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寂寞的聖賢3

寂寞的聖賢(三)

楊丕梁

史料所載,歷史上的紂王名叫帝辛。嗣位之初的紂王血氣方剛,神勇有力。此外,他還能言善辯,兼通音律,算得上是個文武雙能的君主。憑藉殷實的國力,精明強悍的紂王率軍南征北戰,不斷開疆拓土,迅速征服了淮河和長江流域的廣大地區,吞併了許多小的部落和王國。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封王的征戰和撻伐,無疑極大地促進了中原文明的傳播,為古代中國的最終統一奠定了物質和思想的基礎。從這個角度衡量王,他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還是做出了一定責獻的。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還原著事物的本來面目,也映照著那些隱蔽在犄角旮旯中的蛛絕馬跡。仔細梳理紂王執政後期的人生軌跡不難發現,對日益崛起的周部落的蔑視和不以為然,以及治理朝政時的盲目隨意和剛愎自用就是這些致命的性格缺陷,把商王朝引向了覆滅的墳瑩。

深度好文:寂寞的聖賢3

細節決定成敗,性格決定命運。這裡,我還想提一段與商王朝國運衰落有關的細節。公元前1047年,紂王對有蘇部落發動征伐,載回的戰利品之一,就是那個家喻戶曉的美女妲己。對這個口口相傳的明星級人物,司馬遷在《史記〉中如是描述:“有美色,又能歌善舞。“《封神演義》中說她:“豔如桃花,妖媚動人,美麗多姿。”民間野史則形容:“姣花照水、弱柳扶風,柔情似水、百媚千嬌。”無論是哪種版本,可以肯定的一點,妲己絕對是一個貌若天仙、美貌如花的女子,她不僅是讓紂王一見就著迷,而且也一定是讓若干風流男士見了骨頭就會酥軟的美女。

天姿國色,再加上妲己身上蕩漾著的遊牧民族那種熱烈奔放的氣質,紂王於是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夜夜笙歌日日春宵,從此君王不早朝,也就成為必然!

就這樣,在空前熱鬧與繁華的朝歌城內,有妲己這個絕色美女天天相伴、戎馬一生的紂王,根快便寄情於聲色之中而無暇顧及國事。作為一個帝王,他完全忽視了身邊潛伏的危機,忘記了遠方覬覦已久的周部落的崛起。就在他沉溺女色,荒廢朝政的時候,周部落已漸成氣候,周武王已率虎狼之兵逼近了朝歌。

就在這個時候,先賢箕子挺身而出了!

對箕子,我是懷著一種敬仰之情的。眼見紂王越來越荒淫無度,國運危在旦夕、祖伊、微子、比干等大臣或被剖心處死,或選擇逃離。冥頑不化的紂王,已聽不進任何人的苦口良言。

就是在這種艱難的處境下,智者箕子,對形勢的不可逆轉有著清醒認識的箕子,態度鮮明地留下了這樣一段君子箴言:“知不用而言,愚也;殺身以彰君之惡,不忠也。”換句話說,一個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愚蠢的;但一個人用犧牲自己的辦法而去彰顯君王的過失,那也是不忠的。這,就是箕子。這,就是身處矛盾漩渦中的長春子。這,就是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其子。在兩難選擇的境地中,他只好“佯狂”,只好裝瘋賣傻,只好鼓琴自悲,只好隱居深山。

深度好文:寂寞的聖賢3

箕子佯狂,是一種大智之愚。

箕子之隱,是一種無奈之隱。

我突然想到神話小說《封神演義》,那上面對箕子的描述只有一鱗半爪,但小說家顯然注意到了箕子這個不可或缺的藝術形象,透過他,我們看到了人物的多面性和複雜性,看到了生存環境對人性的擠壓和扭曲。(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