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明朝中後期,女性維權思想的覺醒

前言

自宋代開始,發展到明朝的時候,社會對於女性的封建壓迫也到了巔峰時期,學者們普遍認為:古代對於婦女壓迫最嚴重的時代,就是明朝。今天就明朝女性受壓迫、到女性維權意識的覺醒和發展做一個簡單的解說。

淺析:明朝中後期,女性維權思想的覺醒

明代民間女子

明朝女性受壓迫的開端都說古代女子社會地位極端低下,其實也不盡然。起碼,歷史上還經歷過母系氏族社會。發展到封建王朝時期,女性的社會地位雖然不高,但是也沒有低到讓人不敢相信。然而,經歷過宋朝以後,女性的社會地位的確是開始逐漸降低。

不可否認,古代由於社會生產力整體低下,家庭中對於男子的依賴性明顯高於女子,所以就導致男權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走向正規。然而,宋代理學的崛起,卻把女子的價值觀、貞操觀,全部提到了一個新高度,就是因為這樣的居高難下,使得女子受到的束縛越來越多,生活中可自由的狀態就越來越少。但是,受到傷害最重的卻不是宋代的女性,而是明朝的女性。

淺析:明朝中後期,女性維權思想的覺醒

朱元璋畫像

朱元璋登基以後,為了維持禮法道德秩序,於是就在宋朝理學的基礎上,大肆宣揚節烈的重要性:著為條規,巡方督學歲上其事,大者,賜祠祀,次亦樹坊表,烏頭綽契,照推井間。上行下效的結果就是:僻 壤下戶之女,亦能以貞白自砒。這對明朝的女性來說,絕度算是上是一種沉重的打擊。

一、女性維權意識的覺醒

1、女性反抗之為自己謀福利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不斷變化,商品經濟的進步開始猛烈的衝擊人們固有的思維模式。在這個過程中,自由、和平和民主等新意識開始萌芽,女性維權意識也隨著這個潮流開始逐漸覺醒。

明朝初期,為了給人們設立規矩森嚴的等級制度,朱元璋要求平民百姓只能著淺色衣服,而對於女子的服裝要求,就更為仔細和苛刻了。有規定曰:民間婦人禮服惟紫施,不得金繡 ,袍衫止紫、綠、桃紅及諸淺淡顏色,不許用大紅、鴉青、黃色,帶用藍絹布。這些明文規定的服裝制度,就是為了形成鮮明的尊貴卑賤標誌。

淺析:明朝中後期,女性維權思想的覺醒

明後期女子服飾

然而,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為了反抗統治階級對於平民百姓的壓迫和束縛,婦女們率先用自己的獨特方法走到了反抗的前列。正德年間以前:婦女以深居不露面、治酒漿、工織紝為常,珠翠綺羅之事少,而擬飾倡妓、交結姏媼、出入施施無異男子者,百不一二見之。而到了嘉靖年間以後:風俗自淳而趨於薄也,猶江河之走下而不可返也。而這其中的變革,就在女子們的服飾上得到了鮮明的體現。

不但尋常人家的婢女們“出使非大紅裡衣不華”,就連不食人間煙火的尼姑們也開始在服裝上爭奇鬥豔:尼之富者,衣服綺羅,且盛飾香續察帶之屬。可想而知,就連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尼姑們都開始為自己謀福利了,社會上其他階級的女性又怎麼會不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呢?於是,在整個社會女性的共同努力下,女性的維權意識在慢慢甦醒。

2、女性反抗之降低家中丈夫的權力

明代初期時候,無論在數代同堂的大家庭中,還是在家族的共同體中,男性家長們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同輩的女性動輒不慎就有被休的危險,而作為小輩的女子們,亦遠不如家中的兄弟們有地位,很多時候為了給兄弟們謀前程,女子們的婚姻也會被當成是一種交易,而這些女孩子們的婚姻是否幸福卻是沒多少人會注意的。然而,發展到明朝中後期以後,先是有了“非大故及舅姑之命陳於官,不得出其妻”這樣的約束,後來更是逐漸出現了不少的“妒婦”、“悍婦”。

淺析:明朝中後期,女性維權思想的覺醒

戚繼光畫像

比如說明朝著名將領戚繼光,抗擊倭寇絕對是一把好手,然而回家以後卻是一個“令不行於 闊內,膽常落於女”的懼內丈夫。除卻家中的“胭脂虎”厲害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因為社會上女子的地位整體提高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思想覺悟做後盾,這些“悍婦”才有了出現的機會。不得不說,家庭中的男女地位就像是坐蹺蹺板:有人升起,自然就會有人降下。而且,明代中後期以後,這樣的家庭並不在少數,這也正是從側面肯定了女子社會地位地不斷提高。

三、女性維權意識的發展

其實,對於女性維權的發展,自然不能缺少開明男性的參與:不但夫擇婦,婦亦擇夫矣。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男女平等意識的萌芽,才使得女子的維權活動能一直開展下去,而這其中就是因為有了不少願意肯定女子社會地位的男性地出力。在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之下,才為婦女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發展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淺析:明朝中後期,女性維權思想的覺醒

明後期女子畫像

結語

不論什麼朝代,男女平等其實本就是一個應該被世人皆知的事實。然而,想法雖易,完成卻難。就算是到了現代社會,依舊有不少人在為提高女子的社會地位而不斷努力。作為時代新人的我們,更應該為之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