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吼吼的外賣送餐服務,是否正在毀掉傳統餐館的美好之處?

這世上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愛不能亂愛,大多數人,一生一次就夠了,愛的多了,難免錯愛,傷人傷己。可美食不妨多多品嚐,而作為美食的載體,好餐館在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是不嫌太多的,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好餐館。不過隨著外賣平臺的崛起,大量餐館都裹挾其中,高補貼、高回報和與時俱進的危機感,都讓這些餐館無法拒絕外賣平臺。

急吼吼的外賣送餐服務,是否正在毀掉傳統餐館的美好之處?

外賣平臺追求的是效率,而傳統餐館的核心是堂食-堂食追求的是體驗。效率和體驗,不免產生牴觸,容易出現在三件事上:一是衛生的理解程度,二是上菜的先後順序,三是餐廳文化定位。這三件事情解決的不好,會深切的影響到餐館的整體印象,處理的不好可就是兩頭得罪人,既得罪了來店就餐的堂食客,又得罪了訂外賣的客人。

衛生是生命線

衛生是餐館的生命線,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分別是菜餚衛生、環境衛生和餐飲人員衛生。

菜餚至少要讓客人看上去是衛生的,吃上去也應該是衛生的,因為一旦出事情,客人產生投訴,衛生部門的各類檢查沒有幾個老闆能扛得住;

環境衛生,餐桌餐具整齊乾淨,整體環境清爽宜人,這是最起碼的。相信一個連門面的衛生都搞不好的餐廳,還有什麼可能性去保證菜餚的衛生;

人員衛生,餐飲服務人員的衛生,這也是重要的部分,最好是長相清楚,穿著和行為也得麻利,另外乾淨的衣服勝過華麗的衣服。

這三點,相信去餐館就餐的客人,只要稍加留心,不難看個清楚。

外賣在衛生這個層面可就有些天然短板,這個沒辦法,因為店家和客人中間,隔了一個平臺。客人不能直接接觸店家,導致了店家缺乏客人的直接監督,有時候就不太講究了。

菜餚衛生,主要是要在包裝上做到乾淨清爽,反正麼大多數餐廳也沒什麼講究,能做到不漏湯,不漏油就算是不錯了。

因為點外賣看不到店家的現場環境衛生,就有些外賣商家鑽空子。像很多外賣生意為主的餐館,那環境衛生不敢恭維,座椅板凳油漬麻花,你連把手放上去的勇氣估計都沒有。不用說了,客人即使是因為外賣的餐品味道來了,也僅僅會來一次,再不會來第二次了。

人員衛生就由送餐人員代言了,至少得看上去清清楚楚的。以前不錯,幾個平臺招聘的送餐員,形象正面健康,麻利積極。現在平臺為了高速擴張,從業人員很是有了些良莠不齊,相貌猥瑣,甚至形容不整的頗有人在。就如同食神裡的周星馳所說:"三級片女明星都知道隆胸以取悅觀眾,身為一個廚師,長得醜影響客人的食慾也是罪過。過於猥瑣的,還是不太適宜作為送餐員。

衛生相關這三條,客人在點外賣的時候,能顧到的不多,主要靠平臺監管和自律,實在不像話給個差評有一定作用,具體作用多大不好說,畢竟以點評起家的平臺現在也以提供外送服務為主了,差評似乎也沒人當回事。現在有的平臺還引入送餐員監督,希望有用。

上菜得有輕重緩急

從餐館的角度來看,上菜速度等同與收益,絕大多數餐廳還是希望儘可能的增加餐桌的利用率,利用次數多久等於變向的擴大了餐館的容量,能快沒人想慢。

從堂食客人的角度來看,容易產生矛盾的地方就是到底是優先外賣,還是優先堂食的問題。其實餐館如果能合理規劃菜品,其實不會讓外賣影響了堂食的上菜速度,不過有些店家這點做得很差,完全不進行分流,導致在店就餐的客人等待時間過長。

上菜速度,在外賣平臺就是送餐速度。這個各平臺一直都當成最核心的大事來抓。一方面通過各類黑科技反覆優化快遞員、店家和客人的距離及習慣,從系統上做最佳匹配;另一方面麼,還是拼命壓榨送餐員和公共資源來實現的。

送餐員有三急:一,拿餐急,一到餐廳就火急火燎的,死命催店家,個別嘴裡還罵罵咧咧的;二,趕路急,很多就是紅燈闖,逆行上,有個人在前面稍微慢點,那必須是死命的按喇叭;三,電梯急,一到中午,你就準保能看到一幫外賣員,在哪兒等電梯,那叫一個著急,什麼先下後上,一般是顧不上的。

這三急,咱們得實話實說,和送餐員本身的素質無關,相信沒有那個平臺的時間限制,誰也犯不上這麼著急,可平臺為了所謂的客戶極限體驗,壓榨他們,送餐員也是可憐。

餐館是有文化屬性的

餐館是有文化的,所謂人以類聚,物以群分,餐館是有其自己的文化屬性的,這會吸引來特定的的人群。走進一個餐館,你就會根據這家餐館的店面佈置體會到這家餐館要透露給你的信息,是帶著些煙火氣的平民小館,還是透著貴氣的新潮餐廳。這種文化屬性再結合美食、衛生就構成了客人持續到訪的核心動力。

相信很多餐館,其核心堂食客戶群體應該不是各平臺的外賣員,既然如此讓外賣員佔據餐館的絕大數座位,或居於顯著位置呼來喝去,是非常不恰當的。

應該有專門的區域供其快速取餐然後離開。如果需要短時間等待,也應劃出專座。大模大樣的坐在醒目的位置,然後一迭聲的催促廚房儘快上菜,個別的送餐員還在催促的過程言語夾槍帶棒。試問這樣的餐館還談什麼文化,連基本的就餐體驗都沒有了!

結語

外賣,重構了我們古老的餐飲業,發展的非常快,外賣餐飲比例逐漸走高,未來很有可能會佔據餐飲行業的半壁江山,外賣對於餐館老闆有著極為重要意義。不過也不可忘記,堂食依然是餐飲的根本所在,品質、服務和文化也可以幫助老闆建立實實在在的護城河,那是外賣永遠沒有辦法跨越的鴻溝。

很多外賣做的很好的老闆,他的堂食能打平,或者是微利一點點,他們把人力和租金成本攤掉之後,再去做外賣,就是指數性增長了,後面基本上就是純利潤。所以,在保證堂食不虧損,甚至有微利的前提下再去拓展外賣業務,才是餐飲的正確打開方式。

以上行文,純屬個人之見,歡迎批評指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