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知府、道台、封疆大吏、提督、總督、巡撫分別是什麼官?

銀子zx


本人對清史領域比較熟悉,我來回答這道題吧,希望能讓大家滿意,同時糾正一些錯誤答案。

我想,除了上面出現的詞彙外大家還會看到臬司、學政、廳等詞彙,所以我的答案不限於上述稱呼。

清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一般實行省、道、府州、縣四級。道這一級有爭論,不過學界大多主張算上這一級的。

先說省級,封疆大吏就是指的省總督或巡撫,晚清還有軍功大吏的稱呼(比如曾國藩、李鴻章)。省制創於元朝,明代開始設巡撫,不過這個不是常設編制,到了清代巡撫成了常設編制,一省的最高長官就有巡撫和總督。怎麼區分?簡單來說總督比巡撫級別要高(總督一般是正二品,巡撫一般是從二品),總督比巡撫管的區域大且更側重與軍事(清代的總督一般只有八九個,巡撫卻是一大堆,比如雲貴總督下就有云南和貴州兩個省),我舉一個比喻吧,雲貴總督是雲南貴州軍區的司令員,貴州巡撫卻只能調動貴州的駐軍。也有例外,如四川,乾隆朝開始只有總督沒有巡撫,還要注意的是直隸總督管不了京師。並不是總督就可以管巡撫,在清代同城

督撫之間經常鬧矛盾呢,總督和巡撫同處一個城市的比如雲貴總督與雲南巡撫、兩廣總督與廣東巡撫。

總督和巡撫也被下級稱為“督憲”,總督也叫“制臺”,巡撫也叫“撫臺”。

提督是武官,全稱是提督軍務總兵官,是一個省綠營最高長官,之下是總兵。那麼八旗呢?在地方設有駐防八旗,最高長官是將軍,比如成都將軍,有的地方設都統、副都統。諸如成都將軍這些內地的將軍要和吉林將軍、伊犁將軍等不要混為一談,東北地區和新疆地區等都在光緒朝之前沒有設省制,所以沒有巡撫或總督,最高軍政長官就是將軍。


此外,省一級的還有專管刑獄案件的提刑按察使司,也稱“臬司”、“臬臺”,專管民事錢糧的承宣布政使司,也成“藩司”“藩臺”,還有專管教育考試的提學使,也稱“學政”、“學臺”。這三個也都是省級大官。

道這一級雖有爭論,有人認為道是省級機構的派出物(類似於公安局在鄉鎮上的派出所),但從地方檔案來看(比如《南部縣衙檔案》),道是可以算作地方一級行政單位的。道的種類多,通俗點告訴大家,有兩種,一種是專管某項事物的,如督糧道、鹽茶道。一種是管府州縣的,比如川東道臺。

道下面還有兩級,一個是府和直隸州以及直隸廳,注意是直隸州、廳(以區別於散州、散廳)。簡單說明一下,直隸廳歸布政使管,散廳歸知府管。下一級主要就是縣了,還有散州,散廳等同於縣,當然,廳這個行政單位不多見,比較出名的有鳳凰廳。

曾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

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很複雜,尤其是到了清末做了較大改動,比如出現了巡警道、諮議局等。在少數民族地區地方編制不用於內地,京師和陪都也不同於內地。


史苑書生


封疆大吏不是正式的官名,只清代對最高級別地方官的俗稱,一般指巡撫、總督。

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分為幾類:

