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時,瞅准魚花打的窩,打窩後反而沒有魚了是什麼情況

野釣時,瞅準魚花打的窩,打窩後反而沒有魚了是什麼情況

打窩是釣魚時漁獲的必要保障之一,打窩了不一定有好的漁獲,但是不打窩魚窩肯定是不咋樣的,所以打窩對我們每一個釣魚人而言,不僅是必要環節,還得是苦練的基本功,但是秋季作釣時,經常會遇見一些讓人比較鬱悶的事情,比如明明是看著魚花魚泡的動靜,在這附近打窩肯定是錯不了,可是打下去了不僅沒有聚魚,反而魚全跑了,魚花魚泡統統都沒有了;又比如打窩後明明窩底有魚,但是死活沒有口,又是什麼情況呢?再比如,窩子打了,魚也來了,沒多會魚就散了,又該怎麼處理呢?且容咱們一一分析之後,好好討論一二。

野釣時,瞅準魚花打的窩,打窩後反而沒有魚了是什麼情況

第一種,看準魚星魚花,打窩後反而沒動靜了

打窩的目的就是聚魚,野釣時因為水域環境一般都不會有人投放餌料,所以野外水域的魚群理論上不怎麼挑嘴的,基本上味型不太離譜的餌料都有很好的聚魚誘魚效果,唯獨兩種情況例外,第一種是打窩動靜太大,餌團太大,拋到水中動靜特別大,而且還是連續投料,基本上把魚群都驚嚇跑了;第二種則是窩料太香、太腥、太濃,最常見的就是小藥和藥酒的比例按照釣黑坑的配方來配,但是在野釣的時候,野釣水域的魚群完全不吃這一套,聞到味道後反而死窩了。那麼第一種情況,打窩一定是要動作輕,打窩打重窩是指在長期守釣的情況下才會打重窩,正常情況下我們打窩動作和續窩的時機是有講究的。第二種,野釣窩料不宜濃、不宜腥,儘可能貼近本味,可添加藥酒,但是小藥則能不添加就不添加,避免因香濃導致死窩。

野釣時,瞅準魚花打的窩,打窩後反而沒有魚了是什麼情況

第二種,打窩後魚也聚了,但是死活沒啥口,其實這也是打窩後比較常見的情況之一,原因說多也多,但是提煉一下無非就那麼幾種情況:

野釣時,瞅準魚花打的窩,打窩後反而沒有魚了是什麼情況

第一類,淤泥層太厚太軟,餌料基本上都陷入泥漿裡,加之魚群進窩後四處翻滾找食,導致水底渾濁,魚群即找不到食,光聞著味了,自然不會開口;處理意見,可在出現無口或者口慢的時候仔細觀察水面動靜,如果水底明顯淤泥層翻湧,則說明符合這種猜測,可以考慮是否略釣離底,多逗引魚群進食。

第二類,天氣悶熱、天氣寒冷,釣點前一夜颳大風了,這類比較極端的天氣都容易導致水中含氧量發生比較大的差異,從而導致魚群錯層,底層無魚,魚層都亂了自然沒什麼魚口;解決方法,重新找魚層。

第三類,窩料太腥太濃或者餌不對魚,一般窩料太濃太腥,自然水域中的魚都會抱很大的警惕性,會反覆試探後才會開口,如遇到這種情況在確定不是小魚鬧窩的前提下,連續不斷的有規律點漂就說明餌料的味型問題;如果不是則有可能餌料不對味,比如打的窩料鯉魚餌,卻無意間把鯽魚群吸引過來了,餌料不對味自然有魚遊曳而無魚開口。

野釣時,瞅準魚花打的窩,打窩後反而沒有魚了是什麼情況

第四類,窩料中的顆粒物太多,沉底霧化後魚群都在吞食窩料,吃飽了,這種情況幾乎是最常見的一種,不少釣友更改配方,認為顆粒物越多越容易留魚聚魚,結果顆粒物太多,魚群光吃窩料自然就能吃飽,自然不可能開口吃釣餌。

野釣時,瞅準魚花打的窩,打窩後反而沒有魚了是什麼情況

第五類,滑魚逗窩,一般野外水域中,體型稍大一些的魚基本上都可以算作是滑口魚,應對垂釣經驗是非常豐富的,會反覆,不停的反覆逗窩,一般在確定不是小魚鬧窩的前提,基本上都可以認定為滑魚逗窩,除了釣鈍、釣跑鉛,沒啥更好的辦法,滑魚有自己固定的遊曳場所,一般要麼你走,要麼把滑魚釣起來。

野釣時,瞅準魚花打的窩,打窩後反而沒有魚了是什麼情況

第三種,聚魚後沒多會就停口了,再打窩又能聚魚,但是沒多會又沒口了;這種情況我們一般都稱為散窩,意思就是魚窩因為某種原因散掉了,而散窩的情況也有這麼幾種:

第一種,打窩前沒有精準找底,窩料打到坡上了,水底一般都不會是平整的,找底時沒有探查周圍地形,隨便找了個坡狀的水底就開始打窩,餌料進水後只有很少的一點點留存在釣點,大部分都隨著坡度滑到水底了,自然不怎麼能留魚。處理意見,重新找底,找到實底。

野釣時,瞅準魚花打的窩,打窩後反而沒有魚了是什麼情況

第二種,起魚動靜太大,比如用硬竿飛魚,導致窩點的魚群被驚嚇走了。不少釣黑坑的釣友轉去野釣時,因為釣具和釣魚的習慣沒有轉換,喜歡飛魚,結果動靜太大了,導致進窩的魚群全被嚇走了。

第三種,窩料味型不持久,這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情況,一般多發生在自制窩料的時候,浸泡時間不夠,藥酒數量不足,導致餌料進水後沒多久味道就消散了,導致魚群誘來之後,沒多久吃不到喜歡的味型餌料自然就散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