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康熙青花瓷鑑定

清三代”瓷器是市場所追捧的陶瓷的“重頭戲”。在其中,康熙青花在陶瓷工藝史上更是主角,在國力強盛的康熙年間,青花所呈現出的大氣令人如痴如醉。

大清康熙青花瓷鑑定

近年來,康熙青花瓷的價格在市場上一直“揚頭高歌前進”。

不過,由於康熙青花的名聲大,市場上也出現大量“魚目混珠”的器物。一位讀者來信諮詢自己所藏的筆筒是否為康熙青花,應該為新仿康熙青花山水紋筆筒。為了讓普通收藏者學會辨認康熙青花,我們將該仿品與其他5件青花器皿進行詳細的對比說明。

大清康熙青花瓷鑑定

貨比貨

*比青花

與“康熙青花山水紋筆筒”對比,新仿品的青花髮色浮於表面,沒有深滲進胎中。康熙時期的青花髮色獨一無二,特別是中期的青花是最“正宗”的髮色,鮮明亮麗,而且青花釉濃淡顏色層次分明。

*比紋飾

仔細觀察可見仿製品的紋飾散亂,而且畫工甚為粗糙。真品就完全不同,如“康熙青花山水紋筆筒”,繪畫明顯有著“清初四王”(指四大王姓的書畫名家王原祁、王時敏、王鑑、王翬)的筆意(這是康熙晚期山水人物青花特點之一),而仿品看不出章法。從局部對比,新仿青花山水紋筆筒的江水不見任何紋路,只是混沌一片;民國仿康熙山水紋筆筒的江水稍有紋路,但仍是一片模糊;而康熙青花山水紋筆筒便明顯可看到清晰的水紋,生動有力,畫工之精粗一比較便有明顯結論。

*比底部

大清康熙青花瓷鑑定

康熙青花山水紋筆筒底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1.底部形成俗稱的“壁底”;2.半露胎、中間有釉,在底部形成三圈,中間一圈沒釉;3.底部在燒製時因為高溫受冷收縮而形成“桔皮棕眼”。

仿品卻沒有這些特點,底部非常光滑,明顯經過打磨,而整個底部都有釉,無任何小點。而民國仿康熙山水紋筆筒也沒有這樣的特點。

*比器型

康熙青花筆筒有3種形狀:竹節形、桶形、撇口形。都能表現出康熙青花器的“修身”、大氣。然而,仿品胎厚、器型呆板、器物笨重,毫無康熙青花的特點。

*比釉

正宗的康熙青花筆筒外壁白釉釉色泛青、內壁白釉釉色偏白,底部白釉顏色較淡,三種不同。而仿品卻三個地方都施以同樣的釉,明顯不同。

市場:

大清康熙青花瓷鑑定

普通康熙青花也有精品

市場上大量追逐清三代青花,而康熙時期國力強盛、景德鎮陶瓷業興盛、工藝優良,創造出最大氣的清代青花,不但胎細、畫工好,而且器型多品種,傳世量大,在收藏市場上佔據重要地位。近年來,隨著清三代青花越炒越高,市場上的“貨”越來越少,反而是傳世量最大的康熙青花被藏家列入“獲得的可能性最大”的青花。特別是當清三代青花價格頗高時,有專家提出,康熙時期的民窯也有值得收藏的好東西,而且價格尚未被推高,如普通的康熙青花香爐,3000~5000元能買到,而精品的價格也只有10000元~20000元。康熙青花髮色獨一無二,其民窯器物的價格上升也是必然的。

康熙青花山水紋筆筒可看到清晰的水紋,生動有力。

仿製品的江水紋路比較模糊,甚至一片混沌,而且畫工比較粗糙。

康熙青花的三個發展時期

*初期呈色多樣,沿襲了順治風格,青花髮色偏灰,也有青花鮮豔亮麗的。

*中期髮色純正,鮮豔姣麗,色澤最是迷人。

*晚期:接近雍正的淡雅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