①東北地區是滿清的根據地,三省分設將軍,負責軍政民政。在光緒年間才改革設立東三省總督。

②在蒙古地區,也是另外製度,又分為內屬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等不同

③其他各“行省”,沿用明代的概念,並不明確叫“省”,而僅以地名稱呼。

各行省的最高行政官員,簡稱巡撫。

如浙江巡撫的正式官銜為:巡撫浙江等處地方 提督軍務 節制水陸各鎮 兼理糧餉。其下有布政使、按察使,分別管理民政和司法。這三位是省領導班子。


省之下分設:府、州、縣。

府就是今天的副省級市及省會、經濟發達的規模較大的市。州分為直隸州和散州,類似於一般地級市和縣級市。縣是最基層政府。

一般情況,府轄若干縣或散州,直隸州轄縣,散州無下轄。知府、知州、知縣就是其對應的行政一把手。“知”來自於宋代,以一般中央官銜派負責地方,稱“知某某州事”。


在省與府直隸州之間,還有一層職能級別,稱道。又分為守道和巡道,分別隸屬於布政使和按察使。具體負責某項職能,如糧道、河道等。類似於今天省政府副秘書長兼某幾個廳的廳長。

清代在二或三省設一總督,統轄軍民。有的省份不設巡撫,由總督兼任。如直隸總督的正式官銜為: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管理河道兼巡撫事。總督相當於剛建國實行的大行政區的書記。

提督是一省綠營兵部隊的負責人,其下有總兵、副將、參將、遊擊等。也有專業兵種的提督,如水師提督。有的省份以巡撫兼任提督。提督相當於大軍區副司令兼省軍區司令,負責野戰部隊。

除綠營兵外,全國各軍事要地又有八旗兵駐防,設駐防將軍,並不受總督管轄。相反如果駐防將軍與總督同城,一起給皇帝寫報告時,將軍排在前面。

以上只是大概情況,供小白們瞭解。


幾葦渡


下面分析一下這些官職在清朝的職位:

知府:屬於從四品,文職外官,相當於現在的市長級別。(文職外官指的是:文職的地方官職,沒在京城)

道臺:屬於正四品,文職外官,屬於省級和府級中間的。

封疆大吏:不屬於官,最後另說。

提督:全稱提督軍務總兵官,這個官職比較大屬於從一品,武職外官。(武職外官指的是:省級綠瑩最高級軍官)

總督:屬於正二品,也可以是從一品,文職外官。清朝時隊統轄一省或多省行政、經濟及軍事的長官的總稱。

巡撫:正二品或從一品,文職外官主管一省軍政民政。地位略次於總督。

對於封疆大吏在各個朝代都不一樣。封疆大吏是個統稱。在唐朝叫節度使、刺史。在宋朝叫轉運使。明朝叫布政使。清朝叫駐防將軍、總督、巡撫、提督。清朝的封疆大吏在總督之前。例如清朝時候的左宗棠。

如有什麼問題請批評指出。


每天冷歷史


清朝知府、道臺、封疆大吏、提督、總督、巡撫分別是什麼官?

對比今天而言,清朝知府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的市長。

提督相當於今天的省軍區司令員;

巡撫相當於今天的省長;

總督一般管轄兩個省,例如清朝的兩江總督,管轄今天的上海、安徽、江蘇和江西;此外,清朝還設有直隸總督,管轄範圍大致為今天的天津、河北、山東;東三省總督,管轄範圍大致為今天的東北三省;陝甘總督,管轄範圍大致為今天的陝西、寧夏、甘肅和青海;閩浙總督,管轄範圍大致為今天的福建、浙江和臺灣;閩浙總督,管轄範圍大致為今天的福建、浙江和臺灣;湖廣總督,管轄範圍大致為今天的湖北、湖南;兩廣總督,管轄範圍大致為今天的廣東、廣西和海南;

雲貴總督,管轄範圍大致為今天的雲南和貴州;四川總督,管轄範圍大致為今天的四川。

道臺,根據清代的官階制度,是介於省(巡撫、總督)與府(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的官職。

