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 香不過豬肉,親不過姑舅」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民妹子一枝花


其實對於“香不過豬肉”這句老話,所指的應該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那時候人們的生活水平非常低,由於地少人多,國家經濟並不發達,可以說日常當中想吃一頓飽飯都非常困難。像我們現在平常吃的大米,白麵,在那時想吃上一頓都是非常奢侈的,只有來親朋好友和年節的時候才會吃上幾頓。 平常最常吃的就是玉米麵小米等一些粗糧。

在那個年代,賺的少,物價也非常低,所以只要有10塊20塊錢就可以過個很好的年,在我們北方過年買幾斤豬肉,一條魚,殺上一隻雞,買點凍梨,一些糖塊,放上點鞭炮就算過年了。其他的根本不敢想。

豬肉在當時那個年代,可以說是非常高端的食材,雖然只有幾毛錢1斤,但是一個月才賺幾塊錢,所以平時根本就吃不起,只要能大吃上一頓豬肉就算是最美好的,所以才有了香不過豬肉一說。

對於親不過姑舅這句話,也很好理解。姑姑作為父親的妹妹,到什麼時候都會把侄子當成最親的人,因為他是自己家族下一輩傳宗接代的人,傳承的家族的血液,雖然自己已經外嫁了,但是相比起外甥,侄子的關係要近得多,所以對侄子的照顧也要多一些。

對於舅舅親這句話,在農村講究孃親舅大,說的意思就是如果是對母親好,舅舅就是自己最親的人,因為他是媽媽的弟弟和哥哥,在孃家的時候媽媽可能不被姥姥姥爺寵愛,但是一般都會被哥哥照顧,對弟弟也很疼愛,所以關係是最好的。舅舅在姐姐或妹妹出嫁後也是很關心的,對待她的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倍加寵愛,才有了這句話。

農村還有一句老話叫“姑舅親不算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和這句話都差不多。從字面上看好像是姑姑和舅舅都不親,但是從後面一句話可以看出,姑姑和舅舅還是自己最親的人,他們和自己都流著相同的血液,這一點是誰也改變不了的。




農事一鍋燴


對於農村老話“香不過豬肉,親不過姑舅”,其實字面意思就是說:在農村各類美食中最好吃的莫過於殺豬菜了,而對於親戚關係中最親的人莫過於姑姑和舅舅了!

對於這句老話,前面一句是說的農村美食,而後面一句則說的親戚關係!下面就簡單聊一下:

香不過豬肉

對於鄉下長大的農村人應該會比較瞭解,在過去一般到了快過年時,在村裡的大街上就會有殺豬的場景,而村民則是端著盆子在一旁觀看聊天,等待買現成的豬肉回家過年吃!

記得小時候,冬天吃的主要就是大白菜,一冬天下來都快吃膩了!一般有些豬肉後,就會在大鍋裡拿豬肉燉白菜吃,再加上粉皮等配料,就會特別好吃!由於那會兒吃肉的情況不多,一般只能在過年時,或者是村裡有喪事時也是可以吃的豬肉土豆粉皮大鍋菜的,即便到了今天,在農村白事上依然還是做的豬肉白菜粉皮大鍋菜,一般一人一碗然後放些香菜和醋,在剝一瓣蒜,這滋味堪比鮑魚、魚刺!

由於最近家族裡有老人去世,正好在家又吃到了幾次豬肉粉皮大鍋菜,其實我更喜歡吃粉皮喝肉湯,一頓飯幾個饅頭就下去了,可謂是食慾大增!所以說,這麼多年了,在農村最香的美食還是這個,味道依舊沒有改變!

親不過姑舅

對於親戚來說,只有姑姑、舅舅和自己的血緣關係比較近一些!畢竟姑姑是父系家族裡最親近的親戚,而舅舅則是母系家族裡最親近的親戚了!

為此,老話也常說“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這是因為在傳統血緣關係上,姑舅是血脈相連的親人!而對於姨媽的話,老話就會說“姨表親,姨表親,死了姨娘斷了親”!

所以說,在傳統觀念裡,姑舅的孩子應該要比姨媽的孩子會更親近一些!但現實生活中,還是會根據親戚走動情況決定親近關係的!畢竟婆媳關係就會導致姑舅關係往往並不是那麼親近的,而由於與姨家沒有直接的矛盾反而會走的更密切一些!

以上是個人見解,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繼續補充觀點看法!


