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卻期望別人給你一個優秀的孩子?

我們這個時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許多父母被工作壓力、賺錢的吸引力所捆綁,大部分的父母傾向於自己去掙錢,把孩子的教育委託給學校、託管機構、培訓機構。這一點從學校周邊林林總總的託管和培訓可窺見一斑。

學校和其他機構真的可以代替家庭教育嗎?

我國的現狀是學校基本都是大班制,近期教育部勒令學校班級人數要控制在45-50人一個班。然而,45人一個班也意味著1個老師上課要面對45個學生,如何因材施教?

託管機構和培訓機構的主要目的是盈利,有極少數託管機構管理制度稍微健全一些,可能對孩子更有耐心。但也不可能像父母一樣能夠一對一進行輔導,更不可能深入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和學習上遇到的問題。更別提發現孩子的優勢並加以引導,使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揚長避短。此外,如果遇到一些自己不持續學習、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不瞭解甚或自己心理還不健全的老師,很多時候還可能給孩子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比如給孩子貼上一些不好的標籤(“這孩子就是專注力不強“等),導致孩子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進而影響他的正常學習和發展。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

由此可見,學校和其他機構是不能取代家庭教育的。你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卻期望別人給你一個優秀的孩子?越來越多的報道表明,那些優秀的孩子都有與孩子一同成長一同學習的父母。

有人說:“寒門再難出貴子”,雖說富裕的家庭條件的確可以給孩子創造許多學習的機會,但我認為即使家庭經濟條件一般,如果父母能夠利用身邊一些免費的學習資源,不但自身持續學習,而且帶領和陪伴孩子一起學習,這樣的家庭也能夠培養出非常優秀的孩子。反之,如果一個富裕的家庭,父母不花時間教導孩子,只是從金錢上供應孩子,最終哪怕培養出一個成績優異的孩子,也未必會是一個人格健全、充滿愛心的孩子,未必能夠成就一個孩子幸福的將來。因為教育不僅僅是知識層面的,更是生命層面的,你的孩子是否與你有美好的關係,這關係到他將來能否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和建立一個美滿的家庭。

你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卻期望別人給你一個優秀的孩子?

全職父母如何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之中

全職工作的父母如何能夠兼顧家庭教育呢?我想說的是夫妻至少有一方的工作要是不忙的,不加班,回來不用忙於家務,可以集中精力關注孩子的運動、遊戲、學習和品格教育。父母一方要花多一點的時間每日與孩子有深入的交談,瞭解孩子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在父母引導下孩子能夠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瞭解孩子一天之中有什麼做得好的,有什麼做得不好;父母也可以跟孩子一同反省自身,發現生命中品格中需要持續改正的地方;瞭解孩子更喜歡做什麼,孩子學習什麼最有興趣,學得最好,從而引導他持續不斷地發展他的興趣,父母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建議和提供各種資源幫助他朝著他感興趣的方向發展。這一點可以在將來高考填志願時,有效幫助孩子確定自己喜歡的專業,而不是像大多數孩子一樣在應試教育體系下只知道考試是為了考大學,卻不知道考大學以後人生之路才剛剛開始,彼時才問路在何方,顯然有點晚。

你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卻期望別人給你一個優秀的孩子?

父母要抓緊一切的機會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之中。最近,甜甜幼兒園在排練畢業典禮的節目,她表演的是英語話劇《驕傲的孔雀》中的孔雀。昨晚,老師發了一段英文臺詞給我,囑我與她一起練習,因昨晚有鋼琴課,我們只好抓緊早上起床以後和上學路上的時間練習了三遍。我覺得還不夠,於是跟老師說能不能再給一點時間在家練習,我希望能幫助她在語氣的表現、語音語調上能更準確。跟老師溝通之後,又爭取了一天時間,晚上回來,我將帶著甜甜反覆琢磨句子和場景,參考網上其他小朋友排練這個話劇的內容,希望能幫助她在表演上更加精準。

再比如說學習英語。許多父母害怕自己英語不好或不敢教自己的孩子,就花錢送孩子到英語培訓機構,一週1-2次課,真的能夠學好英語嗎?培訓機構多以遊戲的方式引導兒童的英語學習,容易導致孩子浮躁而沉不下心來學習語言。不如買一套合適的分級閱讀材料配以原聲音頻,父母與孩子一同跟讀,一同演練,一起比賽,一次20分鐘,一週5次,如此效果勝於培訓機構。再加上一些英語兒歌磨耳朵,輔以優秀的英語動畫片和電影提高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樣堅持學下來,孩子的英語必定有大的提升。此方法更考驗父母的用心和持之以恆的耐力。

你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卻期望別人給你一個優秀的孩子?

通過參與到孩子的學校教育之中,父母可以增強跟老師的溝通和交流,老師也會看到父母的配合和努力,更加重視孩子的學習,給予更多的機會。同時,藉著這樣的機會,父母也增加了與孩子的互動,更瞭解孩子在學些什麼,哪些是家庭教育需要加強的內容,孩子在哪些方面表現比較突出,方便家長引導孩子發揮長處。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成長路上一塊堅實的基石。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