至於,封疆大吏則是對管轄省級行政區以上地區的官職的統稱,像總督、巡撫就是封疆大吏。


琪姐


知府、道臺、封疆大吏、提督、總督、巡撫,其中封疆大吏並不是官名,而是對省級行政區官員的一種稱呼,比如總督,巡撫和提督都算是封疆大吏。

我們按照品級來講一下官員分別說一下。

總督,提督

清朝的總督一般兼管二省以上,為正二品,但是一般都加授尚書銜,這樣總督就變成了從一品,如果再授予大學士,則就是正一品。

比如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但是被授予武英殿大學士,所以是正一品,再比如直隸總督李鴻章,授文華殿大學士,所以也是正一品,由於直隸總督同時還身兼北洋大臣,可以說是權傾朝野。

清朝的提督為一省最高的軍事長官,相當於省軍區司令員,品級為從一品,統領一省綠營兵,管理八旗兵的則是駐防將軍和都統。提督雖然品級比較高,但是依舊受總督和巡撫節制。

巡撫

清朝採用的是省、府、縣的三級行政機構,巡撫是一省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省委書記,官職為從二品,如果加侍郎銜則為正二品,比較出名的巡撫有雍正時期的浙江巡撫李衛,晚清的山東巡撫袁世凱等等。

知府、道臺

知府為清朝國家第二級行政機構府的最高長官,品級為從四品,相當於現在地級市的市長,

道臺也叫做道員,這個官職比較特殊,介於巡撫和知府之間,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級別,為從三品或正四品官員。

道也分為:分守道和分巡道,一般是布政使或者按察使的副手,派駐地方管理數個州府,由於乾隆後期又有密摺封奏的權力,所以道臺的品級雖然不高,但是權力卻大大加強。

按照權力大小來排列,順序應該是,總督,巡撫,提督,道臺,知府,如果按照品級高低來排列應該是,總督,提督,巡撫,道臺,知府。


一點點歷史


上面的問題在一堆官職裡面混進了一個奇怪的東西,先把這個東西揪出來——“封疆大吏”。封建大吏並不是什麼官職,而是代指一省或者幾省的最高長官,屬於俗語一類。談論這些官職的時,得先把這個“李鬼”趕出去。

先說知府。

知府是“州”的最高行政長官。在魏晉時代以前,一般稱太守,有一定的兵權。到了唐期,稱府尹。到了宋朝,才開始叫知府。宋朝時期,府和縣之間還有一級——州,州的主管是知州。歸省裡直轄的州地位特殊,知州相當於知府,而一般的知州,也就是和知縣一個等級。

明清沿用宋朝體制,也稱為知府,掌一府之政令,總領各屬縣,凡宣佈國家政令、治理百姓、審決訟案、稽察奸宄、考核屬吏、徵收賦稅等,一切政務皆為其職責。如果要類比今天,當時知府大致於相當於今天的市委書記。明代知府為正四品官,也稱四品皇堂。清代知府品階稍低,是從四品官,比明代低了半級。

然後說巡撫。

這個職位很重要,得好好說說。

在明朝,巡撫只是一個臨時職務,“巡撫”本身是個動詞,作為欽差大臣出外辦事的一個頭銜,全稱“巡撫某地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出完公差要回京覆命,並非常設的地方官職務。

明朝景泰年間開始,巡撫開始逐步地方化和常設化——成化22年,廢止了巡撫赴京議事的規定,等於間接承認巡撫的地方化。

清朝正式把巡撫地方化,作為一省最高軍政民政長官,以“巡行天下,撫軍安民”而名。其級別為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

再來談談總督。

總督和巡撫比較起來談更好。總督和巡撫有相似之處,在明朝期間也是一個外出辦事的頭銜,全稱為“總督某地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總督管轄一省或二三省不等,例如四川總督只管轄一省,而兩廣總督則管轄廣東、廣西兩省,兩江總督則督江蘇、江西、安徽三個省。

到了清朝,總督和巡撫一樣,也開始地方化,級別為正二品,加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總體來說,總督略高於巡撫。

