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大学问-解码人性

冯道先生何许人也?此人字可道,号长乐老人,身处在中国朝代更替最为频繁的五代十国时期,且在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都做过大官,拜相二十余年,侍奉过十位皇帝,死后还被追封为瀛王,谥号文懿。在中国古代社会,能够历经这么多朝代而不倒,侍奉这么多皇帝而没被杀,不会觉得此人很奇怪吗?

我最初知道冯道先生这个历史人物,是因为南怀瑾先生的书。南怀瑾先生在书中提到他一生只为两个人平过反,一个人是孔子,另一个人就是冯道。为什么要给冯道平反呢?原因在于他在中国历史上被骂得非常惨,虽然也有一些人支持他,比如:

宋代的王安石,就认为他是真儒者和菩萨,但更多的是骂他的人。

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

司马光骂他“奸臣之尤”

范文澜骂他“奴才中的奴才”

余秋雨骂他“人格支出彻底到不像一个人”等,

真可谓如南怀瑾先生自我评价诗中所言:“誉之则尊如菩萨,贬之则毁为蟊贼

!”

冯道大学问-解码人性

那南怀瑾先生为什么要为这个看起来一身污名的历史人物平反呢?一方面可能是南先生感同身受,毕竟他自己也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另一个是他真的读懂了冯道。

在从他读历史以及自己的人生经验来看,他眼中的冯道,是一个冰清玉洁的人,道德品格圆满的人,为人处世修炼得炉火纯青的人,才能够做到在乱世中不仅独善其身,而且能兼济天下

那为什么骂他的人,不这么看呢?原因在于立场不同。那些人大都是秉持儒家“忠君”的思想,那就是得对一个君主遵从“从一而终”原则,像冯道做了十个皇帝的臣子,哪个皇帝夺得了政权,自己就投靠他,这必然受到儒家正统的批判,可他为什么这么做呢?

明代李贽给了一个答案:“历事五季之耻”,是因为“不忍无辜之民日遭涂炭”,简而言之,是为天下苍生。而且关于对这个忠的理解,南怀瑾先生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他认为所谓忠,不是忠于帝王就是忠.

‘忠’意味着良心摆中间,对任何一个人或一件事,没有不尽心尽力的,这个谓之忠。而显然冯道的良心就是“身处乱世硝烟之中,尽可能的为天下苍生谋福祉”,那么改朝换代根本不影响他的工作,他的工作就是辅佐每一位新皇对内把持朝政,整顿朝纲,对外为百姓安居乐业而做点努力。

而且这绝不是一句口号而已,据史料记载,他自己的衣食起居极为俭朴,有时连农民都不如,遇到饥荒时,自己把钱基本都拿出去赈灾,自己住在茅草篷里.

后来当宰相后,又竭力提拔有实力且品行端正的寒门子弟,抑制只知吃喝嫖赌的豪门贵族子弟,后唐被灭后,他投靠契丹,随契丹北行,沿途见到被契丹士兵俘虏来的中原人民,就出钱赎买过来,然后想办法送他们回家等这些事情,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体现处孟子那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冯道大学问-解码人性

当然单纯只是有这些行为和志愿,在当时的乱世肯定是难以生存下去的,他必然还有一些常人难以明白的生存智慧,才能够让冯道在四个朝代,十个皇帝面前,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达成自己为天下苍生谋福祉的意愿,那这些生存智慧是什么呢?那就是他的著作《荣枯鉴》

这本书被曾国藩高度评价过:

一部《荣枯鉴》,道尽小人之秘技,人生之荣枯。它使小人汗颜,君子惊悚,实乃二千年不二之异书也!”

而当我第一次去读时,看到第一句话,我就觉得,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而越读后面,越觉得浑身冒冷汗,当真是一部把人性剖析的极为露骨的千古奇书。但是我去网上采购,却发现数量奇缺,基本上都是二手货,不知是太过精彩,致使所有人觉得应该秘而不宣,还是不太识货。在这里我从十篇当中,在前一篇选出几句最打动我内心的话语,与大家共享。

第一篇•圆通篇中:①.

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刚读这句话就毛骨悚然,为什么呢?当我们在疑惑这个世界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时,其实就已经被概念所拘束了。

我们常常会觉得一个人做了好事,就是善良的人,做了坏事,就是一个邪恶的人,可是真的就能这么轻易的去理解这个世界吗?殊不知,还有诸多条件的限制,制约着我们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

冯道大学问-解码人性

.君子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名可易事难易也,心可易命难易也。这个世界君子总是少的,普罗大众都是小人,那你觉得君子与一群小人对抗时,谁会赢?就像崔永元先生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娱乐圈的小人,能斗得过吗?本书认为不能。

其次,为什么君子少,小人多,因为把我叫做君子也好,小人也罢,这只是个称呼,名为虚也,非常容易改变,但是眼前的事却很难改变,如果眼前的事对我有极大的利益,那么我可很大可能做为谋利而做小人.

另外一个,我说自己有舍生取义之心,或者仁人志士之心等等无论什么心,只要在心上的事,如果真的涉及到自身生命利益时,你的这份心不会变化吗?

我记得,有一次自己亲身的经历,让我现在对这话感悟的更痛彻,那一次我和我爷爷坐汽车去赶集,车开到半路,突然出问题了,油箱冒烟了,司机赶紧叫我们下车,我当时就脑袋一片空白,直接就下车去了,完全没想到我爷爷还在车上不知道该怎么下车,幸亏当时车没有大毛病,只是出了点故障,如果真的爆炸了,我爷爷还没有下车,那我将会为这件事后悔一辈子,这就是心可易命难易也。

③.君子无得,小人无失,得失无由心也。名者皆虚,利者惑人,人所难拒哉。君子不想向外界索取什么,他是不断给予的过程,小人就是把自己的东西锁的牢牢的,根本不想付出,实际上,得失不过是每个人给自己制订的游戏规则。

冯道大学问-解码人性

君子什么都不要,拼命给予获得就是有好名声,小人什么都不想付出,只想向外界获得利益,但实际上人们都清楚世界不会按自己想的办,但就是不可抗力的去不自觉的做等

因文章篇幅有限,因此只能分享这一点点认识,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网上找资料,总之他的这本《荣枯鉴》,我认为是解码人性的核心宝典,品读之,深思之,其实就可以形成自己对人性的一套专业化认识,那么日后步入职场中,也可以轻易去看透周边人心流变之因,以及他人操控人心的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