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魔芋軟腐病發生規律與防控技術

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是我國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魔芋產業開發是武陵山區精準扶貧產業開發重點項目。魔芋規模化種植後,魔芋軟腐病發生危害嚴重,一般減產20%~30%,嚴重的減產70%以上,甚至絕收。魔芋軟腐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寄生範圍廣泛,除魔芋外還常浸染十字花科、茄科、傘形科、天南星科等植物,傳播快,防治困難,阻礙著武陵山區農業產業的發展。2014~2017年對武陵山區魔芋軟腐病的發生規律、特點及利用作物多樣性種植來防治魔芋軟腐病進行了調查探索,提出了採用科學貯藏以及高、中、低層作物合理搭配種植方式來防治魔芋軟腐病的綠色防控技術,旨在為防治魔芋軟腐病提供依據。

山區魔芋軟腐病發生規律與防控技術

1 武陵山區魔芋軟腐病發生情況調查

1.1 調查方法

1.1.1 調查地點 龍山縣茅坪鄉龍冠村、金沙村魔芋種植基地,海拔900 m,魔芋種植面積為267 hm2。

1.1.2 調查方法 (1)系統調查法。貯藏期:從貯藏開始至播種前,根據貯藏方式選擇有代表性的10處,每月下旬調查1次,記載發病情況。大田生長期:從魔芋出苗期開始,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塊5塊,採用5點取樣,每點定100株,7 d調查1次,記載發病情況。(2)大面積調查法。從魔芋出苗期開始至倒苗期結束,每月普查3次,每次普查100塊地,記載魔芋軟腐病的始病期、流行期、發病面積、發生程度和防治效果。

1.2 發生情況

田間調查顯示,魔芋軟腐病以貯藏期和大田生長期發病重,魔芋軟腐病的發病率為40.2%。其中種芋在貯藏期間的發病率為14.2%;軟腐病爛種缺蔸率為10.5%;魔芋生長期發病率為15.5%。魔芋、玉米套種的種植模式魔芋軟腐病病株率為15.5%。魔芋純種植的種植模式魔芋軟腐病病株率為39.2%。

由表1可知,室內堆放貯藏和室外窯內貯藏在魔芋播種前軟腐病病株率分別為27.1%和60.5%。

由表2可知,6月中旬田間開始出現魔芋軟腐病病株,6月下旬至7月中旬為魔芋軟腐病零星發病階段,7月下旬魔芋軟腐病開始進入流行期,9月上中旬是魔芋軟腐病發病高峰期,9月中旬魔芋軟腐病流行期結束。

山區魔芋軟腐病發生規律與防控技術

1.3 重發原因

1.3.1 品種抗性 武陵山區魔芋品種主要為花魔芋和白魔芋,品種抗病性弱。

1.3.2 田間菌源 魔芋規模化種植後,感病品種連續種植,對田間魔芋病株銷燬不徹底,田間菌源量逐漸積累[1],田間菌源量大,有利於軟腐病的發生流行。

1.3.3 氣象條件 武陵山區魔芋種植區域在海拔800 m以上,當地的氣象條件非常適合軟腐病的發生。以龍山為例,據龍山縣7~9月氣象實況記錄月平均氣溫在25~28℃,月相對溼度在70%以上,月降雨量在120 mm以上,每月有4次以上的強降雨,並伴有大風。大風強降雨的天氣非常適合軟腐病的發生,容易造成魔芋軟腐病的大流行。

1.3.4 種植模式 魔芋規模種植普遍採用魔芋、玉米套種的種植模式,不能有效地遮擋陽光,土壤表層溫度會因太陽光直接曝曬而規律性地變化,有利軟腐病的發生。

1.3.5 貯藏方式 農戶多采用室內堆放貯藏和室外窯內貯藏這兩種方式來貯藏魔芋,二者均不能有效地保溫排溼,魔芋易受凍害,誘發軟腐病的發生。

山區魔芋軟腐病發生規律與防控技術

2 魔芋軟腐病綠色防控技術示範及效果

2.1 綠色防控技術示範過程

按照“綠色植保、科學植保”的植保理念,運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的措施,採取“科學貯藏,高、中、低層作物合理搭配種植”的策略,創造適合魔芋生長的種植地表土穩定的生態環境,使魔芋軟腐病不發生或發病率大幅下降[2]。在武陵山區龍山縣茅坪鄉龍冠村、金沙村魔芋種植基地進行了魔芋軟腐病綠色防控技術示範,面積為75 hm2。