龍百曉生


“香不過豬肉”:一,以前的豬是真正的家豬,是農村農民用剩飯菜、泔水、粗糧餵養大的,吃起來的確很香;二,雞鴨魚鵝,是小動物,平時殺只雞,宰只鵝,容易,所以就常吃,但你不可能想吃豬肉就立碼宰只豬;三,因此,再加上以前的農村生活困苦,人們不常吃豬肉,這叫食以少為香,所以豬肉一般是招待至親至尊的客人用的。這一句是一個比方,是為襯托下一句用的。“親不過姑舅”:豬肉最香,姑舅最親。姑是父親的姊妹,舅是父親的姊妹,血脈相連,所以姑為姑媽,舅為舅父,姑舅當然親自己的侄子外甥。總而言之,姑、叔、舅、姨,與父母有血脈聯繫的,都是至親,不說叔、伯、姨,是為了順口。



我說無名


香不過豬肉,親不過姑舅。

還有另外一句,諸肉豬為首。和香不過豬肉是一個道理,意思是說什麼肉也沒有豬肉香。這句話是非常正確的。做為中國人的主要食用肉——豬肉,從古至今,一直很受老百姓歡迎。平時炒菜離不開豬肉,包餃子以及煲湯離不開豬肉。中國人離不開豬肉。

可是最近幾年,豬肉被某些人打入冷宮。而豬肉不受部分人的歡迎並不是因為它沒有其它肉香,而是因為豬肉脂肪含量高於牛羊肉以及禽類肉。有些人總是說現在的豬肉不好吃。那是因為豬肉多了,豬價也低,吃的多,感覺不香。是飽了不好吃的真實寫照。如果現在把生豬養殖量減少一半,豬肉價格和牛養肉一樣,那麼豬肉還是最香的。不信,可以做個試驗,兩個月時間不用豬肉炒菜,只用牛羊肉,不使用其它食用油,就知道豬肉最香是當之無愧了。

老百姓常說,姑舅親姑舅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如此可見最親不過姑舅親是有道理的。別看大姑姐或者是小姑子,和嫂子感情一般,可是和她們的侄子侄女是很親的。姑姑親侄子侄女是發之內心的。姑姑和侄子親,主要還是有血源關係。除此以外,侄子們從小就和姑姑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沒事的時候,姑姑就領著小侄,或者是抱一抱。出門回家時,第一件是就想到給小侄買點禮物玩具或者衣服什麼的。因此小侄子侄女總是經常圍著姑姑身邊轉。那種關愛的程度和父母差不多。舅舅與外甥之間和姑姑與侄子之間基本差不多。雖說現在親戚之間感情有這淡漠,而姑舅親還是高於其它親情的。


山野50


農村老話“香不過豬肉,親不過姑舅”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以前生活在農村的時候,人們的生活大多都很艱苦,一個家庭裡面,一年估計連一次白麵都吃不上,所以人們的貧困程度可想而知了。現在,人們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好,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人們能獲得的可支配收入也越來越多,生活簡直髮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城市和鄉村的差距越來越小,農村優美的環境,清新的空氣,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吸引了一批批人回到農村發展。

“香不過豬肉,親不過姑舅”這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意思非常簡單,一個東西再相,它也不會比豬肉香,一個親戚再親,他也比不上姑姑和舅舅,為什麼會這樣說呢?我談下我的看法:

“香不過豬肉”,在當時那個連白麵都是比較稀奇的東西的年代,更不要提豬肉了,豬肉可以說是絕頂美食了,可能很多人都沒辦法理解這個感受,記得在我小時候,我們當地的人基本一年都吃不上一次肉,可想而知人們的物質生活多匱乏;“親不過姑舅”,最親的親戚就是姑姑和舅舅了,姑姑是和父親一輩最親的人,舅舅是和母親最親的一輩人,所以說姑舅肯定是最心疼你的,當然,不排除有些意外情況的發生。

俗語可能它不如唐詩宋詞一樣,可以登的上大雅之堂,但可以確定的是,俗語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香不過豬肉,親不過姑舅”,總簡單詼諧的語言就告訴了我們俗語當中的道理,真的是能夠讓我們瞭解懂得很多的東西。


老農民說事


這話是以前沒肉吃的年代說的,物以稀為貴,有個笑話,皇帝把全國的東西都吃遍了,覺得沒味道,有天早朝皇帝問臣子天下什麼東西最好吃,滿朝臣子都介紹了各地的名吃,皇帝說我都吃過了也就如此。後一個親民生的臣子啟奏說普天之下只有雞最好吃,皇帝問其原因,臣子說,飢不擇食。

看現代的有錢人都吃野味了,豬是飼料喂大的,豬肉也不那麼香了。

現在都以賺錢為目標,姑舅走動也少了,現在說豬肉香,姑舅親相比以前真變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