接著說說道臺。

道臺是個比較奇怪的職務,很多人以為道臺是介於省和府之間的一級地方行政機構。其實,這是一個錯覺。

清朝實行省、府、縣三級架構的地方行政體系,並沒有道這一級。實際上,道臺不完全具備地方政府性質,只不過是省級行政機構的派生物。一般多是特意承辦某項事物,比如:專責者有督糧道或糧儲道,簡稱糧道;管理河道和河工道,簡稱河道;其他如驛傳道、海關道、屯田道、茶馬道等,一般由當地同品級官兼任道員。

最後說說提督。

提督並不是地方官的頭銜,為武職官名,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負責統轄一省陸路或水路官兵,相當於省軍區司令。

在清代,提督基本上是各省綠營的最高長官,官階為從一品,掌握一省軍權,權力極大。若以職能分,提督分為陸路提督與水師提督,掌管區域達一至兩省,數萬平方公里,甚至數十萬平方公里。一般來說,清朝共在全國各地設置12名陸路提督,3名水師提督(福建水師提督、廣東水師提督及長江水師提督)。

鄭欣淼:《清代地方官制考》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首先說明一點,封疆大吏不是官職名稱,而是泛指統治一方的地方大員,如明清時期的總督、巡撫等地方高官。除了封疆大吏外,題目中所說的總督、巡撫、提督、道臺和知府都是清代的官員職務,這些職務牽扯到的品級、資歷、出身、演變、職權範圍等都非常複雜,在此不作詳細考證,只是簡單地談一談。

1、總督

長期擔任直隸總督的清末名臣李鴻章

總督是清代設置的地方最高大員,以軍事為主,但也兼管地方事務,一般管理一省或者數省,地位相當於建國初期的大區書記。至清代末年,全國一共設有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和東三省總督等九位總督;此外,當時還有河道總督、漕運總督等專項總督,這些總督在權力和地位上要稍遜於上述九位總督。

2、巡撫

山東巡撫袁世凱

巡撫是一省的最高領導人,地位相當於今天的省委書記。清代地方行政區劃分為省、府(州)、縣三級,朝廷在每個省都設置巡撫一人,處理當地政務。

3、道臺

道臺正式名稱叫道員,俗稱道臺。道臺這個職務處於巡撫和知府之間,在清代一般是正四品,在省裡分管某一專項事務,或者在地方上分管幾個州府,比如河道、糧道、海關道等等,道臺地位與今天省裡的廳局長或者副省長有些類似。

4、提督

提督是清代武官職務,正式名稱是提督軍務總兵官,掌管一省或者某一專項(比如水師提督、九門提督)的綠營兵,類似於今天的省軍區司令員;除此之外,清代還有提督學政一職,掌管一省的考試和教育,相當於教育廳長。

5、知府

晚清地方官員

作為一級地方機構的首腦,知府一般管轄幾個縣,其地位與職權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負責人。


民國年間那些事


清朝的官職一看感覺很複雜,但經過這麼多年的電視劇的洗禮,大家也都有一些瞭解!

總督:正二品文職官員 副國級幹部,大多是掌管兩省以上的區域性最高長官,經濟,行政,軍事一把抓。相當於現在的兩省或兩省以上的省委書記兼軍區總司令,那可真是海外天子,封疆大吏,絕對的土皇帝。清朝共設有8總督,以兩廣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最為重要也最有權勢!特別是晚清時候,這些總督完全可以與朝廷分庭抗爭!


巡撫:,從二品文職官員,正部級幹部,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一省最高行政長官,並掌握一定的軍事力量。

道臺:正四品文職官員,正廳級或副部級幹部,相當於現在省委常委。但職務並不固定,有管錢糧,有管河道,也有給總督或巡撫當副手!