2.1.1 選擇科學貯藏方式,降低種芋的帶菌率 魔芋收穫後,選擇表皮有光澤、圓形或長圓形、芽眼小、頂芽粗壯、無病無傷、重量在200 g左右的魔芋球莖作為種芋,清除表面泥土,曬1~2 d。在運輸過程中要確保種芋表皮完好無損。將選好的種芋用籮筐裝好,選擇在溫度8~10℃、溼度70%~80%、通風較好的室內進行貯藏。

2.1.2 改變魔芋種植方式,減少軟腐病的發生 具體種植規格為1.4 m開廂,在廂內種植1行玉米、4行魔芋。魔芋行內種植3行短蔓紅薯。玉米種植的行株距為140 cm×25 cm,魔芋種植的行株距為30 cm×25 cm。種植行向為南北向。同時開好三溝,做到雨停溝幹。玉米培管按照當地的常規管理技術進行,結合第2次除草,摘除玉米下部枯葉,玉米灌漿成熟後摘除玉米中、下部比魔芋低的葉片。紅薯培管按照當地常規管理技術進行,保證土壤表層全部被紅薯藤蔓覆蓋,避免土壤表層不受太陽光直接暴曬。

山區魔芋軟腐病發生規律與防控技術

2.1.3 預防為主,清除病株,控制軟腐病菌傳播蔓延 (1)播種前,種芋用農用鏈黴素250 mg/kg浸種5 h進行消毒處理。(2)在魔芋展葉期,即7月上旬至8月中旬,實行統一用農用鏈黴素進行預防,每隔7~10 d預防1次,共預防3次。在魔芋生長過程中發現田間有病株,要及時清除病株及其周圍土壤並集中銷燬,並用農用鏈黴素進行土壤消毒處理。(3)在種植區內安裝太陽能殺蟲燈,誘殺金龜子、螻蛄、天蛾等害蟲成蟲,防止這些害蟲為害魔芋造成傷口,達到減少蟲傷染菌控制病害的目的。

2.1.4 加強魔芋生長期的管理,增強魔芋的抗性 用腐熟的農家肥18.75 t/hm2,磷鉀複合肥750 kg/hm2作為底肥施入播種溝,用1層薄土覆蓋肥料後再播種魔芋。水的管理要依據地形開好排水溝,防止漬水。魔芋換頭期(7~8月),追肥可施少量的磷、鉀複合肥,但不能施用氮肥或含氮高的肥料。

2.2 魔芋軟腐病防控示範效果

通過大面積示範,綜合運用綠色防控技術措施防治魔芋軟腐病,魔芋種芋爛種少,大田缺蔸少,魔芋生長整齊、長勢好。與常規防控區比較魔芋軟腐病發病率顯著減少,說明綠色防控技術措施安全有效。

研究表明,室內筐裝貯藏、室內堆放貯藏和室外窖內貯藏的4月病株率分別為:1.9%、27.1%和60.5%。室內筐裝貯藏效果最好,相對於室內堆放貯藏效果達92.9%,相對於室外窖內貯藏效果達96.8%。

由表3可知,綠色防控區魔芋軟腐病發生輕,病株率為5.6%,比常規防控區減少9.9個百分點,防效達63.8%。產量比常規防控區增加15 922 kg/hm2,產值增加62 095.5元/hm2,產投比明顯高於常規防控區,減少成本投入1 500元/hm2。

山區魔芋軟腐病發生規律與防控技術

3 魔芋軟腐病防控建議

3.1 建立無病種芋繁育基地

選擇在海拔1 200 m以上多年未種植過魔芋的田塊作為基地進行種芋的繁育,種芋收穫時選擇晴天收挖,並曬種1~2 d,按標準分級選種貯藏。

3.2 引進選育抗病魔芋品種

當地魔芋自然種植多年,抗病性減弱,不能適應生產,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魔芋病害問題,應積極引進選育抗病魔芋品種。

3.3 推廣魔芋生產的新技術

引進推廣催芽育苗、種芋包衣、芋鞭快繁、大棚貯藏等實用的新技術,確保武陵山區魔芋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