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絲綢之路」再添範例,馬雲在俄羅斯「拓展潛能界限」

9月11日,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在俄羅斯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舉辦。馬雲現身論壇,宣佈他創辦的阿里巴巴集團與俄羅斯巨頭戰略合作,此舉不僅賦能俄羅斯中小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具備競爭力,也為中國推出的“數字絲綢之路”增添了新範例。

早已充分享受到互聯網電商平臺優越性的中國網友們,習慣了對標美國互聯網企業,受限於語言等溝通渠道,很少有人關注鄰居俄羅斯的互聯網發展,自然也很少有人知道,俄語中,已經有一個專用詞彙“淘戈利克”,意思是“淘寶控”。

數千萬“淘戈利克”的出現,是中俄新型商貿關係迅猛發展的結果。近年來,中俄關系發展迅速,處於歷史最好時期,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國關係典範。這其中,中俄經貿務實合作碩果累累。

多領域、全方位的務實合作有力地推動了中俄經貿關係的發展。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17年中俄貿易額達到840.71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20.8%。今年4月,中國商務部歐亞司副司長劉雪松表示,2018年中俄貿易額有望超過1000億美元,打破歷史記錄。

不僅量上有突破,當前中俄經貿務實合作正處於換檔升級的關鍵階段,發展模式逐步由政府主導轉向政府搭臺、民間唱戲的自發合作。在中俄經貿合作中,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子商務與物流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搭建電子商務合作平臺,打通中俄間的物流通道,兩國中小企業、個體商人、普通民眾間的隔閡被打破。在俄羅斯的市場上,能看到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手機、服裝等各類商品,俄羅斯的化妝品、糖果也為許多中國百姓喜愛。

幾個月前,俄羅斯總統普京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專訪時,大力點贊中國發展數字經濟的成就,稱對中國物聯網和電子商務印象深刻。普京總統對中國電子商務的深刻印象,來源於俄羅斯社會消費形態的真切改變。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國電商平臺,早已風靡俄羅斯,成為普通消費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此次東方經濟論壇之前,馬雲與普京進行了多次會晤,阿里巴巴“讓天下沒有難做生意”的理念,在俄羅斯也得到真切的印證。

2010年,阿里巴巴推出外貿在線交易平臺AliExpress(全球速賣通)。速賣通上線伊始,就將俄羅斯市場作為主攻方向。短短兩年後,速賣通就成為俄羅斯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位列APP下載榜首位。幾年間,速賣通在俄羅斯的訂單量翻了數十倍甚至上百倍,俄境內的包裹有一半都是來自於速賣通。據統計,俄羅斯平均每月在速賣通上的獨立訪問用戶超過6000萬,相當於每2個俄羅斯人就有1個人在使用速賣通。2017年,俄羅斯在速賣通上一共下單2.43億個,平均每天有超過50萬個包裹從中國飛往俄羅斯。

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速賣通有力地推動了中俄經貿合作,特別是民間務實合作的發展,這正是中俄關系中難能可貴的民間基礎。

語言是互聯的起點,稍微熟悉中俄歷史的人,都會對“列巴(麵包)”“布拉吉(連衣裙)”這樣的俄語詞彙耳熟能詳,在歷史悠久的中俄貿易,為中文添加了不少外來詞彙,而“淘戈利克”的出現,無疑象徵著中俄貿易在互聯網時代,進入了一個更加緊密的新階段。隨著中俄政經關係的新發展,隨著馬雲和他的商業全球化故事在遠東的徐徐展開,未來,一定還會有更多的“淘戈利克”,為中俄貿易留下動人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