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諸葛武候祠,淺析諸葛亮的空城計到底騙了誰

黃昏,有雨!

雨中的諸葛武候祠顯得莊嚴肅穆。

遊諸葛武候祠,淺析諸葛亮的空城計到底騙了誰

諸葛亮是我敬佩的人,不單是因為他的道骨仙風、瀟灑脫俗,也不單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學富五車,更是因為他的一腔熱血,他的為國為民之心傳頌千古,為人所欽佩。杜甫的一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常常讓人扼腕嘆息,唏噓不已,愈發讓人懷念這位先賢……。

遊諸葛武候祠,淺析諸葛亮的空城計到底騙了誰

雨歇,殘陽如血。

諸葛武候祠前,幾位遊客在爭論諸葛亮的生平事蹟。從"火燒搏望坡"說到"舌戰群儒",彷彿身臨其境,親眼所見。不過卻引出了一個話題:諸葛亮的"空城計"到底有沒有騙倒司馬懿?

遙想當年,西城。

司馬懿引軍向西城急趕,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

城內,人手早已奉調出發,諸葛亮無人可用。束手就擒?坐以待斃?沒有!諸葛亮挺而走險,施展了"空城計"。

遊諸葛武候祠,淺析諸葛亮的空城計到底騙了誰

於是司馬退,諸葛走,成為了千古奇談。

司馬懿真的被騙了?應該不是!

諸葛亮騙的是司馬懿嗎?不,應該另有其人!

司馬懿與諸葛亮都是人精,精明的精,都是一步十計的人物。一代奸雄曹操是欣賞司馬懿的,但是對他的防範之心很重,所以臨死之前特地交代曹丕,司馬懿可用,但要永遠防之(最後,曹氏子孫疏於防範,終於為司馬懿所乘,大權旁落,可見曹操確實有先見之明。)。曹丕記住了他老爺子的話,也執行得很徹底,所以司馬懿一直被壓制,甚至有被剷除的危險。但是諸葛亮屢次北伐卻暫時解除了司馬懿的這種危機,因為論兵法論謀略當時魏營裡無人是諸葛亮的對手除了司馬懿。所以,諸葛亮可以說是司馬懿的保命符。有諸葛亮存在的一天,他司馬懿也就有了在魏營裡存在的理由,才能體現到他存在的價值。"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種道理司馬懿怎麼會不懂?按照當時的形勢,他不可能讓諸葛亮死,他也不容許其他人傷害他的保命符。所以,在衝往西城的途中,他應該也很著急,諸葛亮能不能全身而退實在是他司馬懿的身家性命能否得以保存的關鍵。

所以,衝到西城下的那一刻,看到西城城門洞開,諸葛亮在城樓上撫琴奏曲,再設身處地一想,司馬懿心裡頭一片雪亮,明白了諸葛亮的處境。他故意假裝閉目傾聽,其實心裡很可能波禱洶湧一刻也不能平靜。

城樓上的諸葛亮安靜地撫琴,琴音不亂。他應該用琴聲跟司馬懿在交流:我明白你的處境,我的"空城計"也未必騙得了你,我真正要騙的是曹丕安插在你身邊監視你的那些人,"鳥死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你懂,現在我擺個"空城計"給你一個臺階,你如果順臺階而下則皆大歡喜,否則,就一起死吧!至於這個臺階怎麼下,你自己看著辦。

城樓下的司馬懿聽懂了,他當然不想死,他還活得很有趣。所以,他就順著臺階下,縱然手下人提出派少數人進城查探虛實也被他濫用職權壓制了下去,以"莫中諸葛亮計"為藉口,急急忙忙招呼兵馬奪路狂奔好讓諸葛亮從容撤離。及後聽說西城原來是一座空城,他裝作目瞪口呆,又假裝氣急敗壞的樣子,用一句"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打發了眾人。至於回去怎麼向曹丕解釋,他一個表演系畢業的高材生要明哲保身自然不在話下……。

所以呢,"空城計"可以理解為一個臺階,讓司馬懿順勢而下,有了撤兵的理由。而真正要騙的人,也不是司馬懿,是曹丕安插在司馬懿身邊,用來監視司馬懿的那些人。

一點愚見,以增笑料耳,作不得真。

俱往矣!

風雲變幻,歲月崢嶸,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已遠去。

千古風流人物,皆已駕鶴西歸。

杜甫說:"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所以,再見了,我要去追尋老杜的足跡。

(文章由"峰哥有情緒"原創,請勿抄襲。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