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最多的县,杂技闻名世界,姜太公钓鱼,刘邓大军在此会师


中国人口最多的县,杂技闻名世界,姜太公钓鱼,刘邓大军在此会师




此地,古称沈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今姜尚故里、杂技之乡、红色足迹、中原牧场,被誉为全国十强县。

——徽脸文化

皖北,曾是中原旧地,似乎随便找个乡镇,便能上溯千年。

而临泉,听起名字来,似乎带着久远的味道,但这个县城却是1934年新建的,以临泉河而得名。

但他的驻地在沈丘集,然而翻开他的历史,却又不得不让人惊叹:

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这里走出了中国中原文化的圣祖,建立过一个久存500多年的小国,如今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姜尚故里、杂技之乡、红色足迹、中原牧场”,如今成为这个县城的名片。

看历史、说文化,论经济,如今这个小县城已经成为全国十强县。

这就是安徽阜阳的临泉县。


中国人口最多的县,杂技闻名世界,姜太公钓鱼,刘邓大军在此会师


中国人口最多的县,杂技闻名世界,姜太公钓鱼,刘邓大军在此会师


这里走出的华夏圣祖

皖北靠近河南,所以但凡是名人,总要争一番,亳州的老子、曹操、华佗都要争一争。

临泉的姜子牙,自然也不放过。

但考据派已经得出了结论,姜尚,安徽临泉县姜寨镇的人物,被后世神化为姜子牙,在三千年的中华文化中占据了太重要的位置。

他是齐鲁文化的开启者,他是兵、法、商、儒、道等败家文化的开源者,他因为鬼神莫测的智慧被后世人崇拜为神。

管仲称他是“兵家之祖”;孔子称他是“兼利天下者”。

司马迁著《史记 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望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名吕尚."

那么,"东海上"在什么地方呢?

《史记 齐太公世家》的集解引《吕氏春秋》讲:东海上,乃"东夷之土".

东夷指当时东方各少数民族,东夷之土, 即泛指淮河中下游这些少数民族居住之地。

而安徽的临泉县正处在"东夷之土",即"东海上"之地。

当然,"东海上"仅为吕尚出生地的一个大的区域,单凭这一点不能确定他就是临泉人,

但引文中讲他是吕国人,其先祖伯夷帮助大禹治水很有功劳,受封在吕国.那么,吕国又在什么地方呢

伯夷的封地在新蔡,吕国者也就是今天的临泉县姜寨镇。

为维持生计,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

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

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

我们能看到姜尚的人生轨迹,一路向北的行走。最终成就伟业,定落山东。

他写的兵法《六韬》称为中国兵法的启蒙者,被后世称为“谋圣”;其他的政治思想则成为齐鲁文化的开端。

而齐鲁文化正是中华文化的开源。


中国人口最多的县,杂技闻名世界,姜太公钓鱼,刘邓大军在此会师


中国人口最多的县,杂技闻名世界,姜太公钓鱼,刘邓大军在此会师


周文王的儿子在此建国

临泉县驻地为沈丘集,名字倒是有几分古怪,但是此地号沈地,却是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而此地为何称为“沈”,则是周武王鼎立九州,分封兄弟,周文王的儿子聃季载在此被封为“沈子国”,存在了有500多年。

至今临泉仍有聃季墓。又称为沈子墓,还是新石器时期的墓葬,如今已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子国,周代姬姓诸侯国,始祖为周文王姬昌第十子,周武王姬发胞弟聃季载,姬载受封于聃国,他的子孙被封于沈国,初为侯国,周厉王时被贬为子国,所以后来称"沈子国"。

沈子国自公元前1043年受封建国,中间数经战乱,历尽沧桑,风雨飘摇,履途崎岖,但却一直维持到公元前506年,才为"郑所灭",共有537年的历史。

唐代张守义《正义》注:“聃,国名也。季载,人名也,伯邑考最长,所以曰:“伯”,诸子中咸言“叔”,以载最少,故言季载。”武王同母兄弟四人,为嫡出。季载为武王胞弟,居第四,故称季。

据众多的史料记载,聃国就在颍州西一百二十里处,即现在的古城址。有人提出疑问:既然聃季载封于聃,为何又叫沈子国呢?

