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白雪公主》,其实是青春叛逆期女孩的爱情狂想

《白雪公主》是一篇我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位名为白雪公主的女孩,因为美貌被继母嫉妒,而三番两次被其迫害。最后,在猎人、七个小矮人以及王子的帮助下,公主战胜继母,过上幸福生活的曲折历程。

童话《白雪公主》,其实是青春叛逆期女孩的爱情狂想

分析心理学认为,任何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间,广为流传的作品,其背后都蕴含着能够触动人们集体潜意识的丰富象征。《白雪公主》自然也不能例外。在这里,我们就一起来解析《白雪公主》故事象征背后,所包含的真正涵义。

首先,《白雪公主》的原作者,就是“白雪公主”自己。这是一位在“维多利亚时代”被母亲严格管控的青春期女孩。维多利亚时代,是欧洲历史上一个以“禁欲”为标志的时期。这个时期,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所描述的那样“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这是个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的时代。

童话《白雪公主》,其实是青春叛逆期女孩的爱情狂想

这个时期,崇尚自由,强调个性的现代思想已经广泛流传,同时,中世纪的封建观念,也在做着最后的疯狂挣扎。在这种时代精神的冲撞之下,接受了现代思想洗礼的青春期少女“白雪公主”,与因循守旧的母亲,自然而然的就走向了互相之间的对立面。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在发生激烈摩擦和冲突。所以,在原版《白雪公主》中,迫害“白雪公主”的,并不是继母,而是她的亲生母亲。

按照欧洲中世纪的观念,女孩,尤其是上层社会人家的女孩,是父亲进行政治交易的最重要的砝码。所以,上层社会一般很重视对女孩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了保证女孩的纯洁,即使是父亲,也要和女儿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在《白雪公主》中,尽管一再遭到母亲迫害,白雪公主的父亲一直都没有任何的表示,就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当“白雪公主”长大之后,其父亲一直在刻意的保持和她之间的距离。

童话《白雪公主》,其实是青春叛逆期女孩的爱情狂想

《白雪公主》中的猎人,其实象征着女孩父亲的另外一种形象。当女孩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之下,内心无比委屈之时,自然会向父亲求助。对自己的“心肝宝贝”,父亲有时也很想给予女孩一定的保护和通融。只是,在观念的限制以及妻子的提醒之下,父亲不得不把“心肝”交还给妻子管教。这就是,继母要求猎人,把白雪公主的心肝交给她的真实涵义。

在母亲的严格限制之下,为了缓解内心的痛苦。白雪公主不得不通过幻想,来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当她通过幻想,走进了自己心灵深处之时,就发现了那几位“小矮人”。小矮人其实是“白马王子”形象扭曲的结果。情窦初开的白雪公主,还不能完全分清童年伙伴之前的友谊,和男女之间爱情之间的区别。但是,她本能的感知到,在爱情中,男性就是她的奴仆。而且,在真正的恋爱关系开启之前,往往会有许多男性同时来讨好她。只是,她把这种出于情爱需求的讨好,视作了一种童年的友谊。

童话《白雪公主》,其实是青春叛逆期女孩的爱情狂想

当小女孩沉浸在自己对于友谊、爱情的幻想之中时,母亲在变本加厉的对其进行“迫害”。“梳头”象征着对其思想的限制,“系鞋带”象征着对其人身自由的限制,“毒苹果”则象征着对女孩言语内容的限制。在母亲严格的限制之下,小女孩的“自我”渐渐的变得麻木乃至“死亡”。也就是说,她的反抗精神在一点点的消逝,她自我的成长也渐渐的陷入了停滞甚至是倒退之中。

“白马王子”的出现,再一次唤醒了白雪公主已经休克的“自我”。这一次,女孩完全感受到了爱情的魔力。在爱情的激荡之下,白雪公主再一次的满血复活。而这位“白马王子”,很有可能就是其父亲为其准备的政治婚姻的对象。但是,作为时代的新人,“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一样,都是新时代思想的拥趸,他们在一起,尽管是出自长辈们的安排,事实上对于白雪公主来说,是一种解放。所以,童话故事最终那一句“从此公主和王子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真实不虚的。并不像现在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公主和王子一起走进了爱情的坟墓”。

童话《白雪公主》,其实是青春叛逆期女孩的爱情狂想

通过上面的解析,现在我们能够清晰的知道,整个《白雪公主》童话故事,所反映的其实是:维多利亚时期,青春叛逆的女孩,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之下,自我艰难成长的心路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