將種植體擰入牙齒缺失的窩洞內。不到一個小時,兩顆種植體被成功植入患者口腔。

可識別與分揀分子的DNA納米機器人

社交媒體瘋傳《紐約客》封面:人類今後向機器人乞討

這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華裔科學家錢璐璐及其團隊研發的DNA機器人,不僅可以對不同熒光分子進行識別、分揀 ,並可以將目標分子轉運到特殊地點“卸貨”,當多機器人協同工作 時,準確率更是接近100% 。

樂團指揮機器人

9月12日在意大利比薩,管絃樂隊正演繹著詠歎調《女人善變》,但是奪人眼球的卻是樂隊指揮機器人YuMi,它憑藉流利的手勢、準確的節拍成為了全場焦點,樂隊指揮說“和YuMi合作很美妙”。

社交媒體瘋傳《紐約客》封面:人類今後向機器人乞討

機器人銀行職員

韓國首位機器人銀行職員“Pepper”亮相首爾中區友利銀行總店營業網點。Pepper不僅能做問候及窗口導引等基本工作,還能協助推薦金融商品,介紹銀行活動等。在“上班”首日,為了防止事故發生,Pepper被固定在一個位置工作,但不久後Pepper就可以在銀行內四處走動為客戶提供服務。

社交媒體瘋傳《紐約客》封面:人類今後向機器人乞討

推拿機器人

這臺為人類患者進行按摩治療的機器人理療師Emma已在新加坡診所投入使用。

Emma是新加坡創業公司AiTreat的產品,由南洋理工大學畢業生Albert Zhang開發。研發Emma的目的不是替代人類按摩治療師,而是希望幫助解決專業按摩師人手短缺問題。

隨著人口老齡化,治療師的工作量因此增加,這項技術將大大減輕他們的工作量。此外,Emma能對患者進行更長時間的按摩。

社交媒體瘋傳《紐約客》封面:人類今後向機器人乞討

會打乒乓球的機器人

10月2日,日本歐姆龍公司開發的乒乓球教練機器人“FORPHEUS”挑戰了在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上奪得男單銅牌的日本選手水谷隼。

它通過傳感器和人工智能(AI)預測乒乓球飛行軌道的同時巧妙操縱球拍回球,展開了持續30個來回以上的連續對打。

水谷感慨地說:“它能對每次球準確作出反應,好像能永遠對打下去。如果能帶上給球加旋的功能會更厲害。”

社交媒體瘋傳《紐約客》封面:人類今後向機器人乞討

彈鋼琴機器人

9月1日,著名鋼琴家郎朗攜兩名愛徒,一位10歲,一位12歲,與來自意大利的機器人TEO比拼鋼琴彈奏。與人類不同的是,TEO有53根手指,幾乎覆蓋大半個鍵盤,可以快速地彈奏任何鋼琴曲。

社交媒體瘋傳《紐約客》封面:人類今後向機器人乞討

機器人法師

日本軟銀公司近日研製出新產品——“機器人和尚”,這是一個能主持佛教葬禮的機器人。一場機器人葬禮的價格僅為真人法師的1/5,成為人們的新選擇。讓機器人主持葬禮,你能接受嗎?

社交媒體瘋傳《紐約客》封面:人類今後向機器人乞討

做冰淇淋機器人

一個方形的小房子裡面,呆萌的機器人站立其中。消費者在投幣後,點擊冰淇淋按鈕,機器人“小哥哥”便可以自動進行冰激凌製作,把冰淇淋遞給你之後,它還會擺動雙手跟你賣萌。

社交媒體瘋傳《紐約客》封面:人類今後向機器人乞討

AI會對人類構成威脅嗎?

AI應該被視為洪水猛獸嗎?前段時間,外國科技大佬們差點為這個問題打起架來。

馬斯克和扎克伯格就人工智能會不會對人類造成威脅隔空互懟。馬斯克認為人工智能是人類文明面臨的最大風險,而扎克伯格則認為他的言論極不負責,稱自己對人工智能保持樂觀。

9月18日,孫正義在“喚醒良知基金會”一次活動上發表演說中表示:“現在我們有“白領”和“藍領”之分。我認為一個新“領”將會出現:這就是“金屬領”(指機器人)。“金屬領”不僅將取代大部分藍領職位,也將取代很多白領職位。

——————————————————————

高澤龍,國內知名區塊鏈社區塊訊網顧問,國際區塊鏈應用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互聯網信用評價中心副主任、中國互聯網誠信推進聯盟副秘書長。曾經擔任中國第一智庫互聯網實驗室副總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