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寂寞的圣贤3

寂寞的圣贤(三)

杨丕梁

史料所载,历史上的纣王名叫帝辛。嗣位之初的纣王血气方刚,神勇有力。此外,他还能言善辩,兼通音律,算得上是个文武双能的君主。凭借殷实的国力,精明强悍的紂王率军南征北战,不断开疆拓土,迅速征服了淮河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吞并了许多小的部落和王国。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封王的征战和挞伐,无疑极大地促进了中原文明的传播,为古代中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思想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衡量王,他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还是做出了一定责献的。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还原着事物的本来面目,也映照着那些隐蔽在犄角旮旯中的蛛绝马迹。仔细梳理纣王执政后期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对日益崛起的周部落的蔑视和不以为然,以及治理朝政时的盲目随意和刚愎自用就是这些致命的性格缺陷,把商王朝引向了覆灭的坟莹。

深度好文:寂寞的圣贤3

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这里,我还想提一段与商王朝国运衰落有关的细节。公元前1047年,纣王对有苏部落发动征伐,载回的战利品之一,就是那个家喻戶晓的美女妲己。对这个口口相传的明星级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如是描述:“有美色,又能歌善舞。“《封神演义》中说她:“艳如桃花,妖媚动人,美丽多姿。”民间野史则形容:“姣花照水、弱柳扶风,柔情似水、百媚千娇。”无论是哪种版本,可以肯定的一点,妲己绝对是一个貌若天仙、美貌如花的女子,她不仅是让纣王一见就着迷,而且也一定是让若干风流男士见了骨头就会酥软的美女。

天姿国色,再加上妲己身上蕩漾着的游牧民族那种热烈奔放的气质,纣王于是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夜夜笙歌日日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也就成为必然!

就这样,在空前热闹与繁华的朝歌城内,有妲己这个绝色美女天天相伴、戎马一生的纣王,根快便寄情于声色之中而无暇顾及国事。作为一个帝王,他完全忽视了身边潜伏的危机,忘记了远方觊觎已久的周部落的崛起。就在他沉溺女色,荒废朝政的时候,周部落已渐成气候,周武王已率虎狼之兵逼近了朝歌。

就在这个时候,先贤箕子挺身而出了!

对箕子,我是怀着一种敬仰之情的。眼见纣王越来越荒淫无度,国运危在旦夕、祖伊、微子、比干等大臣或被剖心处死,或选择逃离。冥顽不化的纣王,已听不进任何人的苦口良言。

就是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智者箕子,对形势的不可逆转有着清醒认识的箕子,态度鲜明地留下了这样一段君子箴言:“知不用而言,愚也;杀身以彰君之恶,不忠也。”换句话说,一个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愚蠢的;但一个人用牺牲自己的办法而去彰显君王的过失,那也是不忠的。这,就是箕子。这,就是身处矛盾漩涡中的长春子。这,就是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其子。在两难选择的境地中,他只好“佯狂”,只好装疯卖傻,只好鼓琴自悲,只好隐居深山。

深度好文:寂寞的圣贤3

箕子佯狂,是一种大智之愚。

箕子之隐,是一种无奈之隐。

我突然想到神话小说《封神演义》,那上面对箕子的描述只有一鱗半爪,但小说家显然注意到了箕子这个不可或缺的艺术形象,透过他,我们看到了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看到了生存环境对人性的挤压和扭曲。(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