知府:從四品文職官員,廳級幹部,相當於現在市委書記,總領下屬縣,宣佈國家政令、治理百姓,審決訟案,稽察奸宄,考核屬吏,徵收賦稅等一切政務。


提督:從一品武職官員,中將級別,相當於現在正大軍區司令。提督分為陸軍提督和水師提督,清朝共設有12個陸軍提督和3個水師提督。


青梅談史


如果和現代的官制進行一個便於理解但不一定完全貼切的比附對照的話,情況基本如下:

清朝知府一職沿襲明制,品秩是從四品,具體職責包括宣佈條教,興利除害,決訟檢奸,大致相當地級市的行政首長,因為行政司法不分,所以也可以理解是該行政區劃的法院院長。

清朝道臺的行政級別介於省和府之間,品秩從正四品到二品不等,慈禧太后的父親惠徵曾任徽寧池太廣道道員,該道就是領徽州府(簡稱“徽”)、池州府(簡稱“池”)、太平府(簡稱“太”)、寧國府(簡稱“寧”)、廣德直隸州(簡稱“廣”),後來這個職位被改稱為

分巡皖南道——與慈禧一起垂簾聽政的慈安太后的父親是廣西右江道,品級相同,顧名思義,這裡的道涉及幾個府的巡視管理工作,約略類似於承擔巡查職責的副省級官員。比如清末俗稱的上海道其正式名稱是“分巡蘇松太常等地兵備道”、是高於上海縣、松江府,而低於江蘇省的行政區劃——上海道道臺雖為正四品官,但任滿之後大多都升為正三品按察使或從二品布政使,也有直接升至巡撫的例子。此外,也有管理鹽務、海關等事宜的專職道臺。

(清朝行政區劃地圖)

封疆大吏不是具體的官職,指的就是總督、巡撫和提督。

清代巡撫本職品秩是從二品,因為加兵部侍郎銜,也是正二品,約略相當於省長。

清代總督本職品秩是正二品,又因為加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也是從一品(如果是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則也是正二品),大致比附的話,相當於現代幾省省長加大軍區司令的集合。

(清朝有9大總督)

巡撫、總督的加銜不是為了體面好看,本質上是為了讓其在制度上取得管理軍事和彈劾下屬官員的權柄,因此,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職責是負責統轄一省陸上或水師官兵的各省綠營最高主管軍官提督雖然官階是從一品,也稱得上封疆大吏,但其實是受總督和巡撫節制的。

補充兩點:

第一、封疆大吏其實根據總督和巡撫等的職階和職能的一種說法,實際上在清代,他們在行政系統的地位和實際權力,談不上真正的封疆。

第二、清代捐官最高可至道臺,而道臺最高可至二品,清朝定製二品用珊瑚頂(改用玻璃後為涅紅頂),所謂『紅頂商人』,其本意就是說胡雪巖等人通過捐納能夠達到的最高的官職品級。


談古論金


先簡單介紹下清朝的行政區劃制度。

清朝最基層的政府機關是縣。幾個縣組成一個府,幾個府組成一個道,幾個道組成一個省。

知府(府臺),就是管理一個府的行政長官,相當於地委書記。知府屬於文官從四品。

道員(道臺),就是管理一個道的行政長官,相當於今天省下面的多地市管理者。道員屬於文官正四品。

巡撫(撫臺、藩臺),就是管理一個省軍政大事的長官。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兼軍分區司令員。巡撫屬於文官從二品。

總督(制臺),就是管理幾個省軍政大事的長官。比如湖廣總督就是湖南和湖北,兩廣總督就是廣東和廣西。相當於現在的大區公署長官兼大軍區司令員。總督屬於文官正二品。

至於提督,是專門的部隊將領職位。清朝的武官最高為提督,下面有總兵、副將、參將、遊擊等,提督是從一品。但是注意,這個從一品是武將的從一品。按照通常的說法,是武官見了文官,自動降三品。所以從一品的提督基本上也就和從四品的知府平起平坐,見到正四品道員也要行禮的。

而“封疆大吏”,並不是具體的官職,而是對“管理一方的大官”的一種尊稱。上面提到的巡撫、總督等都可以稱為封疆大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