原来在古时,“沈”与“聃”二字互相通用。《辞海》“沈”条注:“沈”,古国名,一作聃。

“聃”、“沈”古音名通用。看来聃季载封于沈当无疑义了。


中国人口最多的县,杂技闻名世界,姜太公钓鱼,刘邓大军在此会师


中国人口最多的县,杂技闻名世界,姜太公钓鱼,刘邓大军在此会师


杂技之乡,2万人就业,年逾3亿的收入

临泉杂技诞生于西周,盛行于汉代,在明朝时就有了深远影响的杂技班组。

据说来源便是沈子国负责每一年周王朝的国家盛典,从而国家蓄养众多娱乐人员。

随着沈子国和西周的没落,这些杂技也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临泉杂技有了井喷式发展,民间杂技艺术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发展,

纷纷到全国各地巡演,

并在安徽省第二届、第三届杂技大赛中摘金夺银,享誉省内外,还应邀参加了《红姑寨恩仇记》等多部影视剧拍摄,

被《人民日报》海外版、《红旗》杂志、《农民画报》、《杂技与魔术》等报刊及北京电视台等十几家新闻媒体报道演出盛况和发展情况。

近年来又多次走出国门,到加拿大、泰国、菲律宾等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目前,全县拥有各类杂技团队890多个,遍及全县各个乡镇,涌现了庞营乡耿庄、王闫庄、韩杨寨、韦寨镇韦小庄、张营乡马楼、黄岭镇彭小庙等十几个专业村,

从业人员近2万人,年创收入逾3亿元。

临泉杂技以原生态、群众性、市场化的鲜明特点成为民间文化大观园中的奇葩,成为临泉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临泉杂技被列入文化部和安徽省重点扶植的区域文化品牌,临泉县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杂技、马戏)”,

肘阁、抬阁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国人口最多的县,杂技闻名世界,姜太公钓鱼,刘邓大军在此会师


中国人口最多的县,杂技闻名世界,姜太公钓鱼,刘邓大军在此会师


红色圣地,刘邓大军的驻扎地

驱车从临泉县城往南10公里,到韦寨镇转入一条新修的柏油马路,就进入了一个四面环沟的村寨,一座青砖土墙草顶的院落坐落在寨中。

这是一座左右两进的农家小院,两间正屋里陈设着简单的家具,斑驳陈旧的木桌椅、衣柜、马灯,说明这是一户解放前的中农之家。

唯一与普通农家不同的是,土墙上挂着大幅的战争形势图,图上红黑箭头交织纠缠,隐隐传出战场上激烈的人马喊杀嘶鸣声。

静静置身屋内,前线作战指挥部的紧张和忙碌仿佛又来到眼前。

70年前,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伯承、邓小平就在这个院落,挥斥方遒,决战千里……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12万人马强渡黄河,开进鲁西南。

正在刘邓大军鏖战鲁西南,捷报连连的时候,毛泽东主席敏锐地意识到:刘邓大军只有迅速直插大别山地区,直逼南京、武汉,才能全面打乱蒋介石的战略部署。

于是,7月23日毛主席致电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

8月7日,刘邓大军12万人马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的序幕。

经过20多天千里挺进,8月27日,刘邓大军终于走到了大别山。这一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以来,革命战争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11月,蒋介石在南京主持召开“大别山作战检讨会”,设立“华中剿总”,随即,对大别山进行全面围剿,声称要“一举歼灭刘邓”。

面对敌人即将开始的大举进攻,刘、邓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大别山区不适合留置过多兵力,遂决定采取分兵作战的方针,由刘伯承率领第1纵队和军区及中原局机关转至淮河以北进行休整。

在分兵时,邓小平主动提出带领不到一千人的前方指挥所指挥主力,坚守重兵围攻中的大别山。

他对刘伯承说:“我到底比你年轻,我留下,你到淮西去指挥全局。”

12月17日,刘伯承率中原局机关贺野战军后方指挥所北渡淮河平豫淮西区,进行新的战略展开。

1947年12月21日,刘伯承司令员、张际春副政委率大别山后方指挥部来到临泉的韩老家,24日上午在韩老家召开了野战军直属部队干部会议。

会上刘伯承强调指出:大军目前的斗争重点仍在大别山。

在以后的两个多月,先后驻临泉的前刘寨、罗寨、韦楼等地。

1948年2月24日,邓小平政委、李达参谋长率大别山前方指挥部到达临泉韦寨,与刘伯承会合,此时刘邓两人已分别75天,两人如手足相逢,欣喜不已。

刘邓会合后,先后驻在吴营、油坊庄等村,共驻临泉88天,于4月4日离开临泉。

而刘邓大刀直插敌人心脏,就是在临泉完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